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九龍城|積極推動三無大廈優化管理和樓宇安全
來稿作者:林博
特首李家超於去年施政報告指出,政府將於2025年在選定的小區推行「聯廈聯管」試驗計劃,安排同一物業管理公司聯合管理鄰近的舊樓,尤其是「三無大廈」和其他舊式樓宇。到2025年7月將會落實《2024年建築物管理(修訂)條例》,鼓勵業主參與大廈的重要採購決定,改善法團的透明度和問責性。目前全港三無大樓合共四千餘棟,其中九龍城區內數目多達數百棟。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將推展「大廈管理專業顧問服務計劃」至全港各區,為「三無大廈」提供更持續的支援。
在九龍城區,舊樓林立,政府已投入大量人力和資源協助改善區內大廈管理,最終仍需依賴業主立案法團作為合法人來管理大廈的公用地方。的確,透過政府多年的努力,區內「三無大廈」的數量已顯著減少,這一成果值得鼓舞。我們會與各持份者就大廈管理展開下一階段檢討,持續推動良好大廈管理,並持續推行《物業管理服務條例》下的發牌制度。截至2024年9月底,超過790間物業管理公司及超過14600物業管理人已獲發牌照。
九龍城區三無大廈優化管理計劃由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開搌,合共有21棟大廈已進行大廈優化管理計劃。第一階段以九龍城區土瓜灣道9-11號作為計劃試點大廈進行優化行動。第二階段則以九龍城區馬頭圍道119-121號、127A-D號、啟明街1-5號、玉成街1-3號作為計劃試點大廈進行優化行動。在進行優化管理期間,我們不斷創新管理模式,以經濟負擔及持續發展為目標。在介入管理時,我們必須避免對居民的財務狀況造成影響,避免增加居民額外的經濟負擔。同時,我們的管理模式應該具備持續運作的能力,達到收支平衡,無需依賴額外的資源或津貼來維持運行。
我們為三無大廈安裝閉路電視監控、風扇、信箱、太陽能板、廣告電視多項設施。以馬頭圍道99-101號為例,我們在大廈的公共區域安裝廣告電視,通過播放商業廣告或社區商家的廣告來獲取收入。這項收入通常會在大廈的運營費用中進行分配,居民和物業管理公司都能從中受益。減少了居民需要支付的物業費用。以進一步用於提升社區環境、改善公共設施等,減輕市民的經濟負擔,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
同時,在大廈公共區域安裝了閉路電視監控、信箱以及風扇。隨著閉路電視的安裝,居民對大廈有了更高的信任感和歸屬感,外來人員亦起到了警示作用,若發生意外事件或糾紛時,閉路電視可以提供清晰的視訊記錄,方便追蹤及解決問題。安裝風扇後,降低了較為悶熱的樓層或位置的溫度,樓道內的空氣質量得到改善,潮濕程度亦得到舒緩。信箱的增設,減少住戶信件丟失的風險,確保住戶的個人信息和信件不會被隨意查看或篡改,有助於提升大廈的整體形象,增加居民的歸屬感。若日後在大廈天臺安裝太陽能光電板,將太陽光通過光生伏打效應轉成電能,可有效的吸收太陽所發出的光,並產生電壓與電流。生產的電力可轉化為經濟效益,不僅能夠減少電費支出,還能有多一項收入補貼大廈的物業費用。
為了「三無大廈」更好的發展,「聯廈聯管計劃」通過協調多棟「三無大廈」進行統一管理,從而節省管理成本,讓業主能夠以更為相宜的費用享有物業管理服務。三無大廈計劃在將採用來會區域化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服務的價值和效率。期望可以引入更多元化的服務,例如關愛隊服務,組建關愛隊,關心居民的需求,包括協助居民尋找工作;提供托兒服務、滅鼠滅蟲計劃、清潔服務等;提供社會服務轉介,協助居民轉介至社會服務機構相應的服務;設立更多的社區客廳,為住在劏房的居民設立社區客廳,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交流空間。
未來,希望有更多的團體可以參與到聯廈聯管計劃中。發揮各行各業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為三無大廈居民提供優化工程和服務,提高市民的生活感和幸福感。
作者林博是九龍城區議員、九龍社團聯會副秘書長。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