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貨幣世代】幾近不用現金的人:活在這時代,你只能不做壞事

撰文:梁雪怡
出版:更新:

沉迷網絡與善用科技其實是一線之差,但在這個邁向5G網絡的年代,看來我們只能讓自己善用它。李勁華是手機App公司的創辦人,身為創科產業的一員,他當然走在時代尖端,「我隨了搭的士之外,基本上也不會用現金。」訪問當天,我們去了咖啡店聊,他掏出電話,讓收銀員的掃描器輕輕一掃就付了錢,乾手淨腳,「它有(我消費)紀錄,多買幾杯就會送一杯給我」。訪問之後,他又給記者傳來訊息,說現在搭的士都可以透過app電子付款了。(他加推笑點是的士司機不願意裝那個app,所以最終還是付了現金)
《Black Mirror》是一套探說科技進步之後的禍害的英國劇集,其中有一集 「Nosedive(急轉直下)」 描述一個「評分」世界,社會上每個人會不停為身邊的人評分。分數會影響人們在社交、生活、工作等層面的待遇。李勁華聳聳肩說,這樣的事已不只是戲劇情節。中國已經有「芝麻信用」分析你的信用分數,他續說:「活在這個時代,你上網做的任何東西都會被人check到,你只能夠確保自己不要做壞事。」

一機在手,衣食無憂

李勁華(Keith)在2010年與拍檔創立手機Apps開發公司Innopage,初期專門研發iPhone/iPad電子書,但前景和回報皆不如理想,其後轉型幫公司寫App「發迹」,為政府部門和企業設計APP,客戶包括醫院管理局、香港旅遊發展局、譚仔等,亦會自行研發App。

作為一個不折不扣的「電子人」,他很快便讓電子貨幣滲透生活。即使Keith哪天忘了帶銀包,只要一手機在手,他就不擔衣食住行。

現時電子支付主要分兩種模式,一是以智能手機代替信用卡,如Apple Pay、Andriod Pay、Samsung Pay;另一種是帳戶儲值模式,最常見的是八達通,新興的如TNG、PayMe電子錢包等;而支付寶HK則屬充值類別,亦可連結信用卡以付款。

支付寶、WeChat Pay、PayMe......銀包就在電話中,只要一手機在手,他就不擔衣食住行。(梁雪怡攝)
+11

facebook咪高峰會自動收音?

「無紙消費」便利他的生活,當然亦帶來隱憂:一旦資料外洩、身份盜用則後患無窮。數據就是金錢,簡單如我們用google搜尋器或玩facebook,都是讓商家能方便快捷地收集和分析我們的個人喜好和消費習慣,從而植入更多相關的廣告,只要打開電話電腦,每分每秒都在製造機會給商家催眠我們消費。早前,facebook更承認會用電話的咪高峰收音(僅限於美國),但強調所收集的資料不會用於推送廣告用途。美國雅虎(Yahoo)於2016年被指應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和聯邦調查局(FBI)要求,用自創軟件掃描數十億封客戶電子郵件,若發現內文、鏈結中或附件中有特定字眼,就會交給上述美國情報部門。Yahoo及後稱該掃瞄系統舊不存在,但保安總管卻因而辭職。類似關於大數據的醜聞時有發生。

Keith自言選擇電子消費模式,就幾近等同放棄私隱,他說:「上到網的任何東西都會被人check到。你申請一張信用卡,銀行會先看你的信貸紀錄,知道你上年3月有一次沒有交卡數。有次我為一個機構做批資助的評判,每個申請者都要夾一份自己的信貸紀錄。私隱和電子貨幣的確有很大的矛盾。」

天眼世代

在網上平台如淘寶購物,一舉一動都被紀錄在案,人們猶如活在一個巨大的監控網。(李澤彤攝)

活在一個以「便捷」命名的「全景敞視監獄」(Panopticon),全街全網都是「天眼」,Keith聳聳肩說,這樣就確保自己不要做壞事吧,「我又覺得無所謂,最危險的是你買個手袋,原來不是送給老婆呀,如果被人掌握這些資料就好麻煩。不過我會調轉來想,如果系統知道我喜歡什麼,會對我有什麼好處?例如我常常搭Uber,它知我坐的pattern,可能會有著數呢!哈哈,雖然我覺這樣不可能。如果我是Uber營運商,我知道這個人明明這時候幾貴都會搭,我一定不會便宜給他,哈哈。但我就是要用這個平台,就算唔ok,都只能接受。」

然而他頓了一下又補充:「不過其中一種電子貨幣是我認識的行家做的,不認識還好,人們不會有興趣看你買了什麼,認識那個(營運者)就覺得尷尷尬尬,感覺隨時可以看到你買了什麼。電子貨幣我會選擇大機構,始終有規模,有政策不容你隨便看客戶的的人資料。公司的規模都是我選擇哪種電子貨幣的因素。」

為自保要自我審查

Keith讀大學時主修電腦科學,甫畢業適逢1998年科網熱,入職科網公司起薪有三四萬元。不過好景不常,科網爆破,幾年後Keith失業了,便用打第一份工儲起的錢創業,他預視將來的電腦資料會轉至手機,因此2003年(還是在2G當道的年代)創立手機程式公司M-Gen,專門研發3G及定位功能的大型線上流動電話遊戲及應用方案。2005年,M-Gen曾奪Nokia Forum PRO大獎2005最佳遊戲/娛樂類別得獎者(Keith比喻此獎如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般,意義重大)。可惜時不與他,2007年iPhone面世,人人轉用蘋果,其公司的手機程式猶如等待自然死亡,被人們淘汰,迫使Keith另起爐灶。(梁雪怡攝)

不過,也有人為保私隱,寧願不用電子貨幣,不活躍於網上社交平台,當大家飯後都喊:「PayMe啦!」,有人依舊掏出真金白銀,無懼世事變改,無懼別人因為要找零錢而側目。Keith絕對是站在另一個極端,幾乎每天都能見到他在Facebook check-in(打卡),電話裝上不同的app紀錄其消費紀錄,他說:「因為我公司廣告budget比較低,我等於『咖哩大王』,棟個牌出來,周圍講我間公司寫app呀,得閒就搵我報價啦,所以我在任何social media出現,主要用途就是做『咖哩大王』,所以我放棄私隱。這樣我就不能壞事了,如果我有拍拖,我同女朋友講去咗邊,就真係去咗邊囉!」

對一般不太活躍於社會運動、非商家或非公務員而言,在公開平台發表意見,或參與有政治立場的活動可能沒什麼大不了。不過,生意人就非常敏感。Keith曾在Facebook表明支持曾俊華當選特首。後來,曾有朋友怕被誤當黃絲,要求「facebook割蓆」,以後不要tag他。朋友說,自己是生意人,應該保持政治中立。聽上去,你可能覺得他的朋友庸人自擾之,但Keith覺得這種無形監控確實存在,他說:「有個朋友沒有參與雨傘運動,但成日在Facebook發表言論,有一定數量的followers。有次他與一班人去澳門工幹,入境處卻只把他拉到一旁,問話問個幾鐘才放人,大家都覺得這與他的政治立場有關。」

政府年均監控網絡用戶近4,500次

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於2月上旬發布《香港資訊公開報告2018》,研究中心整理了2011至2017年政府向資訊科技公司索取用戶資料的公開數據,以及8間國際資訊科技公司,包括Google、Apple及facebook等公開的「透明度報告」。研究中心發現政府向資訊科技公司索取市民的個人資料要求每年平均4,470次,當中警務處佔88%,其次是海關佔10%。用戶資料包括電話號碼、通話時間及個人資料,如姓名及身分證號碼等。

研究中心項目經理周穗斌指,比起英國、美國、韓國等國家,香港的《截取通訊及監察條例》(第589章)已過時。該條例沒有清晰指引執法部門在什麼情況下須申請搜查令或有何操作守則,政府亦沒有主動公布有關數字。報告又指,法例只規管執法部門實時截取郵政信件和電話通話,並未有涵蓋whatsapp等即時通訊程式及電郵等常用的網上通訊渠道,通話紀錄及個人資料等更不在規管之列。換言之,對話內容在不知什麼原則之下,隨時被政府部門監控。保安局則表示短期內沒有計劃再修訂《條例》。

中國建立社會信用評分

每個人的眼睛都可以自動看到眼前所有人的分數,高分族可以住高檔社區,開高檔車。(《Nosedive》截圖)

《Black Mirror》那集「Nosedive(急轉直下)」描述了一個隨時給人「打分」的世界。你可以根據一個人的言談舉止、生活動態分享給他打分數,以分數區分族群,主角面帶微笑,只為了別人能給她評更高的分數。

從戲劇回到現實又如何?2014年,國務院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2~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信用的基礎性法律和標準體系,從市民日常的行政事務、商業活動、社會行為,以及司法行為中得出數據,計算出每個市民的「社會信用評分」。江蘇省睢寧縣自2010年開始推行大眾信用信息分值,就算你交遲一期信用卡費,都會在信用體系顯示出來。114萬市民每年分數,被劃分為A、B、C、D四級信用等級,根據等級在社會生活中將受到不同待遇和限制。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評分」世界,已經不再是天馬行空。

有人笑言,在中國凌晨兩點到四點不要上網;當你網上購物時,買潛水裝備比攝影器材好;不要經常換手機;這都與個人信用有關?詳看下集:【淘寶淘出禍】訂酒店、網購隨時扣信用評級?衣行住行都被監控?

(李澤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