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榮亨專訪|香港海岸線比山更美 「兩蚊優惠」衝擊水線難以經營

撰文:顏銘輝
出版:更新:

【梁榮亨專訪.領隊篇】友晟「社長」梁榮亨帶隊上山下海數十年,熟悉香港境內各荒島離島,但在今年1月1日的赤洲及響螺角團後,他表示停辦帶隊出海遊島的水線。73歲的梁榮亨解釋,開水線的壓力愈來愈大,一為參加人數愈來愈少,有時要蝕船租,二為參加者喜歡投訴及多麻煩,而且他身體抱恙,需要休養,不能承受太大壓力。
回顧過去水線,最墟冚是十多年前有次去吉澳及鴨洲的團,有500人參加,需要租兩隻大船;平均而言,最受歡迎的地點是果洲群島,這個地方多人想去,卻是梁榮亨最不想面對之地。

「社長」梁榮亨接受訪問。(顏銘輝攝)

梁榮亨專訪1|縱橫山野一甲子 「燒錢」出行山書寫下香港歷史見證

梁榮亨專訪2|妙筆賦予景點新靈魂 鬼手岩、千島湖由他發揚光大

梁榮亨專訪3|香港海岸線比山更美 「兩蚊優惠」衝擊水線無奈停辦

梁榮亨是香港行山界的前輩,在1981年創辦友峰旅行隊,到1997年另立友晟,一邊出書推廣香港郊野勝景,一邊出團帶人尋幽探勝。友晟的活動向來多元化,有時上山,有時下海,其中租船遊島的水線更稱得上為王牌項目。梁榮亨說:「好少隊會搞水線,因為租船、駁艇成本貴,又要睇風浪,如果唔熟就好頭痕。真係風浪大,你要識改線。」

過往,友晟的水線目地的有赤洲、果洲群島、吉澳、鴨洲、往灣洲、蒲台島、螺洲、大小鴉洲、橫洲、火石洲、吊鐘洲、沙洲、龍鼓洲、交椅洲等。可以大膽講,友晟的香港外島團最多最齊,搞手亦最有經驗。

友晟個個星期出隊,其中租船出海的水線很受歡迎。(受訪者提供)

梁榮亨:香港水線遠比山線精彩

比起辦山線,梁榮亨最愛跳島綑邊的水線。他說:「香港冇高山,最高得九百幾米,係幾座山比較特別,其他真係入到去,都影唔到幾多相。掉返轉,我哋香港海岸線係世界級。你去一日水線影到嘅相,多過山線唔知幾多倍。以前用菲林唔捨得影,而家個個都影到癲,影幾百張都閒閒地。」

出團帶隊壓力大,但都帶給梁榮亨很多難忘的回憶。(受訪者提供)

果洲群島最受歡迎 但曾留下哀傷時刻

多年來,梁榮亨設計了很多一日遊的出海行程,他說:「我曾經講笑,以前荔枝窩、鴨洲、吉澳係我創出嚟嘅路線,如果啲路線好似作曲、作詞咁有錢收,我發達嘞!」被問到最多人參加的一次水線,梁榮亨記得是十多年前,經報章介紹後,有500人報名吉澳及鴨洲團,他要租兩隻船出海。至於多年來平均最受歡迎的景點,則是果洲群島,但說起這個地方,梁榮亨不禁黯然。

梁榮亨與田下山存疑石刻合照。(受訪者提供)

在2006年的一次果洲團,一位相識多年的朋友在景點銀瓶頸發生意外,腳下岩石突然斷裂,從高處墮下而亡。梁榮亨說:「我哋低調,好少話得罪人,一直以來做得幾企理,所以就算嗰次咁大意外,傳媒都算手下留情。」

那次是不是很傷心?儘管時隔接近20年,但梁榮亨神情哀傷地說:「到而家都未平伏,識咗廿幾年。真係諗唔到,一個高手……意外嘅嘢真係冇得講。嗰次對我打擊好大。(之後去果洲有冇陰影?)實有啦,冇就假。自己每次都想辦法去克服。有時都唔係好想去嗰個地方,但好多人想去。」

梁榮亨與東龍石澗水簾洞合照。(受訪者提供)

今年元旦最後一次帶水線活動

舉辦水線帶給梁榮亨無數的歡樂與滿足,亦留給他一生無法遺忘之痛。梁榮亨表示,他的最後一團水線是1月1日去赤洲及響螺角,這趟「畢業旅行」約有70人參加。

為何不再辦水線?梁榮亨嘆說:「最主要係唔夠人,計過條數。水線嘅成本愈來愈高,但而家啲人唔想消費,或者用咁嘅價錢,喺上面(內地)可能食得好正、又去到好多景點。」最後一次水線有70人參加,賺不賺到錢?他答:「叫做唔使蝕,都冇得賺。」

出海遊覽海島是友晟的王牌行程。(受訪者提供)

「兩蚊優惠」令報名人數大減

梁榮亨透露租船的成本:「租一隻船都要一萬幾千,冇得搞!如果呢船你載到百幾二百人都好地地,但得二三十人的話,你點搞先!你收二百蚊一個人,所以冇得做!」

他分析,近年參加者大跌有三大原因,一為長者交通優惠,「政府搞咩兩蚊津貼,咁就大劑」。在2022年,政府將「二元優惠計劃」擴展到街渡,60歲或以上人士去蒲台島、東龍島、塔門、東平洲、吉澳等地的船費只需2元。他嘆道:「我自己都係長者,畀我都自己去啦,做乜要畀成兩百蚊你。」

梁榮亨在友晟開隊帶團廿多年,上山下海乜都齊。(受訪者提供)

當領隊吃力不討好 嘆團友比以前現實

另一個打擊是疫情後的開關,港人蜂擁到境外旅行,本地遊無人問津。梁榮亨說:「一個開關分別好大,非常之大,全世界都諗唔到差得咁緊要。」他還提到網上租船及夾船平台興起,加劇了競爭。

錢銀以外,梁榮亨覺得現世代做領隊開團吃力不討好,參加者愈來愈麻煩又喜歡投訴。「除非你個人冇責任感,你愈有責任感,壓力就愈大。」他說:「以前嘅人好純,冇話下下追究咩責任問題。而家嘅人畀我感覺現實好多。」他記得以前全盛時期香港有超過50支行山隊,如今會辦公開活動的只餘不到20隊。

友晟出團遊覽地質公園。(受訪者提供)
友晟除了出團去探索香港的自然勝景,亦會去了解文化風俗。(受訪者提供)

他表示帶水線的壓力比山線大,因海上風高浪急,風險更高。天氣與風浪固然無法控制,連人也愈來愈難管理。他說:「我哋唔會評估晒你哋嘅能力,只會叫你量力,鬼知你會自己行去邊咩!有啲人真係唔量力。另一啲人就勁得滯,唔聽你指揮,你都係煩。每次活動,一日未回航,都唔可以鬆口氣。」

梁榮亨記得有次果洲團,因為天氣欠佳,改為往東龍島,但有參加者不滿改地點,令他十分生氣,「我哋講過,天氣唔好風浪大有權改地方。行雷閃電,你有一條命,我哋都係一條命,我哋都怕死」。想起那些「湊客」的經歷,他嘆:「真係面對非常多嘢,好辛苦好大壓力!」

友晟以前不時會辦內地團。(受訪者提供)
友晟還會出團到內地,遊覽名山大川。(受訪者提供)

帶團壓力大 「我覺得完成任務嘞」

「一團幾十人,好多三唔識七。善良嘅好地地喎,有啲唔好老脾嘅,最衰係啲陰陰濕濕嘅!你唔覺意俾佢影到乜嘢擺上網,咁你就大劑!」梁榮亨說:「所以話點解我會有癌症?可能後生開始積落嘅壓力。後生仲頂住,到年紀大,受壓程度差。算啦!我覺得完成任務嘞!」

梁榮亨去年初發現有大腸癌,經過手術及化療後,今年初發現小腸都有癌細胞,要接受標靶治療。他表示需要休養,不能再承受太大壓力,所以在身體問題之下,都要結束水線行程。

梁榮亨近一年受癌症困擾,他表示今年不能「百厭」,不再出隊。(顏銘輝攝)

多謝義工老友幫手 難忘點人數專家

他感謝一班多年來協助帶團的義工老友,「冇呢班人,我冇得搞。佢哋好好,仆心仆命義務做呢樣嘢,又係講興趣」。有沒有問過他們肯做義工的原因?他答:「第一,佢哋信任我,第二,佢哋都覺得開心。」

梁榮亨提起有個義工朋友花名叫「圓咕碌」,他身手不算靈活,專長是點算人數。他說:「佢(圓咕碌)喺懲教署做嘅。有件好好笑嘅事,突然有次有個老友同我投訴,話我有個幫手當佢哋好似監犯咁。我話呢個係佢職業,可能慣咗,其實佢個人係冇嘢嘅。」

友晟能夠出隊多年,梁榮亨表示多謝一班義工朋友的幫忙。(受訪者提供)

想起往事,憶起那些一起上山下海的朋友,梁榮亨不禁又黯然下來,因為部分已經離世。他說:「有個喺屋企跣一跣失救,撞親個頭。佢本來話星期日嚟幫手,點知星期六晚出咗事。如果佢星期日跟我出海先跣低,咁就大件事,但相反可能咁多人睇住佢,即刻求救反而冇事,真係唔知!」

行山逾60年,帶隊超過40年,出版各類行山書約40本,梁榮亨幾乎一生都在山海之上,推廣香港郊遊文化。他感到十分幸運,一直以來滿足興趣,發揮所長,並有資源到境外尋幽探秘。他說:「唔夠人點玩呀!得兩三個人唔夠錢去啦。你能夠吸引到一班人有興趣,咁先成到團。」名副其實,一個人可以行得快,一班人才能走得更遠。

梁榮亨(右)以前與細仔到清水灣半島石環洞合照,石環洞洞壁滿佈鐘乳石。(受訪者提供)

被問到兩個兒子對行山有沒有興趣,梁榮亨說兒子都喜歡運動,「啲人問你啲仔會唔會接你班呀?千祈唔好,咁大壓力,又冇乜着數。你要有好大興趣先支持到」。

對於推廣香港郊遊文化的使命,梁榮亨表示要放下了,並多次講到完成歷史任務。他說:「呢個使命完咗嘞,留返畀你哋啲後生。」

梁榮亨以前遊覽內地的仰辰臺。(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