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聆聽持份者意見 提升營商環境配套 為花墟注入新動力

來稿|聆聽持份者意見 提升營商環境配套 為花墟注入新動力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歐天賜

政府剛於4月中公布,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核准市區重建建局(市建局)的洗衣街/花墟道發展計劃(花墟項目)草圖,意味政府同意市建局落實這個重建項目,規劃階段的工作告一段落,下一步便是著手籌備收購。筆者作為油尖旺北分區委員會主席,期望市建局能夠秉持早前的做法,繼續與受影響的人士及社區持份者溝通,讓項目能夠更好地回應地區訴求,為社區帶來更佳的環境。

讓城規會了解各方聲音

市建局在去年初公布花墟項目後,社會上有不少討論,就如早前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舉行申述會時,筆者及不少在項目範圍內外的居民、商戶及團體代表均有出席及發言,城規會為此便預留了兩天、舉行了合共四節的會議,屬近年少見的安排。

出席者的關注點可謂十分廣泛,包括項目選址及設計、補償方案、保育花墟及重置社區設施,以及項目對地區的影響和裨益等,而市建局及政府部門亦有機會充份回應,這無疑有助城規會委員在聽取各方聲音,並在綜合考量項目的建議後作出決定。然而,從後續的媒體報道得知,有部分意見認為花墟項目的諮詢過程及透明度不足,筆者對此說法則有所保留。

在花墟項目公布後,作為法定機構的市建局,隨即開展一系列的地區諮詢工作,例如出席油尖旺區議會及筆者主持的油尖旺北分區委員會介紹項目並回應提問,而油尖旺區議會及城規會的會議記錄,亦上載至網頁供公眾查閱。同時,市建局為受項目影響的業主及商戶等舉行簡報會,而針對花墟獨特的經營環境,據筆者了解,市建局在項目公布後不久,便主動約見商會及業界代表,又派員到訪項目範圍內的花店,了解經營者的關注及意見。

至於為何市建局沒有在啓動項目前進行地區諮詢?由於重建涉及土地發展、收購及補償等市場敏感資料,市建局一直以來只會在啟動項目當天,透過刊憲及舉行記者會方式,對外公布重建範圍及推行時間表等詳情,及後才展開地區諮詢工作。但筆者希望同時指出,其實市建局早於三年前公布的《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油旺研究》)中,已經提出於花墟一帶設立水道公園的構思,並以「旺角東-水渠道城市水道」作為發展節點;而市建局在進行《油旺研究》時,則透過不同形式諮詢地區持份者及專業團體等,並透過發表網誌、文章及製作電視節目等渠道接觸公眾,以保持資訊透明,以及增進社會對《油旺研究》的理解。

項目有助改善社區老問題

筆者理解任何重建項目,在帶來新發展與機遇的同時,也難免會觸及現有的社區佈局。以花墟項目為例,重建面積約為三萬平方米,範圍涉及洗衣街、花園街、花墟道,以至界限街遊樂場及體育館等社區設施,花墟一帶居民及商戶對此表達關注是可以理解。但筆者認為,今次項目在解決舊區老化問題之餘,亦可一併處理一些長年困擾地區的問題,例如針對花墟泊車位不足及人車爭路的情況,市建局便建議興建地下停車場,提供逾百個泊車位及裝卸貨物位置,又建議將日後興建的多用途綜合大樓沿洗衣街往後移,並設置以花藝或園藝為主的臨街舖位,有助花墟擴充發展。這均顯示花墟項目並非單純拆卸重建舊樓,而是透過整體規劃帶動花墟發展。試想像市民日後可以安心駕車前往花墟購物,行人則可在更舒適的環境行逛,花墟整體配套及經營環境更臻完善,這些均有助提升消費體驗,為花墟的經營注入新活力。

要達至上述目標,需要透過重新規劃及重整土地,藉此改劃社區佈局,這無疑要一段較長時間才能實現。短期之內如何維持花墟活力,並吸引人流與商機,是更「埋身」的議題。為進一步推廣花墟特色,市建局近期舉辦了多項活動,筆者亦參與其中,包括在聖誕及農曆新年期間,利用花材在花墟設置節慶裝飾及燈飾,又舉行花藝工作坊,吸引本地市民及遊客前往花墟拍照「打卡」;而在情人節時,市建局便透過線上活動送出電子消費券,刺激市民消費,希望將花墟的旺季延長至三月中。

更重要的是,市建局在籌辦這些活動時,積極尋求與花店合作,為雙方及社區構建了無形的溝通渠道,有助規劃團隊更深入瞭解業界對花墟長遠發展的意見,更好地將花店的實際經營需要,融入詳細設計之中。

未來諮詢工作要更廣泛

除了花店之外,社區人士對花墟項目同樣關心。市建局未來就花墟項目的諮詢工作需要有持續性,涵蓋層面要更廣泛。事實上,市建局在推動其他具地區特色的重建項目(如嘉咸街及九龍城街市項目)時,不斷吸收及累積經驗,積極與居民及商戶接觸,以及透過與地區團體合作舉辦活動,增強社區凝聚力。筆者期待市建局建基於這些成功的經驗,在推展花墟下一步的工作時,能夠彰顯花墟特色,同時要做好解說工作,讓商戶及居民確切感受到項目為社區帶來的好處。

作者歐天賜是油尖旺北分區委員會主席。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