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邨預計明年重建 公屋達人:四座樓見證「跳格」樓宇發展史

撰文:呂諾君 黃偉民
出版:更新:

屹立九龍城逾40年的美東邨,其中兩幢預計將於明年重建,並預料可提供2,800個公屋單位。這個昔日毗鄰九龍城寨的舊屋邨,是全港首幢單幢公屋,它見證香港歷史變遷之餘,本身設計亦甚具建築風格特色。

有「公屋達人」之稱、曾在房屋署任職建築師逾30年的衞翠芷博士指,美東邨雖然規模不大,但四座樓各建於不同時期,走入邨內可以見到橫跨40年、樓宇設計的「跳格」發展史。當中美東樓設有「基座」和「高座」,在香港十分罕見。市區的滄海遺珠面臨拆卸命運,在「一屋難求」的社會環境下,是應全數保留還是向前發展?

近年不少市民開始留意舊式公屋設計,相繼引起「打卡」熱潮,但提到各區特色屋邨,卻鮮有想到美東邨。位於九龍城東頭村道的美東邨,於1974年落成。過往因鄰近啟德舊機場,建於早期的兩座樓樓高只有10多層。現時所見,美東邨的商舖已空出不少,難以想像過往毗鄰九龍城寨的熱鬧景象。

這天記者與曾參與興建翠屏邨、馬坑邨工作的衞翠芷博士來到美東邨。衞博士指,美東邨的位置過往是東頭村寮屋區,1951年寮屋區發生大火,政府開始鼓勵一些宗教團體和非牟利組織在該處興建較穩固的平房,於是就成為了東頭平房區。

衞博士認為,相比建築物本身,它對歷史的貢獻、對公眾的歷史價值更加重要。(黃偉民攝)

收地不順成就特色底座設計

到了1970年代,政府推出「政府廉租屋計劃」,但東頭平房區中有村民認為平房已是政府認可的房屋,當時政府收地上遇到不少反對,4條平房村之中,只成功收了兩條,「(最先落成的美東樓)原先嘅設計概念係下面有兩層住宅先,喺上面再起其他高啲嘅樓,但因為收唔到地,工程就冇再繼續。」衞博士指,於是就成了現時美東樓其中一邊只有底座兩層的設計,而在香港是十分少見,「雖然當時係一個困難,但反而變咗呢個邨嘅特色。」

起初只以號碼命名

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將當時的工務局、徙置事務處、屋宇建設委員會等整合在一起,各區的政府廉租屋、徙置區亦變成了公共屋邨,「以前呢度淨係用號碼命名(第6座),到咗1974年先改名做美東樓、美東邨。」至1981年時政府再在美東樓西北面興建美寶樓,提供133個單位。到了2001年,剩餘下來的平房區都被清拆,政府再分別在2010和2014年興建美仁樓和美德樓,「佢哋採用咗兩個因地制宜嘅設計,唔係再採用已沿用50年嘅『標準樓宇設計』,而係用『非標準樓宇設計』。」衞博士說。

「(新舊)各有特別啦,我自己覺得新公屋其實好住啲,設備、規劃都好齊,係舊屋邨冇嘅。」
前房屋署建築師衞翠芷博士

舊式公屋建得較矮、密度較低,走入邨內,深秋的涼風撲面吹來。「如果你話呢度優勝嘅地方,就係一嚟到就覺得好舒服,我哋見慣高層樓,見到矮層會覺得好舒服。」不過衞博士指,香港的房屋問題愈見嚴峻,昔日的設計或都要讓步。「(新舊)各有特別啦,我自己覺得新公屋其實好住啲,設備、規劃都好齊,係舊屋邨冇嘅。」

重新思考保育問題

「有啲人覺得呢度咁特別,其實係咪應該成個邨保留落嚟?我都有另一種睇法......當我哋保留或者保育一啲嘢,其實最主要係個文化價值,有歷史唔等於有歷史價值。」衞博士認為,相比建築物本身,它對歷史的貢獻、對公眾的歷史價值更加重要,「我哋做保育嘅原則都係想將以前嘅嘢帶畀下一代。應該保育定係起新樓確實係值得考慮嘅問題。如果佢(建築物)畀唔到好強嘅訊息,係咪更應該解決現時嘅社會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