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做功課、愛賴床?8招和諧引導「這4字」堪稱最強鼓勵字眼

撰文:大是文化
出版:更新:

編按:怎樣鼓勵孩子及協助他們培養良好習慣,是很父母都想知也感頭痛的問題。以下內容節錄自《狡猾育兒術》一書,當中8點或許能給予你一些提示。

容易賴床,就拉開窗簾睡覺

家長在早上起床後,可以立刻拉開窗簾,讓熟睡中的孩子沐浴在晨光中。陽光會抑制睡意來源,也就是抑制褪黑激素(melatonin)分泌,讓孩子更容易清醒過來。如果居住環境安全無虞,睡前先拉開窗簾會更方便。

在沒有人工照明的遠古時期,人們隨著日出而起、日落而眠。因此在那個時代,熬夜、失眠,或很難早起的人不太常見。

孩子早上容易賴床,通常是因為現代生活環境和步調,不符合生理的自然節奏。其實,配合太陽的運行來調整作息,才是最輕鬆自然的做法。

相關文章:不聽話便叫警察拉你?媽媽帶女兒到警局嚇她 怎知竟是自己被教訓

+11

把打電動的時間安排在早上

如果孩子因為晚上打電動而早上起不來,可以試著把遊戲時間安排在早上出門上學前。

比方說,假設孩子要在早上8點出門,而且希望在出門前打1個小時的電動,那麼他最晚就得在6點半起床。簡單來說,只須訂下「只能在早上出門前打電動」的規矩,至於具體的時間安排和內容,則交給孩子自行決定。這樣做他比較容易接受,並且執行起來會更順利。

如果這個方法有效,不但能避免孩子晚上因為打電動而興奮難眠,也能讓他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自我管理,養成自律的能力。

用廚房計時器或沙漏,讓時間被看到

許多家長會擔心孩子懶散成性,養成沒辦法按時完成任務、做什麼都比別人慢一步、容易遲到等壞習慣。這種時候,可以讓孩子透過一些讓時間「視覺化」的工具,協助他們控管時間。

例如,利用廚房計時器或沙漏只要設定好分鐘數,隨著時間過去,計時器上的時間會逐漸減少,能讓孩子更直接的感受到剩餘多少時間。

孩子之所以無法有效管理時間,主要是因為他們跟成年人不同,累積的「時間經驗值」較少,因此對剩餘時間的概念不夠具體。以孩子的體感來說,他們容易覺得時間是無限的。

相關文章:5歲女兒想上廁所 媽媽無心一句傷她自尊!女兒建議可「這樣說」

+7

要求他「先寫一題」

不少孩子回家後會先玩樂,把作業留到睡前才急急忙忙的完成。面對這樣的孩子,不妨在他開始玩之前,採取「先寫一題」的策略。

比方說,要求他「先寫一題計算題」或「先練習寫一個生字」,這樣的小任務會讓孩子較容易著手。而一旦開始寫了,可能會進一步完成二題、三題。就算寫完一題後沒有繼續下去,他至少會對當天整體的作業量有個概念,之後就會降低做作業的心理門檻。

成年人在平常也會遇到類似的狀況,當對實際的工作內容毫無頭緒時,很難激發動力;但如果已經掌握大致的概念,做起來就會輕鬆許多。

購物時,跟孩子一起計算是否划算

升上國小四、五年級後,數學的難度會突然上升,許多孩子會因此開始感到挫折。五年級的「比例」單元,尤其讓不少孩子對數學產生恐懼感。

但如果在上課前讓孩子提前接觸,之後正式學習到時,他會更容易理解、接受。

想讓孩子熟悉「比例」的概念,購物是最好的實戰方式。每當看到「5折優惠」、「3折」等標示,總是讓人感到雀躍,小孩也不例外。所以,在親子一同購物時,可以試試以下的對話。

例如:「這個蛋糕原價1500日圓,現在打7折耶!」、「1500日圓的1折是多少?」

相關文章:沒錢沒資格做父母?富養、窮養孩子各有好壞 5大原則助取平衡

+7

把手機交給孩子,實際練習計算

孩子都喜歡玩手機。跟孩子買東西時,可以對他說:「你今天要當計算小幫手。」然後把手機交給他,讓他負責計算各項商品的價格。

例如,問他:「10個120日圓的紅茶餅乾,跟15個200日圓的檸檬餅乾,哪個比較便宜?」孩子可以用手機計算出單價,最後得出紅茶餅乾比較便宜的結論。

這是小學五年級學習的「單位計算」概念,對孩子來說並不簡單。透過實際在購物經驗中的練習,孩子以後遇到類似的應用題,就比較能聯想到現場的狀況,對答題有所幫助。

最強鼓勵字眼:「嚇我一跳!」

與其責備,不如多多誇獎孩子,家長不僅會更輕鬆,孩子的自我肯定感也會成長,對雙方都有好處。

不過,如果誇獎的方式千篇一律,或顯得太過刻意,孩子非但不會有反應,還可能覺得父母只是在引導他做事,而不是真正的認同。

此時以「驚訝」的方式鼓勵孩子,效果通常更好。例如,看到他完成某件事時,父母可以露出驚訝的表情,說:「好厲害,也教爸爸吧!」、「原來還有這種方法,媽媽居然沒想到!」只要是孩子自動自發完成,當家長表現出驚訝的反應,就會讓孩子覺得「原來我這麼厲害」,而產生更大的動力去嘗試。

稱讚某個細節、亮點

學校的教室或走廊上,常會展示孩子在課堂上畫的圖。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他們的作品充滿了表現力與活力。但到了大概三年級左右,技術層面——也就是所謂「畫得好或不好」的差異,開始變得顯而易見。

如果孩子因為覺得自己畫得不夠好而感到挫敗,這時稱讚「細節」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

即使作品整體看起來平平無奇,家長可以聚焦在某個亮點,例如「這匹馬的腿畫得很有力量」、「這片葉子的顏色塗得很漂亮」等。當孩子接收到家長對部分細節的讚美,會減輕對不擅長事物的擔憂。

【延伸閱讀,更多教育子女建議】

一個眼神、笑容已可表達尊重、關懷!8大微小行為看出孩子有教養

+24

一怒便喊「我數3聲、哭甚麼哭」?20句說話對孩子傷害比你想的深

+23
《狡猾育兒術》(大是文化授權使用)

書名:《狡猾育兒術》
作者:親野智可等,親職顧問,在教育領域工作超過40年,知名漫畫《東大特訓班》指導專家
譯者:林佑純

【本文獲「大是文化」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