以巴衝突|以色列多次與阿拉伯世界交戰 「好打得」背後代價重重

撰文:ETtoday
出版:更新:

許多華人網民都愛戲稱俄羅斯是「戰鬥民族」。但事實上真金白銀、如假包換的戰鬥民族,是以色列。電影《葉問》裏的男主角說「我可以(一個)打八個 」!以色列不遑多讓,歷次戰爭都跟多個敵國同時交手。而且,多數時候都打贏!以色列為何那麼能打?
(文章來源:ETtoday)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數點:

一,危機意識超強。 以色列人自願選擇在誓不兩立的阿拉伯人環伺下復國,擺明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自知隨時隨刻有亡國滅種的危險。所以,退一步即無死所、「打不贏,就亡國」的生死存亡意識非常高。

二,戰鬥力滿點。以色列男女皆兵,名副其實是「國家興亡,男女有責」。而且軍官訓練有素,戰鬥力強。建國之初, 許多猶太軍人早已在二戰時參加過對抗法西斯軸心國(德、意、日)的戰爭,作戰經驗豐富。

相關文章:以色列炮擊加沙 「每30秒1枚炮彈飛入加沙」逾1500巴人喪生

+17

三,將士用命,領導英明。早期以色列官兵作戰很勇敢,軍官往往身先士卒。據說有此傳統:以國軍官的傷亡率,普遍比士兵高4倍!國際間軍官的戰鬥傷亡率是10%,在以色列則高達20%。

另一方面,以色列出現過好幾位軍事奇才。例如後來擔任總理的夏隆(Ariel Sharon),曾多次扭轉戰局,被手下將士譽為「猶太之王」,西方更讚揚他是「以色列的巴頓將軍」。還有,就是在「六日戰爭」裏一戰而揚名天下、時任國防部長的獨眼將軍戴陽(Moshe Dayan)了。

第四,有美國撐腰。建國後,富有的美國猶太人及美國政府就力挺以色列。前者金援不絕,後者不斷提供先進武器、情報,充分顯示出「他不重,他是我兄弟」的氣魄。以色列有如此有底氣,美國「居功」厥偉。

五,以色列有極為「優秀」的情報機構「摩薩德」(The Mossad)。在美國支援下,作戰時往往協助軍方制敵於先、或扭轉局勢(當然,也有不少次出紕漏的時候)。不過,綁架、暗殺 、放炸彈搞破壞,「摩薩德」同樣是樣樣拿手,其名聲在國際間極受爭議。

相關文章:哈馬斯以弱勝強關鍵曝光 以色列官員:太天真累事

+21

以色列跟阿拉伯國家(包含巴勒斯坦)之間的戰爭,從以色列建國之日起就從從沒消停過。在這次哈馬斯主動攻擊之前,總共發生過5次大規模的以阿戰爭。

第一次以阿戰爭:

第一戰就發生在於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宣佈獨立的第二天,史稱「以色列獨立戰爭」。以色列周邊的埃及、敍利亞、伊拉克、約旦、黎巴嫩、沙地阿拉伯和葉門聯手,試圖以泰山壓頂的軍力,把這個成立才一天的國家消滅。最初聯軍有4、5萬人,以色列部隊約有3萬人;武器也是聯軍比較優。但接下來的幾個月裏,以色列發起全國總動員,全民皆兵,而且全球陸續有猶太人返回以色列,支持這場「護國之戰」。加上來自美國的金援、武器大量流入,雙方實力此消彼長,最終,在埃及要求下,交戰雙方於1949年2月24日簽訂停戰協定。

第二次以阿戰爭:

第二次以阿戰爭,因「蘇彝士運河危機」而起。埃及軍事強人兼民族主義者納瑟(Abdel Nasser)發動軍事政變奪權後,於1956年宣佈將蘇彝士運河國有化,並且關閉阿卡巴灣,阻止以色列船隻使用該運河。10月29日,以色列不宣而戰,兩天後佔領加沙走廊和整個西奈半島。

由於英國企業和銀行擁有蘇彝士運河公司41%的股權,法國更擁有52%的股份,英、法遂以運河航運安全為由要求兩國立即停火,但被納瑟拒絕。英、法於是雙雙出兵埃及,意圖奪取運河控制權,但遭到埃及軍隊和當地人民的強烈抵抗,一度爆發激烈巷戰。後來在美、蘇施壓下,英、法在11月6日被迫接受停火決議。以色列在11月8日同意撤出加沙和西奈半島。

第三次以阿戰爭:

第三次以阿戰爭、即著名的「六日戰爭」。1967年4月7日,戈蘭高地的敘利軍隊向以色列境內開火,雙方爆發衝突。敘利亞拉攏埃及參戰,埃及隨即動員10萬大軍和千輛坦克,推進西奈半島的以、埃邊界。以色列先發制人,6月5日,除了留下12架戰機守護本土外,空軍全體出動,先後襲擊埃及、約旦與敘利亞。第一波183架戰機撲向埃及10個機場,短短180分鐘內讓埃及大部分戰機灰飛煙滅。空襲半小時後,以色列地面部隊以5個師及坦克為前導,攻向西奈半島。當時埃及在該地有5個步兵師與兩個裝甲師,共約12萬人。然而,地面部隊由於完全沒有空軍掩護,慘遭以軍「彈」洗,西奈半島很快就被以色列拿下。

約旦因為誤信埃及獲勝的情報,竟主動對以色列宣戰,向耶路撒冷新城發動砲擊。以色列隨之反擊,在6月7日攻下約旦河西岸地區及東耶路撒冷。6月9日,以色列對敘利亞發動大規模進攻,10日佔領戈蘭高地。 以色列經此役一口氣佔領了加沙走廊、西奈半島、約旦河西岸、耶路撒冷舊城以及戈蘭高地,加起來共6萬5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數十萬阿拉伯平民逃離家園淪為難民,成為中東局勢至今無解的重要根源之一。

相關文章:哈馬斯神秘主腦戴夫:遭暗殺5次致獨眼+斷手 妻兒被以軍炸死

+13

第四次以阿戰爭:

第四次以阿戰爭,即「贖罪日戰爭」。發生於1973年10月6日至26日,埃及與敘利亞欲奪回在「六日戰爭」裏失去的土地,趁着猶太人進行絕對休息的「贖罪日」,同時向以色列發起突襲。開戰之初,以色列空軍損失了大量戰機(遭對方的地對空飛彈擊落或損傷)。但以色列及時向美國買下36架F-4幽靈戰鬥機支援。美國除了給以色列補充裝備與彈藥外,還提供不少新裝備:例如小牛飛彈、百舌鳥飛彈與拖式飛彈。直到10月24日戰爭結束為止,上述軍援讓以色列在戰爭中絕地逢生,因此被形容是「救了以色列一命」。但此役讓以色列承受了比例極高的人員傷亡。

戰爭在聯合國通過的停火決議後告一段落。但美國的援以行動激怒了阿拉伯國家,引發後者聯合起來對美國實行石油禁運,導致1973年的全球石油危機。

第五次以阿戰爭:

第五次以阿戰爭,主角是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自成立以來就一直對以色列構成潛在威脅,巴解游擊隊經常協助埃及、敘利亞部隊對以國展開游擊戰,視之為「肉中刺」的以色列自然無法一直容忍。1982年6月6日,以色列藉口駐英國大使遭到巴解組織刺殺,出動海陸空三軍10萬多人,包圍貝魯特西區,對黎巴嫩境內的巴解游遊擊隊進行大規模掃蕩。最終巴解組織在以色列和國際的壓力下撤出黎巴嫩。

連番血戰後,以、阿雙方都認知到光憑武力無法徹底解決問題,逐漸有意走向和平共存。失去家園巴勒斯坦人逐漸變成被國際遺棄的孤兒。然而,以、阿雙方內部有跟對方「不共戴天」的死硬主戰派。於是,像永劫輪迴一樣,殺戮和悲劇仍一再在這裏重複上演着。曾是「流着奶和蜜」的迦南美地,如今一直流着的是血………。

【相關文章,更多以巴衝突狀況】

以巴衝突|音樂節突襲影片曝光 男子裝死被發現遭槍殺

+29

以色列空襲巴勒斯坦女嬰死亡 父心碎含淚「拍背哄她睡」

+14

【本文獲「ETtoday」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