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港大醫學院成功研發兩種預防疫苗 待應用於人體試驗

撰文:鄭秋玲
出版:更新:

香港大學醫學院公布,與合作團隊在香港開展並完成了一項新型冠狀病毒急性期感染(即感染後三周内)過程中人體免疫反應的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急性感染削弱了具有重要免疫功能的樹突狀細胞和T細胞,使病毒能逃避宿主的先天性及適應性免疫防禦系統。
研究團隊並宣布,已研發出兩種有助預防新冠肺炎病毒病的疫苗,並已進入獲品質保證、即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MP)的大批量生產階段,以便接下來應用於人體試驗。

香港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宣布,已研發出兩種有助預防新冠肺炎病毒病的疫苗。(香港大學提供圖片)

今次研究由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愛滋病研究所、微生物學系和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與瑪麗醫院、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以及瑪嘉烈醫院的醫護團隊合作,研究17名急性感染病人和24名康復病人並比對未有患病人士的臨床樣本。

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急性感染能顯著減少多種免疫細胞的數量。有份參與的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指出,研究反映使用干擾素β-1b等抗病毒或增強免疫能力的藥物,是降低病發率和致命率的重要手段。

帶領今次研究的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教授兼愛滋病研究所所長陳志偉教授解釋,研發疫苗的最大困難是,尚不清楚與免疫保護相關的機制,故要由受感染的病人中尋找答案,而在之前的研究中已發現,與輕度症狀病人比較,理應殺死病毒的中和抗體,反而在加護病房留醫的重症病人中找到更高的含量。

於是他們在今次研究進一步闡明了功能失調的樹突狀細胞,可能是導致殺傷性T細胞反應滯後的原因,而殺傷性T細胞反應對消滅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細胞而言,至關重要。「為此,有效的疫苗應該是通過誘導平衡的抗體和殺傷性T細胞免疫反應,來保護人體。」

有關研究成果已於國際著名期刊《免疫》(Immunity)上發表。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資料圖片/梁鵬威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