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漫番劇|不只「羊」和「熊」 盤點近年受追捧的國產動畫劇集

撰文:彭琤琳
出版:更新:

中國第一部動畫短片《舒振東華文打字機》攝製於20世紀20年代,長篇動畫《鐵扇公主》創作於20世紀40年代,但外界普遍認為,開創中國動漫的先河應是陪伴內地80後、90後長大的《寶蓮燈》、《葫蘆娃》、《黑貓警長》等經典作品。

隨後又因大量優秀的日本動畫引進中國,令國漫陷入一段長時間的低迷期。也是在這期間,以《喜羊羊與灰太狼》與《熊出沒》等兒童向(以低幼齡者為目標觀眾)作品成為國產動畫代表,令大眾對國漫留下「低齡、幼稚」的刻板印象。

2015年,國產動畫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在暑期檔攬下近10億票房,以8.3分的口碑成為「國漫崛起」之作。(電影海報/豆瓣網)

及至2015年,國產動畫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橫空出世,因口碑票房雙豐收被官方定義為「現象級作品」,中宣部隨後也發話要改變中國動畫片低幼定位。而在《大聖歸來》後,《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緣起》《姜子牙》等作品在電影領域的優秀表現,也令「國漫崛起」的呼聲此起彼伏。外界也逐漸承認,中國動畫能講出一個好故事、能打通各個年齡層,是一種與電影、電視劇並肩的藝術形式。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些爆款國產動畫電影成為「國漫之光」的同時,番劇版的國漫也在急起直追。不同於電影版依靠神話故事改編,國漫番劇的題材更加多元化,同時又逐漸摸索出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價值觀。以下就來盤點一下,近年來有哪些國產動畫劇集受到追捧。

科幻題材:《我的三體》

《我的三體》改編自中國作家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系列,是一部始於粉絲自製的動畫番劇,旨在以Minecraft風格將《三體》故事做成動畫,自2014年開始播出至今共3季。

+3

其中第三季《我的三體之章北海傳》在B站上線後成為國創區第一季度熱度第一名,用戶評分高達9.9分,創造B站站內評分最高記錄。《我的三體之章北海傳》在豆瓣網上也得到了9.7分的超高評價,目前仍佔據豆瓣國產動畫評分第一名,另外兩季也均斬獲9.5分以上的高分。

實際上,《我的三體》之所以會採用Minecraft形式來製作動畫,導演「神游八方」曾提過,由於其本身並不會動畫製作,所以借用遊戲搭建動畫內的多個場景。而在獲得版權方資金扶持後,該系列後兩季的整體製作水準呈現出明顯上升趨勢。

「雖然是簡陋的動畫,但已生動傳達出了原著的意境」、「幾乎完美地還原了書中的那些名場面」、「國產動畫的異數,名作改編的絕佳範例」,從觀眾給出的評價可以看出,撇除視覺效果和製作水準,《我的三體》系列的成功離不開一份「原汁原味」。對於細節的嚴謹,對於原著的尊重以及對於原作精神氣質的精準把握,是該劇得到粉絲盛讚的重要原因。

愛國主義題材:《那年那兔那些事兒》

《那年那兔那些事兒》是一部描寫中國近現代史重大歷史事件和軍事科技發展的作品,漫畫從2011年起在網絡連載,同名改編動畫在2015年起開播,一共五季。

這部動畫被看作是一部愛國主義科普作品,各個主角是在中國近現代史中登場的各方勢力,他們被幻化為「萌萌噠」的動物,上演了一場動物間的「愛恨情仇」,不僅降低了歷史和政治本身的沉重感,使情節更偏重趣味性,也使錯綜複雜的近代史通過這種象徵性的手法變得淺顯易懂。

如講到日內瓦會議時,動畫裡「中國兔」與「白頭鷹」你來我往「互吐口水、互扔板磚」,以此來表達中美雙方在談判桌前的激烈交鋒;又比如在地球「藍星」學校,有兩個團體分別以「白頭鷹」和「毛熊」(暗指蘇聯)為首,他們不許其他動物靠近「中國兔」,兔子卻發現了淳樸的非洲河馬,與他們做朋友、提供無私幫助,這是描述被美蘇孤立期間,中國積極援助非洲國家的外交戰略。

武俠玄幻:《秦時明月》、《斗羅大陸》

《秦時明月》是「玄機科技」製作的3D武俠動畫系列,改編自溫世仁同名小說《秦時明月》,從2007年至今一共推出了六部。故事背景取自秦滅六國到西楚霸王項羽滅秦的歷史時期,時間跨度約30年,動畫融武俠、歷史、奇幻於一體,講述了各種歷史事件和民間傳說,同時也詮釋了諸子百家文化思想的精髓。

+2

有評論認為,《秦時明月》系列劇情緊湊,不僅可以看到江湖俠義肝膽,還能看到政治雲波詭異,因此在不少粉絲心中,該劇一度是國漫動畫的代表,同時還打破了漫迷們對國產動畫的低質和抄襲的傳統觀念。不過《秦時明月》系列去年播出第六部時,口碑卻兩極分化,豆瓣評分也一落千丈。

同樣由「玄機科技」製作還有改編自唐家三少同名小說的《斗羅大陸》,這部玄幻修仙類型動畫自2018年播出以來,就穩居內地動漫播放榜單的前列,播放量已破270億次,甚至被官方視為國產動畫振興的標誌性作品。一方面,《斗羅大陸》原著小說和漫畫已積攢了很高的熱度和海量粉絲,三者相輔相成,從而推高動漫的熱度;另一方面,劇集憑藉穩定的更新,每周一集一年不斷更,也讓作品在長時間內維持熱度。

古風斷案:《大理寺日誌》

唐朝的「白貓警長」、動畫版《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一群武周年間洛陽公務員的日常」,這是去年4月上線的國產動畫《大理寺日誌》的官方宣傳語。《大理寺日誌》故事發生在唐朝,鄉下平民陳拾前往洛陽找哥哥,為解決生計問題,陰差陽錯進了大理寺當雜役,並意外成為大理寺少卿李餅的隨行書吏,由此開啟一段斷案推理的驚險旅程。

+1

儘管《大理寺日誌》是網絡動漫劇,但無論是洛陽繁華街市的描摹,還是燈會盛事場景的刻畫,其帶來的視覺震撼與細膩程度,並不亞於同樣以大唐盛世為背景的《長安十二時辰》《狄仁傑》系列等影視劇,因此也被譽為溫情與懸疑並存的國漫佳作。

除了上述列舉的作品,近年來熱度頗高的國產動畫還有《霧山五行》、《刺客伍六七》等。總的來說,國漫番劇並不像《大聖歸來》、《哪吒》等大製作的國漫電影那樣一夕爆紅而成為全民關注的現象級作品,但各款融合傳統文化、畫風獨特、類型新穎的國漫劇集亦能看準市場需求,找到突破之路。

《霧山五行》衍生自中國古代的神話體系,劇情加入許多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比如陰陽五行、瑞獸麒麟、民間志怪等。(《霧山五行》劇照)

同場加映.國漫番劇專題系列

國漫番劇|中國網漫崛起依靠「網文改編」 原創漫畫師何去何從?

2015年以來,中國網絡動漫產業進入到高速增長期,大量由網絡小說改編的動漫作品橫空出世,多部「網文漫改」的「超級IP(知識產權)」甚至繼而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和遊戲。在「網文漫改」大行其道下,原創動漫(以漫畫或動畫為原著)作者備感壓力。2020年初,一些原創漫畫師在網上發起爭論,批評產業向改編作過度傾斜,不利於中國動漫產業的長期發展。

一個動漫市場兩樣情,網文改編為何受到資本青睞?原創動漫又能否「維權成功」,從改編作佔據的市場份額中分一杯羹……(點擊閱讀全文

▼ 漫畫師抗議市場偏好改編漫畫 網民卻不買帳(點圖放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