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案2025前瞻|公務員編制零增長仍請人?揭政界眼中冗員目標

撰文:黎詠儀
出版:更新:

【財政預算案 / 預算案 / 財政預算案2025/財赤/公務員/減薪/凍薪/裁員/】連續三年面對逾千億或近千億赤字,政府表明未來要以節流為滅赤主要手段,佔政府經常開支四分一的公務員薪酬開支進入輿論視線,全體公務員與問責官員應否凍薪或減薪備受討論,有學者更倡議公務員應減薪一成。政府一直強調近年嚴控公務員編制零增長,但《香港01》發現有幾組數字,或有助外界判斷「零增長」背後的真實情況。

多名立法會議員不約而同認為,政府仍有刪減人手的空間,質疑為何今時今日為何仍要有二百多名各級打字員、百多名水務署抄錶員遊走全港抄水錶。部分人雖然對減薪、凍薪有保留,但也不約而同要求政府檢討架構和人手安排,認為可引用更多科技提升效率,以有效善用財政資源。

01觀點|香港檢討財政 卻缺「特」「馬」魄力

01觀點|香港政府也要doge

財政預算案2025|湖水藍封面曝光 預告加強「財政整合」嚴控開支

(林靄怡攝)
公務員開支(公務員事務局網頁截圖)

政府上個財政年度用於公務員、資助機構的薪酬及相關開支高達一千五百六十二億元,佔政府經營開支四分之一。去年公務員劃一加薪3%,以加薪的額外開支約87億元計算,本財政年度的公務員薪酬開支已突破一千六百億元。

01觀點|財赤來得正合時

公務員編制人數(公務員事務局網頁資料)

政府一年有四分一經常開支用於支薪,政府自2021-22年度起維持公務員編制零增長,將整體編制控制在不高於2021年3月底的水平約196 000個職位,預計至2025年3月31日,公務員編制將會累計下降至194000個職位。公務員事務局網頁顯示,截至去年九月底,政府職位編制已降至193 645個,實際人數則為174 135個,即有21865個空缺。

單看上述數據,政府似乎成功控制公務員增長,以管控開支。不過,大家可能近期聽得較多遭人詬病的是首長級編外職位。截至2024年12月31日,經立法會近年審批的首長級公務員編外職位即有時限編外職位共只有94個。公務員事務局向《香港01》表示包括首長級有時限編外職位在內,首長級公務員職位數目少於公務員總編制的1%。

2023年3月31日:修訂預算編制:87

2024年3月31日:修訂預算編制:102

2025年3月31日:預算編制:97

公務員事務局解釋,公務員編制包括常額、即沒有時限,但仍可在沒有需要時刪除的職位及有時限職位。有時限的首長級職位稱為「首長級有時限編外職位」,意思是指編制中「常額以外」的有時限首長級職位,而並非指有關職位沒有計算在編制內。在每個財政年度預算案中所載的公務員編制數字皆已計及所有有時限職位,包括首長級有時限編外職位。由於有時限職位在批准期滿時便會撤銷,因此首長級有時限職位的數目時有變化。

謝偉俊估計首長級編外職位每年額外支出2億元

儘管編外職位實際由編制內人手填補,但因仍屬原先架構中的額外職位,仍會帶來額外支出,立法會議員謝偉俊估計每年因編外職位而引致的額外支出逾2億元,導至政府編制臃腫,要求實施編外職位「零增長」。

至於非首長級的編外職位,公務員事務局稱沒有備存相關資料,強調當局在檢視其現有人手及運作需要後,可在不超出有關核准預算中編制及撥款上限的情況下,根據既定機制開設非首長級有時限的職位,這些職位同樣亦已包括在公務員編制職位數目內,有關職位在時限屆滿後便會撤銷。

(張浩維攝)

除了屬「編制內」的編外職位,政府的人力隊伍並不只限公務員,還有各式各樣合約員工。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去年11月表示,截至去年年中,政府共聘用10267名全職合約僱員,並強調已較2006年的歷史高峰減少約45%。部分部門於今年需要推行多項政策措施,需要合約僱員推行有時限的工作,全職合約員工比去年同期增加約800人,升幅8%。她強調當局會不時檢討合約僱員的聘用情況,超過9000個全職合約僱員崗位已被公務員職位取代。

去年1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當局聘用的9,468名全職非公務員合約僱員中,共有1,963名,即約21%,在同一局或部門持續服務10年或以上。當中以香港郵政佔的人數最多,有737人,然後依次是機電工程署及衞生署,分別佔298及196人。

服務同一局或部門10年或以上者,當中601名,約31%在有關服務年期內連續無間斷地受僱於同一局或部門內兩個或以上不同的崗位。

至於持續服務5年或以上的全職合約僱員約有3,190名,當中987名在有關服務年期內連續無間斷地受僱於同一局或部門內兩個或以上不同的崗位。該等僱員亦以任職機電工程署最多,有353人。

而在疫情前,2017、2018年的非公務員合約僱員,則分別有10380、9773人。根據政府提交立法會文件,2019年則有7712名非公務員合約僱員。

隨著社會逐步復常,過去五年,非公務員合約僱員人數則在9400多人至12000多人之間。

公務員事務局發言人強調,聘用非公務員合約僱員其中一個主要目的是應付有時限、季節性或市場波動影響的運作和服務需求;又指如觀察長趨勢,非公務員合約僱員人數已由2006年高峰期的18500名,一直下跌。

除了合約員工外,部分政府部門也會把服務外判,以減省編制人手。根據公務員事務局去年12月回覆立去會查詢時提供的資料,當局稱沒有備存各類服務的外判工數目資料,但截至去年10月底,四個主要採購外判服務的部門,分為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房屋署、食物環境衞生署和政府產業署,四個部門批出合約的總值由2018至2019年度的62億元、涉及11247非技術人員,反覆增加本財政年度的上半個年度的逾95億元、涉及8619名非技術員工。

不過,政府未有效代批出合約與涉及人員數目反覆變化的原因。由於文件只交代四個主要批出服務合約的部門,外界也難以一窺政府外判服務全貌。

但單是四個部門批出的外判服務合約在七個財政年度,合計達680億元,涉及的非技術人員則介乎7918人至18402人之間。

若只是以簡單的數學去計算,計入合約員工和外判人手,近年每年大約至少2萬人是由政府直接或間接透過外判工作支薪,但不計入公務員編制內。

經民聯盧偉國指公務員應減人而非減薪(盧翊銘攝)

盧偉國:減薪可能「累鬥累」 政府應檢討架構削減人手

經民聯主席、工程界立法會議員盧偉國表明,不支持公務員減薪,因為赤字預算並不可怕,若說經濟差,便甚麼都縮減,可能真的造成「累鬥累」,公務員減薪,可能私人企業又跟隨要減,社會上更加失去對於經濟復蘇的信心。政府在整體運作效率,整個架構人手方面應該要檢討。

所以政府應該要考慮的是減人,不是減薪。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盧偉國

他承認減公務員人手不是一時三刻的事,也真的要整個架構,包括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利用新科技各方面的考慮。

謝偉俊(右)向陳茂波提交下年度預算案建議(謝偉俊Facebook)

謝偉俊:政府仍聘用200多名各級打字員

倡議問責官員「先減為敬」的謝偉俊指出,鄰近的新加坡,人口較本港只是少兩成,公務員人數只及半港一半、約八萬六千人。他又質疑,為何現時政府仍有二百多名各級打字員。

當中再細分高級打字員、督導打字員等,令人啼笑皆非。
選委界立法會議員謝偉俊
截至去年9月30日,政府仍有二百多名打字員(公務員事務局網頁截圖)

打字員起薪點逾萬六元 最高級打督導月入逾五萬

根據公務員事務局網頁,截至去年9月30日為止,政府共計有224名各級打字員,當中5人為屬薪金最高的打字督導,月薪介乎38715元至53980元、18人為高級打字員,薪金則介乎28225至35080元、及201名打字員,入職薪金為16135元,頂薪可達26590元。

打字員屬政府文書及秘書職系,該職系合計有二萬七千多人,包括人數最多有逾一萬五千人的文書主任職系,也有四百多名辦公室助理、約一千九百人的私人秘書、和三百多人的機密檔案處助理等。

截至2023年8月,水務署有160名抄錶員(水務署網頁)

水務署有160各級抄錶員 專責穿梭各區記錄和抄水錶

另一個在現今科技社會,也屬稀有的職位則屬水務署的抄錶員。截至2023年8月底,政府聘用共160名各級抄錶員,每天到全港各區記錄及檢查水錶。水務署形容他們的日常更充滿危險,因供水範圍有多廣,抄錶員的足跡就有多遠「在部分鄉郊或離島等偏遠地區,他們有時遇上蛇蟲鼠蟻,或村內惡犬」。抄錶員的入職薪酬與打字員相同,職級分四級分別是二級抄錶員、一級抄錶員、高級抄錶員和總抄錶員,總抄錶員的薪金最高為47,010元,較打字督導為低。

謝偉俊促請政府研究引入人工智能取代部分行政職位,特別是內地自主研發的AI式DeepSeek零收費時,功能又可匹敵ChatGPT,認為當局應盡早引入,以減少冗員人數。

梁籌庭指再削減公務員人手恐影響對市民的服務。(資料圖片)

梁籌庭指再削減人手恐影響服務

公務員工會聯合會總幹事梁籌庭也指出,非公務員合約僱員或外判服務,確是當局避開編制增長的手法。他指合約工和外判人手合計,正好與編制和實際人手的差額相近。他認為,其實是反映了公務員隊伍的人手不足,但又為免令編制有增長而出現的應對手法,他形容現時公務隊伍是「十個樽八個蓋」、「一人做一個半人的工作」。

政府目前仍有約二百名打字員(fb「公務員secrets」圖片)

打字員單是處理政府標書已「打到唔停手」

至於謝偉俊質疑的打字員,梁解釋指他們主要工作是處理政府各式各樣的標書,強調每份標書的內容不能搬字過字或剪貼,份份不同,要打字員由零開始處理:「知唔知政府有幾多標書要打呀?」形容一些基建工程標書「枕頭咁厚」,打字員:「打到唔停手」。

他又指,打字員由過去逾千人縮減至目前約二百人。至於政府其他文書職系能否兼顧打字工作?他指政府文員的工作已等同打雜,舉例學校文員,不是只負責校內的文書工作,也要處理人事、財務或其他指派工作:「有事要叫白車(救護車)也是文員(打電話)」。

不過,他坦言在財赤陰影下,議員又只看大數,公務員勢難避免遭「開刀」,但警告若再削減人手、減少合約員工,長遠會影響對市民的服務,屆時捱駡的又是前線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