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盛智文:官員專家言論嚇壞人 社會需清晰路向 疫退須開關

撰文:林嘉成
出版:更新:

本港疫情失控,確診個案幾何級數上升,政府抗疫進退失據備受批評。坊間近日流傳蘭桂坊集團主席盛智文致特首林鄭月娥的信件,批評官員訊息混亂引起市民恐慌,損害香港聲譽,危機是他畢生未見,擔心這次會很實在地傷害香港的社會及經濟。

盛智文接受《香港01》訪問時坦承信件出自其手,因為已經「無得揀,是時候出聲」,自己從未見過香港淪落到這種景況,無論做生意、謀生計都「充滿著沮喪及憂慮。」他點名林鄭、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就「禁足」各說各樣,加上不同專家幾乎各有一套,嚇壞了香港人,認為現時需要政府自信的帶領及清晰的指示,社會才可以淡定應對。

他認為,由變種病毒OMICRON引起的疫情正在登頂,情況無異於英美,一旦回落會迅速平息。香港封關措施已持續兩年,盛智文認為當今波疫情回落,香港應走重新向世界開放,重啟經濟。

林鄭陳肇始各說一套 盛:最需要可信賴聲音

全民強檢本月推行,隨之而起是封城、禁足風聲四起,盛智文說現時最需要的是一把可以信賴的聲音:「專家又講,不同醫生畀不同意見、不同版本,市民好混亂!」他說這些這些混亂的訊息亦「由政府而來,林鄭咁講,陳肇始又講另一套,嚇怕所有人。依家話9天(全民檢測期),恐慌之下,超市店舖、面包店搶購一空,係任何地方!」

早前有政府消息指,全民強檢正在制定有限度「禁足」細節,林鄭前日稱這些字眼易惹遐想。盛智文批評政府沒交代清晰方向,導致市面「個個都好緊張,但無出路。有人死、有人病,舖頭閂門,我沒見過香港咁樣!」他指Omicron因為傳播力強,所以席捲各區,但港大的模型推算,這波疫情本月中就見頂,「距離依家大約一周到10天,到時確診者升到六位數,根據英美先例,之後會急速退潮。」

強檢須考慮可行性 盛智文:兩天9萬人感疫如何隔離?

盛智文質疑即將進行的全民強檢,指政府必須考慮可行性,他提到目前訊息混亂,最新又有孔繁毅等專家提出下月才實施強檢,說法與政府有出入。他繼而提出過去兩天已有9萬人確診,足以令新增的隔離設施爆滿,屆時強檢完確診者可能數以十萬計,反問「如何隔離?」認為若無可行建議,只會浪費時間。

他說香港密集的居住情況,並不適合長時間「禁足」,反問是否要「一家幾口9天內,都屈在百呎單位?」他認為,強檢後若有大量確診者要被迫居家隔離,老人家及劏房戶都不適宜。

盛智文。(資料圖片)

封關損害香港經濟:終須重新向世界開放

盛智文指,香港已經封關兩年,入境者合共要隔離21天,英美等國航班停飛,已經嚴重傷害經濟。他指相比起一年前,更多國際人士及企業撤離香港,情況正在惡化,尤其最近有「未足一歲的嬰兒被單獨隔離,媽媽不可以陪伴入院」,已經在外媒大字標題報道,香港已經蒙上「污名」。

他說香港是國際城市,終究要「重新向世界開放」,認為在這波疫情回落後應該「與病毒共存」。他指香港過去一直靠著流行病學追蹤,做到「清零」,但現時「不能再照辦煮碗」,因為Omicron傳播得太快,幾乎深入每個社區,「清零以前係可以,但面對Omicron就會出大問題」,明言避無可避,「好似傷風感冒,每年都會回來」,而病毒已在全球傳播,香港不可能永遠關閉邊境,形容是「自然演變」的過程。

現實須「共存」 與「清零」都是政治名詞

盛智文認為,「共存」、「清零」已變成政治體制比拼,而內地「動態清零」很成功,對內地而言「奏效、無問題」,但香港是金融中心,「需要重開,這一波過了高峰,回落之時就是時候開放邊境,恢復正常生活,你都可以話係『動態清零』,只是一個政治名詞。」他憂慮如果Omicron在內地爆發,後果一樣難以想像,引述內地有專家正思考調整政策。

他笑稱香港並非一個國家,「當然要聽老闆說話」,理解要優先考慮與內地通關,認為政府盡力控制好疫情,長遠轉向共存是一個挑戰,必須思考「仲可以封關幾耐」,過程必須科學決策,中國依然需要「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因此不是政治正確的問題,「而是現實要搵出路、搵解決方法重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