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將辦研討會聚焦本地重大經濟議題 蔡洪濱︰冀為港發展尋出路

港大將辦研討會聚焦本地重大經濟議題 蔡洪濱︰冀為港發展尋出路
撰文:黃捷
出版:更新:

社會運動再加疫情,嚴重打擊本港經濟,雖然在低基數及貿易帶動下,本港今年首季GDP大幅增長7.8%,終止連續六季收縮,惟不少人對本港經濟前景抱有問號。

港大經管學院與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宣布,將於5月14日舉行「香港經濟前景展望」研討會,探討香港本地經濟的未來發展,講者陣容強勁,包括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aul Romer、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及不同商界代表等。

研討會亦會就香港經濟、土地房屋、政策發展、人口老化及貧窮、教育等五大範疇進行討論,集合商界、學界專才的意見,推動香港經濟發展。

港大經管學院院長蔡洪濱教授表示,港大經管學院一直致力研究本港經濟政策,運用其學術分析和研究專長,對社會作出正面影響及貢獻。香港過去的一年受疫情和環球因素影響,經濟受到嚴重衝擊。有見及此,學院特意舉辦是次「香港經濟前景展望」研討會 ,聚焦本地各個重大經濟議題,讓政界、商界、學術機構及社會賢達聚首一堂,就香港的短期及長期問題交換意見。學院同時希望透過研討會進一步引起各界就不同的範疇作出討論,共同為香港未來五至十年的經濟發展尋求出路。

教大辦全球芬蘭教育研究所研討會 匯聚專家探討中國芬蘭教育制度

撰文:李偉欣
出版:更新:

教育大學於去年12月宣布成立全球芬蘭教育研究所(GRIFE),期望把研究成果融入教育發展,為全球教育作出貢獻。教大日前舉辦「全球芬蘭教育研究所研討會2024」,邀請來自本港、內地和海外的150多位學者和教育工作者,就教育改革展開深入討論,並集中探討中國與芬蘭的教育制度。身兼研究所所長的教大校長李子建表示,是次研討會提供寶貴的平台,促進有關中國與芬蘭教育制度的交流,同時推動相關研究與合作,相信雙方都會有所啟發。

身兼研究所所長的教大校長李子建表示表示,中國與芬蘭的社會、文化、經濟和教育背景有所不同,希望可以互相啟發。(教大提供圖片)

教大去年成立GRIFE,在過去半年收集近50份學術論文後,以「從中國與芬蘭教育看教育改革」為主題舉行「全球芬蘭教育研究所研討會2024」。研討會由6月5日舉行的World Café工作坊揭開序幕,教大學者與多名本港、內地和芬蘭的教育專家,以及香港和澳門中小學、幼稚園的校長,就三個核心主題作出深入討論,包括教育在數碼轉型時代下的挑戰和實踐、教育在社會可持續發展需要下的挑戰和實踐,以及教育在塑造未來社會中的角色和責任。

翌日,30多名來自芬蘭八所大學的專家的14位學者就論文發表演講和討論,主題包括教育改革、技術和教學、從國際視角看教師教育、多語言背景下的課程開發、特殊教育和融合實踐、教育可持續性、STEAM 教育及教育環境福祉。

研討會上匯聚教大學者及多名本港、內地和芬蘭的教育專家就就三個核心主題作出深入討論。(教大提供圖片)

GRIFE的五個研究小組,分別聚焦幼兒教育和特殊教育、高等教育、媒體教育和數位能力、STEM教育及教師教育。研究所將以研討會的豐碩成果為基礎,繼續合作並展開多個可持續發展項目,期望在教育、研究和政策領域帶來重要影響。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