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尼亞痛失納卡無人理會 給烏克蘭一個怎樣的教訓?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在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出席紐約聯合國大會和訪問華府的新聞搶佔國際頭條之際,與烏克蘭一海之隔的南高加索地區發生了一宗扭轉30多年地緣政治局勢的大事--以穆斯林為主的阿塞拜疆9月19日對由亞美尼亞基督教徒居住的納卡地區(Nagorno-Karabakh)發動了持續不足24小時的戰爭,翌日迅速在當地俄羅斯維和部隊的調停下與納卡亞美尼亞領導層達成停火,納卡政府將放下武器,阿塞拜疆即將收復這片長年由亞美尼亞人實際管治的領土。

亞美尼亞人長年居於納卡地區,以阿爾察赫(Artsakh)自稱,在公元前已屬於亞美尼亞王國的一部份。作為歷史上首個基督教國家,居於此地的亞美尼亞人與周圍的穆斯林政權素有衝突。但今天的主權爭議則起自蘇聯解體的前後。

在蘇聯治下,納卡地區被劃為阿塞拜疆的一部份,但納卡的人口主體卻是信奉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一直維持獨立,擔心如果真的併入阿塞拜疆將會受到宗教和文化上的打壓。1988至1994年,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為此打了一場戰爭,最終以亞美尼亞勝利作結,納卡地區的阿爾察赫共和國雖然是國際承認的阿塞拜疆領土,卻得到了實然的獨立地位。

圖中下方藍色地帶為2020年衝突後阿塞拜疆奪得之地,深綠色為亞美尼亞按停火協議送交阿塞拜疆的土地,橙色為尚在親亞勢力控制之中的納卡地區,圖中深藍色處為亞美尼亞通往納卡地區的唯一通道。左下綠色地區為阿塞拜疆的外飛地納希切萬。(Wikimeadia Commons)

俄羅斯的背棄

26年之後,得到土耳其軍事支援的阿塞拜疆為了收復納卡,再次發動戰爭,為時一個半月,造成數千人死亡。雖然亞美尼亞是俄羅斯的軍事盟國,國內有重要俄羅斯軍事基地,與俄羅斯有雙邊聯防條約,也是集體安全條約組織(CSTO)的成員,但畢竟主要戰場所在的納卡地區理論上不是亞美尼亞的一部份,俄羅斯對戰事袖手旁觀,而亞美尼亞的蘇式裝備則大敗於土耳其提供的無人機之下。

最終,2020年的第二次納卡戰爭以阿塞拜疆勝利作結,收復了大片納卡土地,俄羅斯則派出兩千名維和部隊保護從納卡剩餘地區通往亞美尼亞的拉欽走廊(Lachin Corridor),以維繫納卡亞美尼亞人與亞美尼亞的交流。

9月20日,俄羅斯維持和平部隊協助納卡亞米尼亞人撤離。(Reuters)

此後,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就進入了「雙軌談判」的階段,一軌由俄羅斯主持,另一軌則由歐盟主持。2023年5月,亞美尼亞總理帕什尼揚(Nikol Pashinyan)和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Ilham Aliyev)之間的的談判似乎有了一點進展,帕什尼揚公開表示已經準備好接受納卡地區屬於阿塞拜疆領土,而雙方爭議只在於納卡約10萬亞美尼亞人的宗教、文化權利和安全保障問題,亞美尼亞認為應當設立由國際維持的機制,但阿塞拜疆則堅持這只能是阿塞拜疆的國內事務。

不過,在俄烏戰爭的背景之下,阿塞拜疆早已看準俄羅斯不會支援亞美尼亞,而歐盟也將阿塞拜疆看作能夠一部份替代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方,因此,阿塞拜疆對於同亞美尼亞的談判幾乎是一手拿着筆、一手拿着槍來進行的。

2022年9月,阿塞拜疆就曾直接攻擊納卡以外的亞美尼亞領土,當時帕什尼揚曾向俄羅斯主導的集安組織尋求支援,卻不得要領。同年12月,阿塞拜疆更封鎖了拉欽走廊,導致納卡地區長期物資短缺。但此事卻沒有在國際社會引起太大的關注,到了本年9月9日,阿塞拜疆才同意重開拉欽走廊,條件是要開通另一條由納卡通往阿塞拜疆的公路。

9月19日,阿塞拜疆開戰當日,紐約聯合國總部外有亞美尼亞人舉行示威,呼籲國際社會以行動阻止阿塞拜疆。(Reuters)

事實上,俄羅斯和亞美尼亞的軍事聯盟關係,早已變成了一紙虛文。在俄軍2022年2月開進烏克蘭的前幾天,俄羅斯和阿塞拜疆就簽訂了多達43點的合作協議,當中甚至包括了俄、阿兩國在外交和經濟上的協同合作。而在西方制裁之下,俄羅斯本年5月也跟伊朗達成了興建鐵路連接俄羅斯到波斯灣港口的協議,當中阿塞拜疆就是整條路線的核心連結網絡。

相較於亞美尼亞的道義價值,阿塞拜疆卻對給予俄羅斯真正的地緣政治和經濟利益。

轉求西方

面對俄羅斯明確無誤的背棄,本來就因為經示威上台而不太獲得莫斯科信任的亞美尼亞總理帕什尼揚,開始轉向西方尋求支持,亞美尼亞的國內民意也開始生出仇俄傾向,而俄羅斯媒體對於亞美尼亞的報道也漸趨負面。

本年7月,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與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代表會面之後,在其聲明中宣稱亞美尼亞已經接受了納卡地區是阿塞拜疆的一部份(按:亞方並無此宣示),且沒有提到亞美尼亞要求的國際機制去保障納卡亞美尼亞人的宗教、文化權利和安全。至此,俄羅斯的態度已經非常明確。

亞美尼亞總理帕什尼揚(Nikol Pashinyan)。(Reuters)

此前已經迎接過時任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到訪、拒絕讓集安組織在亞美尼亞進行軍演並弱化亞美尼亞的集安組織成員地位的帕什尼揚,踏入本年9月就迅速加快其投向西方陣營的步伐。

9月1日,亞美尼亞宣布其國會將考慮通過加入國際刑事法院(ICC)的《羅馬規約》。由於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正受該法院以戰爭罪行為由發出拘捕令,如果亞美尼亞加入了國際刑事法院,將有法律責任在普京踏足該國領土之時執行拘捕令--這無疑是掌摑普京的外交表態。

9月6日,亞美尼亞的第一夫哈科比揚(Anna Hakobyan)親自訪問基輔,出席由烏克蘭第一夫人葉蓮娜(Olena Zelenska)主辦的第三屆第一夫人/第一先生峰會,並首次代表亞美尼亞向烏克蘭送上人道援助物資。俄方因此召見亞美尼亞駐俄大使。

9月11日,近百名美軍抵達亞美尼亞,在首都埃里溫(Yerevan)附近啟動為期10天的軍事演練,主題是要讓亞美尼亞軍人在國際維持和平工作上能達至北約標準。

同一時間,帕什尼揚本人也接連表示俄羅斯並不是可靠夥伴,聲言在納卡的俄羅斯維和部隊任務失敗,批評俄羅斯對於阿塞拜疆的進侵行為完全漠視,指出亞美尼亞在安全問題上全面依賴俄羅斯是個戰略錯誤。

不足兩周之後,連美軍參與的軍事演練也尚未完成,阿塞拜疆已透過軍事行動迅速奪得納卡地區(據報造成了近兩百人死亡)。在帕希尼揚表明不會出兵協助之際,納卡地區的亞美尼亞領袖也只能投降認命。已開始與阿塞拜疆當局進行解除武裝和善後談判的當地政府人員也表明,納卡亞美尼亞民眾有感被俄羅斯、西方和亞美尼亞遺棄。

2020年戰敗之後幾乎失去總理之位的帕什尼揚,被俄羅斯安全委員會副主席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公開批評「與北約眉來眼去」,俄國輿論也嘲笑他為何不找北約來幫忙,埃里溫亦再次興起要求他下台的示威。帕什尼揚則表明納卡停火協議與其政府無關,納卡民眾安全是俄羅斯維和部隊的責任,不過他也會為潛在的納卡亞美尼亞人撤走進入亞美尼亞做好準備。

9月21日埃里溫再次興起要求帕什尼揚下台的示威。(Reuters)

美國和歐盟對於這次明顯得俄羅斯授意的阿塞拜疆軍事行動只作出了極其軟弱的回應。美歐都發表聲明呼籲阿塞拜疆停止軍事失敗,美方稱停火已是正面發展,歐盟則表示留意到停火協議已經達成的各種宣布。由此可見,西方國家並無意站在亞美尼亞一邊,而選擇了接受阿塞拜疆軍事收復納卡地區的既定事實。

阿塞拜疆方面已表明會讓納卡地區重新融入該國,並不會給予當地亞美尼亞人與其他少數族群不一樣的特殊待遇。不少分析認為,納卡地區的亞美尼亞人最終將會移往亞美尼亞,變相構成了一種種族清洗的事實。

厄運還未結束

而就算亞美尼亞甘心認命,其與阿塞拜疆的衝突並不會因為納卡地區已被收復已完結。阿塞拜疆還有另外一片領土納希切萬(Nakhchivan)與阿塞拜疆本土被亞美尼亞領土隔開,阿方一直要求要在亞美尼亞和伊朗的邊境開通一條全面由阿塞拜疆管理的贊格祖爾走廊(Zangezur Corridor)以連接兩地。這種變相斷絕亞伊邊境、侵犯亞美尼亞主權,並使亞美尼亞地理上更受孤立的方案,當然不獲亞美尼亞接受。然而,這場「武力收復納卡」的事態發展證明了全世界沒有任何強權會站在亞美尼亞一方,阿塞拜疆再來一次武力脅迫以達至另一個地緣政治目標,大概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在納卡被收復的同一時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正在華府與美國各方政要會晤,希望尋求進一步的支持。在其與美國國會參議員的閉門會議中,澤連斯基坦言如果失去美國援助,烏克蘭將輸掉這場戰爭。但在共和黨議員的質問之下,澤連斯基卻無法提供他們所想聽到的「戰勝計劃」。

而在其與拜登(Joe Biden)的會面中,後者雖然宣布了新一批的軍援,卻沒有同意給予烏克蘭需要的長程飛彈。拜登更表明持續支持烏克蘭「只靠美國國會的正確判斷,別無他法」。看到亞美尼亞如何被俄羅斯和西方背棄,澤連斯基大概難免會有兩國最終會變成「同病相憐」的擔憂。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9月21日訪問白宮,與美國總統拜登會晤。(Reuters)

亞美尼亞的遭遇,對烏克蘭而言,絕對是一個可貴的教訓。帕什尼揚以為只要靠道德感召又或者地緣政治的站位就能夠得到別國實質支持,卻無法把亞美尼亞放在一個能夠給予他國實質利益的位置,最終的遭遇大家有目共睹。

俄烏戰爭超過一年半以來,烏克蘭也是以道德感召和地緣政治站位來爭取西方援助,如果長始下去,其命運也許會同亞美尼亞差不多。澤連斯基如果真的要西方甘心情願長期援助烏克蘭,是時候要考慮到烏克蘭對於其西方盟友有什麼必不可缺的實質利害,否則隨時間滋長的戰爭疲勞最終將把烏克蘭推上戰敗的難避命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