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計劃「軍改」應對全球安全格局轉變

撰文:呼延朔
出版:更新:

稍早之前,美國陸軍於2021年年底公布了一份指導文件《路線圖2028-2029》,描述了若干條軍事改革路線。
這被視為美軍正開展「軍改」的一個顯著標志,其意圖則直指中、俄兩國。

在這份文件中,美國陸軍着重強調要進行「多個類型的師一級作戰單位發展」,以解決目前面臨的「大規模作戰行動能力」欠缺的棘手問題。根據該《路線圖》,未來美國陸軍將組建三種不同類型的師級單位來應對相應戰略方向的潛在威脅。

其中在歐洲方向,美軍將3個裝甲旅合成為一個重型突破師,同時加強其遠程打擊和防空能力;或者由裝甲旅搭配斯特瑞克旅合成一個重型標準師,兼顧進攻和防禦兩端。

在亞洲方向,美軍則計劃組建「聯合強行介入師」,主要負責實施戰役偵察和遠程打擊,掩護己方海、空軍的行動。這一「介入師」將以步兵旅為核心,以一個坦克營及其他遠程打擊武器來強化,令其具備高度的機動能力,可通過運輸機實現快速部署,主要用於島嶼防禦。

通過其作戰假定,可見美陸軍的這一波軍事改革主要為應對中俄而展開。如歐洲方向的軍改實際上是恢復了冷戰時期美軍的傳統作戰編制,目的是對抗俄羅斯的大規模裝甲集群。而計劃在亞洲方向組建的「聯合強行介入師」,則明顯指向中國的「區域拒止\反介入」戰略。

軍事觀察人士指,美陸軍的這一動態顯示五角大樓認為當前全球安全格局已經徹底轉變。

在中東戰場,美陸軍的輕型化作戰策略收穫可觀的戰果。(Getty)

在這輪軍改之前,美軍曾在1990年代主導了「師改旅」的陸軍改革浪潮。當時恐怖主義襲擊和地區小規模衝突是美軍應對的主要威脅,故而美軍着重於提升陸軍作戰單位的機動性,組建了大量中型旅和輕型旅。

資料顯示,目前美陸軍擁有31個作戰旅,分別為11個裝甲旅、7個斯特瑞克旅(Stryker brigade,中型旅)和13個輕型旅。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軍的歷次作戰行動中,這種作戰思想收穫了顯著戰果,如在中東戰場,得益於自身壓制性的空、海力量,美陸軍的快反能力令對手幾無反擊餘地。

俄羅斯也曾是「師改旅」浪潮的堅定追隨者。2008年俄羅斯格魯吉亞戰爭之後,俄羅斯陸軍開始推動「新面貌改革」,主要內容即為「師改旅」。在改革之前,俄陸軍有24個作戰師,2個師級駐外軍事基地和12個獨立的摩步旅,改革之後,23個師級單位被解散,取而代之的是40個常備旅,包括4個坦克旅、35個摩步旅和1個掩護旅。

不過在2012年底,俄陸軍改變其發展戰略,先後恢復了第2近衛摩步師、第4近衛坦克師等師級單位編制,又重建了坦克集團軍等大型地面重裝編制,改變了歐洲大陸的力量態勢。

中國解放軍改則聚焦於加強政治建軍和精簡指揮體系。在陸軍層面,將過去的18個集團軍變更為13個集團軍,從「集團軍—師—團—營」四級變成「集團軍—旅—營」三級指揮鏈條,同時令各集團軍力量配置更加均衡,一改過去甲類集團軍和乙類集團軍兵力懸殊的問題。

前述觀察人士稱,隨着美軍不再視恐怖主義為其最大安全威脅,而中俄各自的陸軍改革又開展經年,在陸軍的正面衝突假想中,美軍已不能保證相對優勢,這是五角大樓為何一改多年陸軍建設思路,重歸重型化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