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揭二戰日本無法攻下重慶真正原因 台灣差點成美軍轟炸目標?

撰文:風傳媒
出版:更新:

二戰期間,日軍佔領了中國半壁以上的江山,為何始終沒有攻入國民政府的陪都重慶?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郭岱君指出,日本中了蔣介石誘敵深入之計,從上海、南京、徐州戰役死了太多人,打到武漢已戰力嚴重耗損,日本原本「速戰速決」戰略,改成「政略為主,作戰為輔」。另一方面,國軍把四川守得固若金湯,胡宗南在關中、陳誠在三峽兩處嚴密防守,致使日軍不敢輕易進犯。

郭岱君最近出版《重探抗戰史》卷二,7年前出版的卷一也新版上市。卷二有篇〈日軍為何始終未攻進重慶?〉文章,探討這個歷史問題。她接受《風傳媒》專訪時指出,蔣介石選擇抗戰的最後根據地,有考慮河南洛陽、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等地,最後選定重慶和四川,原因主要有三點:第一,四川具有天險,易守難攻;二是四川有初步工業的基礎,足以發展民生經濟;三是川渝是魚米之鄉,腹地包括雲南和貴州的大西南。

日本打到武漢後僵持好幾年 郭岱君:蔣介石誘敵計奏效(點擊放大瀏覽相關照片)▼▼▼

+10

日軍發動「一號作戰」 胡宗南兵出關中截退日軍

郭岱君指出,日軍曾經幾度接近重慶,卻都無功而返。1940年日軍佔領宜昌,宜昌扼三峽水路咽喉,是長江西進重慶的門戶,當時震驚了整個重慶,日軍如再繼續進攻,國民政府就危險了。結果,日軍雖然佔領了宜昌,其主力部隊卻自動撤回原駐地。1943年5月,日軍再度來到宜昌,在石牌要塞與國軍展開激戰,幾度猛攻,都沒能拿下石牌,決定撤退。最後一次是1944年日軍發動「一號作戰」時,日軍第一師團曾接近潼關對面的風陵渡,胡宗南兵出關中,在靈寶與日軍激戰,截退日軍。

郭岱君指出,為了攻進重慶,日軍曾多次制定「西安作戰」及「四川作戰」, 發布作戰準備令,認真準備和規畫,還做了演習。計畫的內容雖有變化,但不外乎兩條路徑:首先是從山西西部過黃河,控制西安,然後南下佔領重慶;其次是從宜昌沿長江三峽西進,攻佔重慶。

郭岱君表示,日本打到武漢就僵持了好幾年,一直到1944年才有「一號作戰」,把後方軍隊都調過來。日本參謀本部一直跟日軍前線說,「不要再往前推進。」但前方作戰的日軍已殺紅了眼,前線將領向天皇保證「3個月可以攻下來」,結果事與願違,臉拉不下來。到1941年日本海軍軍令部總長永野修身向天皇說,日本的石油庫存只剩下2年而已。

【相關文章】史上最悲情蔣夫人陳潔如 至死無法揭蔣介石負心 成共產黨政協死於香港(點圖放大閱讀)▼▼▼

+28

日本陸軍速戰速決戰略失敗 未能攻入重慶也沒有進攻西安

郭岱君指出,日軍在抗戰前期信心滿滿,採取「速戰速決」戰略,不把戰線拉得太長,所以沒有攻佔重慶的計畫。武漢會戰後,日軍資源更加吃緊,對華戰略調整為「政略」、「戰略」並進,實際上是以「政略」為主,手段包括誘降、和議、扶植親日政權等等;戰略方面則進入中日兩軍相持的階段。在地形上,四川周圍都是崇山峻嶺,攻入四川太困難;而且,日軍大部隊向西作戰,後面龐大的佔領區必出問題,所以日軍也沒有把注意力放在重慶。

郭岱君指出,日本陸軍高層將領不甘被拖在中國戰場,草率制定「五號計畫」,但兩個因素難以實施:一、國軍把四川守得固若金湯,胡宗南在關中、陳誠在三峽兩處,嚴密防守日軍入川必經之地,致使日軍不敢輕易進犯。二、日軍在太平洋戰場連連失利,根本沒有發動「五號作戰」的條件,最後落得無疾而終。可以這麼說,抗戰期間,日軍始終未能攻入重慶,也沒有進攻西安,不是不想,而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至於二戰後期的台灣角色?郭岱君指出,台灣當時是日本殖民地,台灣兵都被日軍調去打仗,到最後美軍在太平洋已控制住,1945年準備反攻作戰,中國東北、華北、華東都被日本人控制,但四川、雲南、貴州還是國軍控制。美軍在東南亞的反攻很順利,1945年的B-29轟炸機問世,去日本東京轟炸。美軍反攻一條是從海上反攻,另一條是從中國反攻,以台灣為跳板。最後,美軍將領麥克阿瑟的意見佔了上風,其所統帥的美軍,由菲律賓反攻北上,跳過台灣和中國,直接攻擊日本本土。

至於戰後的國共關係,下半年將問世的《重探抗戰史》書中第三卷有3章8萬字,詳實交代。郭岱君指出,戰後國軍接收東北並不順利,與美國國務卿馬歇爾調停不愉快。國共自遼瀋戰役後3場戰役,後來節節敗退。為何國民黨贏了戰爭,卻失了江山?郭岱君認為,國軍都是在正面戰場,將領死了200多位,國軍死了幾百萬,而中共則是發展敵後根據地。郭岱君指出,如果當時國共組織聯合政府,也撐不了多久,因為兩邊的政治思想是衝突的,無法相容,直到今天亦是如此。

【本文經《風傳媒》授權轉載,原文:專訪》為什麼日本無法攻下重慶?郭岱君曝中了蔣介石誘敵計:心有餘而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