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黨十周年宣言(全文)

撰文:黃雲娜
出版:更新:

為香港而立:本土、自主、多元
公民黨創黨十周年宣言

香港有其獨特的地緣、歷史、政治及文化背景,自開埠以來,我們的城市一直在世界版圖中佔據特殊位置。至今,香港人仍樂於居此北連大陸、外接全球的國際都會。百年如一,我據我城。

本土:紮根在地,不離不棄

公民黨2006年創立於香港。十年以來,我們一直相信,憑著這城市經年不渝的環球視野,以及與國際多方接軌的核心價值,香港是現代中國發展的難得經驗和寶貴資產。我們曾經深信,在殖民統治結束之後,我們可以向世界展示,香港的獨特性不但不會褪色,「港人治港」這個非常歷史機遇和前所未見的政治設計,最終將讓大家看到驕人的成果-香港成為既富本土特色、具澎湃生機,又能貫通廿一世紀繽紛多元、嶄新局面的世界文化都會。

香港位處中國大陸的南方沿岸,是交通、經濟和文化的樞紐。十年以前,我們深知,大家立足於此,紮根在我們的家園,必須突破舊有框架,好好處理島嶼與大陸的關係。我們也曾相信,致力與中央政府緊密溝通,有助妥善調整城市和大陸之間的平衡點,好讓香港社會在「一國兩制」的安排下,建立真正由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新制度,並在彼此尊重的基礎上,探索有利於互動發展的最佳模式。

可是,回歸快十九年了,中央的政策愈趨重一國而輕兩制,影響深遠。結果,它激發起香港人要守護我城的普遍意向和情感。近年,中國政府的強力之手透過各種有形無形的途徑肆無忌憚地,伸進了我們不同領域的制度、組織和規章之中,侵蝕著香港一地的原有基礎,衝擊著本地一制的獨特性和完整性。

無疑,北京當局實行黨國一體,不但未能強調「一國兩制」所需的微妙平衡,也不尊重香港一制的關鍵歷史和特殊脈絡,不懂珍惜香港社會得來不易的優良傳統、核心價值及生活模式,更不在乎包括了青年一族在內的跨世代香港人日益成熟的文化取態和公民價值。最令人失望的是,特區政府及其當權派只一味迎合京意,在維護港人福祉和體制的管治工作上,節節失守。結果,香港固有的社會生態、制度優勢和本土價值,受到不斷衝擊,而且力度持續增強。

一言以蔽之,當下的「一國兩制」正在走樣,這是香港市民有目共睹的現況。面對此情此景,眼見形形色色讓人側目的「去本土化」手段,正在蠶食我們創黨時所珍之重之的香港精神及其在地文化,我們別無選擇,必須與香港市民站在一起,重新思考我城的未來,探索和確立香港這個所在地的全新定位。我們立志做好長遠的準備,不懈不倦,誓必捍衛港人權益,守護我城價值,維繫香港整體的福祉。

維繫我城,紥根在地,放眼天下,公民黨不離不棄!

自主:逆境奮鬥,以民為先

眾所周知,香港一制的獨特性和完整性,自有其歷史因由與文化脈絡。「香港地」吸納了無數外國文明的元素,往往視如己有,且時有青出於藍的創新。在這彈丸之地,我們同時保留並傳承了中華文化的傳統與現代,凡古今中外,你我兼容並包。潛移默化,香港城市的面貌經歷幾許風雨,香港市民的生活也走上與內地城市截然不同的道路。

雖然殖民政府處處壓制港人的自主政治訴求,但畢竟仍為本地引進了公平精密的獨立司法制度,並為社會的有效運作建構了「三權分立」的完整格局,讓法治精神在香港植根於本土,讓自由開放的氛圍釋放城市的生命力。百年之後,廉潔及公正的制度更成就了舉世矚目、極具香港特色的「獅子山精神」。歷史變幻多端,冷戰後全球全方位競爭再起;但中華文化的精髓卻未曾於殖民過程中絲毫消減,反而在本港得以承傳下去,生生不息。君不見,今時今日,繁體字和廣東話已不折不扣地成為我城文化的主體部分。

由此可見,在奮鬥中自食其力,在逆境中自救自強,是香港精神之所在。在歷史中,這種力求自主的精神和意志,為香港注入了無窮的生命力。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英兩國主導了香港主權移交的過程和形式,香港人無法參與其中 - 我們回歸後的命運早被人所主宰、被安排了。幾百萬紮根在地、以此為家的市民未能發揮絲毫的主體性,去掌握我城的命運。我們的城,原本是你我的家,如今異化了,走的道路並不在港人充分掌握之中。因此,儘管結束了殖民統治,香港至今依然未能擺脫不公平的政治框架;《基本法》承諾讓港人建立自主的政治體制,但北京透過操控文本的詮釋權,再三打壓我們要求民主普選的訴求,肆意摧毀香港人的尊嚴、信心和信任。

公民黨為香港人而創立,創黨格諺「為公為民,香港精神」。我們十年如一,不忘初衷。我們決心守護、鞏固及改進香港的制度,使更臻完善,更適合新世紀和新世代的需求。當下,港人在管治上正面對禮崩樂壞的歷史性挑戰;但我們深信,新時代和新世代的自主意識將主導未來的出路。在下一個十年,香港需面對2047年後的前途安排,港人對此關心,抱有切膚感受。這一趟,香港人絕對不能缺席!在過程中,公民黨將堅守本位,捍衛香港人的尊嚴、話語權和選擇權。我們將結合議會內外的公民力量,包括必要時訴諸公民抗命的方式,抗衡當前崩壞的制度,與大家一起,誓守我們這家園,並以民為先,維護市民的權益、福祉和主體位置!

多元:自由開放 香港公民

香港今天得以擁有的,與過去長期抱持對外開放、鼓勵多元的態度有莫大關係。除了少數原居民外,本地大部分華人,均是自己或上幾代長輩由於種種原因從內地遷居而來;此外,也有不少來自歐美、南亞,以至世界各地的人,於來港工作後,在此落地生根,成為香港人。

香港從來都是移民城市,過去一直以寬鬆政策對待來港工作、定居、學習或旅遊的外地人;我們也不會排外,樂於接納來自各地、屬於不同種族和文化的人,大家互相交流,採長補短。這是香港人才源源不絕,經濟蓬勃發展,社會生機盎然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說,以香港為家的人,無論出生出處,不管種族膚色,只要珍惜這個身份,秉持及傳承民主、自由、法治、廉潔、公平等核心價值及其體制建設,願意為這個地方的社會、經濟及文化建設努力的,都是香港人。我們確信,這也是這個城市七百多萬人的一貫立場。

這城市,就是每個市民生命中的我城;過去如是,今天如是,將來也當如是。我們仍將承繼香港開放多元、兼容並收的生活方式。任何以合法途徑成為香港居民的人,只要認同香港的核心價值,接受香港文化,融入香港社會,願意為香港付出,都是同路人,是「香港人」。為此,香港必須自主制訂移民、入境及人口政策,一方面保持開放多元、絕不排外的原則,另一方面通過政策來界定香港永久居民的身分;其中的要點,應包括審批持單程證入境的內地人士,以及掌握內地來港簽證的政策。

香港雖小,有容乃大。我城獨具平和胸襟和「執生」求變的能力,不同價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在此多元並存,互相碰撞糅雜,促成生趣無限、繽紛自由的民間活力。香港人生長於斯,善於逆境求生,沉著應變,哪裡跌倒哪裡站起來。從來,我們共同建立獨特的香港精神,方法不在於閉關自守,互相歧視,排拒來路貨、外來者;更非困居城中格鬥,自我降格,無故將今日之我定格定型、或強行定於一尊。反而,我們歡迎外來人事進入本土,多元兼收,始終如一。眾聲喧嘩,我們不但安然自得,且積極面對新陳代謝,自主命運,並因應形勢革新求變,大家透過公平競爭,去蕪存菁,使香港不斷演進,發展未來。

我的城,就是我們的香港。當下,社會和民生持續帶來挑戰,政治上的高壓更令人心思變;但我們深信,十年以後,「多元」作為本位,仍將是香港身份和我城風貌最重要的特色。

總之,歷史為證,在我們一起成長的過程中,香港的社會和文化衍生了港人的核心價值,讓我們在主體意識中孕育一種有別於中國大陸、且較能與國際接軌的文明文化、公民價值和體制建設,也使這個城市成為華人社會的典範。在未來十年,我們將繼續以我城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多元發展為參照和依歸,積極自我革新,並通過港人自主意識的塑造,致力培育政治人才和未來治港領袖,同時建立既奔走於廿一世紀世界前沿,又紮根本土的香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