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事自己做」!這不是在訓練孩子「獨立」你只害他不敢求助
上周送兒子DD去幼兒園,班上來了一個新孩子。我一進去,就看見他與他媽媽在那僵持。
孩子坐地上拿只鞋嗷嗷哭:「你幫我穿,就要你幫我穿」!
媽媽在旁邊的矮凳正襟危坐:「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幹,你會自己換鞋!」
哦,原來是因為換鞋。
只是,媽媽越是不為所動,孩子越是變本加厲,最後從地上站起來,擠進媽媽懷抱,媽媽也不抱她。她又手腳並用,試圖掛在媽媽身上,媽媽始終蒙娜麗莎的坐姿,不過全臉沒有丁點微笑。
等我把DD送完下來,母女倆還在那兒僵持,只是孩子哭聲更大了,媽媽的臉色更難看了。着急上班,沒空看後續,只知道後來幼兒園老師都被叫過來勸和了。
路上一邊走,我一邊琢磨這事兒。我敢肯定,這一定是個一胎媽媽,還是個很愛孩子的一胎媽媽。因為這跟當年我養女兒CC的場景,簡直一模一樣!
相關文章:5歲女兒想上廁所 媽媽無心一句傷她自尊!女兒建議可「這樣說」
越琢磨越覺得,作為二胎媽媽,我必須分享一下我踩過的坑。給姐姐CC當媽媽的時候,我特別容易跟老大較勁。給弟弟DD當媽媽以後,我放的水有太平洋那麼深。為甚麼到了老二,我不再說:「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原因有二:
1. 「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句話,本身就帶有敵意
想想我們都是在甚麼場合下說這句話?一般都是你心情不太好的時候。如果你心情好,孩子不提你可能也願意上趕着幫忙,但如果你心情煩躁,哪怕很順手的事,也不想幫忙,硬要孩子自己做。
在某些特殊場合,甚至會被我們視作一種挑釁。
譬如,不想進幼兒園,磨磨嘰嘰的要條件 —— 你幫我穿,我才去;
譬如,不想收玩具,拖拖拉拉隱形對抗 —— 你幫我收,我才收
每每這種時刻,我心裏就會有一個小人蹦出來:你自己明明能做到,偏偏要我幫忙!我才不會讓你得逞!
所以,我們義正言辭,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所以,我們毫不退讓,說了我不幫你,就不幫!
覺得如果妥協,自己就是輸了,孩子就是得逞了。
而我們越是拒絕,越是冷酷,越是急於把孩子推出去,孩子越是撲上來,要你非幫不可。因為這句話,本身就帶有敵意……
雖然,我們拒絕的有理有據,雖然可能冠上「希望孩子獨立」的好目的。但其實,你去回想吧,無論語氣、表情都充滿了不耐煩,包括我們內心的潛台詞也是「你自己能做到的,你就不應該來麻煩我。」表面上是教育,實則是指控。
因為,我們忽略了一個重要事實 —— 孩子請求你幫忙,說明他正在遇到困難。
我知道你肯定會說:不可能,我的要求都沒超過份!穿個鞋,拿個東西,寫個作業有甚麼難的?都是他能力範圍內的。
這就是我養老大時,最大的誤區。
困難,不僅是指這件事超出孩子的能力水平,還包括孩子的狀態。
做事的能力是一種水平,做事時的情緒狀態,也是一種水平。這是我養到老二,才悟出來的一個道理。如果我們看不到孩子的困難和需求,再明知孩子很不情願、情緒很差的狀態下,非逼孩子獨立,那孩子感受的,就只有深深的敵意,就會讓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任,感覺自己被拋棄。
所以,當你一臉嚴肅地說出「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激動的反抗時,於孩子來說,很可能就已經不再是「這件事我能不能自己做」,而是「媽媽還愛不愛我」的試探了。
孩子當然可以自己做,但如果每次試探都是失望,每次都被用力地推開,就會十分的委屈,會自我懷疑:是不是我提的要求讓媽媽生氣了?
最後認定了一個事實:別指望別人,別人靠不住,父母也不行,你求他們也沒用,他們還會看你笑話……
慢慢的孩子跟父母之間就會形成一個消極的溝通方式,只說父母願意聽的、喜歡聽的。
這也是為甚麼有很多年輕人對父母選擇報喜不報憂。因為害怕父母嫌麻煩,因為不想被父母嫌棄,因為不想體會失望,更因為害怕體驗被人拒絕的羞恥感,以及由此而產生的不配得感。
所以,硬着頭皮,也要讓自己獨立起來。而這樣的獨立,只不過是缺愛孩子的自我逞強。
相關文章:年紀小小已懂說謊、常說「是但」?孩子3種表現代表父母控制太多
2. 這句話暗含着一種評判和指責
本來一件事,對於孩子來說,他可以選擇自己做,也可以選擇去求助別人,或者花錢僱傭別人替他去做,甚至乾脆不做,這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由他自己決定。而孩子需要的回應也是你幫,或者不幫。
你當然可以拒絕,可以直接告訴孩子「我現在在忙,沒辦法幫你」或者「我現在不想動」,但如果我們居高臨下的評判他,一副「你自己明明能做到偏要麻煩別人」的指責感。
在這種暗示下,孩子內心的潛台詞就可能是:「麻煩別人是不對的,找人幫忙是不應該的」、「尋求幫助意味着你的差的、弱的、不好的」、「自己的事情就得自己扛」,這種評判聲音的存在,慢慢就會讓孩子有了求助羞恥感。不敢麻煩別人,不會尋求幫助,更無法與他人建立信任和安全感,從而失去人際資源。凡事自己扛,而不是協商各方資源,這是每一個倔強孩子,刻進骨子裏的養育印記。
有多少人即使人到中年,依然對於找人幫忙這件事羞於開口。
美國神經心理學家路易斯.科佐利諾曾說:一個孩子的生存競爭力,不取決於他自己能夠做成多少事,而取決於他能夠獲得多少人的幫助。
想要成功最重要的一個能力,永遠不是靠自己單打獨鬥出來的。要知道,獨立很重要,但學會尋求幫助和合作也很重要。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傳遞給孩子一個觀念:
真正的獨立是有能力、有意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克服不了的困難,要勇於去求助。
能力不夠的時候;意願不足的時候;都是可以說出來求助的:
.「這個太難了,我需要幫助」。
.「我現在實在不想寫作業/收玩具,能不能幫助/協助我」?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好好說胡亂發脾氣,只是沒人告訴他們,這些時候,都是可以「求助」的,導致孩子的情緒永遠會比語言更先一步:遇見作業比較多,題比較難,樂高怎麼也搭不好,他們會急躁、會發脾氣,一邊抗拒着不想做,一邊又不得不做,最後選擇摔摔打打地做。
大人一看孩子做自己該的事還亂發脾氣,也就煩了:「你幹你自己的事,鬧甚麼氣,急有甚麼用,有事不會好好說嗎?」這是我養老大時經常會進入的一個對抗狀態。
但養老二,我就理順了很多。我除了關注能力,更會關注他的情緒狀態。
.「現在我就是不想收玩具!」
好吧,那是過一會兒收,還是我現在幫你一下, 我倆一起收?大多時候,我起個頭,後面的他是可以自己收的。
相關文章:不聽話便叫警察拉你?媽媽帶女兒到警局嚇她 怎知竟是自己被教訓
某天送幼兒園,偏要我給他換鞋。好吧,我今天可以幫你換,希望你明天心情好了,可以自己換哦!每當DD上頭說,我就是不想自己做,我的金句分享給大家:
好吧,看來你需要一點幫助,你想我怎麼幫你?
90%的時刻,只要我態度對了,他根本就不會要我幫忙,10% 的時刻就是要你幫,我們幫下又怎麼了?
尤其是我們這種二胎媽媽回頭看,還能幫幾年呢?
一個10歲的孩子,你主動想幫人穿鞋,人都不幹呢~
不要說甚麼這樣會縱壞孩子,其實我們自己心裏門清:當我們拒絕的時候,我們到底是不想縱着他,還是在故意跟他較勁。
【延伸閱讀,更多教育子女建議】
孩子發問盡量別「hea答」!8點常放在心 學做「不掃興」的爸媽
教養|以退為進不是忍讓!5種語氣跟子女說話 他們定必自動變乖
【本文獲「CC爸媽」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cc-b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