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金融轉當導遊!專訪4位內地導遊「日薪過千」印證行業光輝未來

棄金融轉當導遊!專訪4位內地導遊「日薪過千」印證行業光輝未來
撰文:一条
出版:更新:

「China Travel」有多火?最新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共接待入境遊客1.319億人次,按年增長61%。在韓國、日本等周邊國家,「周五下班去中國」成了很多打工人的新玩法。

入境遊的火爆,離不開逐步升級的「免簽政策」,當前,共有63個國家的公民可持普通護照免簽來華(數據來源於中國旅遊研究院近日發佈的《中國入境旅遊發展報告2024 — 2025》)。

上海針對外國遊客的city ride。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發佈公告,從2024年12月17日起,過境免簽的停留時間由原72小時和144小時,延長為240小時(一条授權使用)
上海針對外國遊客的city ride。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發佈公告,從2024年12月17日起,過境免簽的停留時間由原72小時和144小時,延長為240小時(一条授權使用)
Jackson(右)是一名旅行視頻博主,和外國遊客合影(一条授權使用)

入境遊的市場潛力巨大,據多家諮詢公司的估算,入境遊將有望為中國帶來高達上萬億元的收入。

在過去的一年裏,入境遊也成為最受歡迎的搞錢賽道。一条採訪了幾位入局China Travel的年輕人,有人離開金融業成為一名私人導遊,最高日賺幾千元;有人從網絡大企辭職,紮根入境遊創業,研發針對外國遊客的「馬蜂窩」;有海外留學生利用TikTok等社交平台,成為旅遊博主,實現收入翻倍;也有人在入境遊中,享受到了財務和精神的雙重自由。

自述:丹牛、過兒、Jackson、小陳
一条編輯:韓嘉琪   一条責編:陳子文

1. 「現在的收入,比降薪後的金融行業好了太多」

丹牛帶領的騎行團(一条授權使用)

丹牛,90後,上海,私人導遊

去年3月,我從之前工作了7年的公司辭職了,成為了一名全職的入境遊導遊。目前,我的工作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帶騎行團,跟旅行社對接客源;另一個是做地陪,相當於私人導遊,客人是從小紅書上找到我的散客。

我大學讀的是經濟學的投資方向,畢業後,我入職了上海的一家城市商業銀行,從前年開始,上海的金融行業開始大幅度薪降,我們的薪資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降薪後,季度獎大概只能拿到原先的1/3,年終獎也沒了,收入一下腰斬。

疫情前,我就有過「帶老外騎車游上海」的經驗,當時是朋友的公司人手不夠,所以就叫我來帶帶團。一開始,我完全是趕鴨子上架的感覺,但是帶完之後,我發現那批老外素質普遍比較高,他們給的情緒價值很足,而我的工作又像在給他們展示中國的發展和城市面貌,很有成就感。

丹牛帶來自美國的遊客在上海復興公園遊玩(一条授權使用)

2023年,過境免簽政策開始實行,我開始重拾這份副業。入境遊的恢復是一個緩慢的過程,「144」簽證剛開放的時候,一個星期可能只有幾個散客;直到2023年9月,旅遊旺季開始,客流慢慢地穩定下來,一個星期就有4到5個團了。最大的變化是在2024年春天,客流量明顯增長,我才辭掉了銀行的工作。

我們的騎行團相當於城市半日遊,4到5個小時,一次20人以內。我們從上海的法租界出發,騎到外灘,然後從人民廣場回來,一個圈,十四五公里。沿途中,我們會經過上海的弄堂,老外很感興趣本地人的生活,像是寫書法的、打太極的、唱戲曲的。如果是周末,我還會帶他們去人民公園看相親角,他們一開始會覺得這種模式像是「父母包辦婚姻」,我就跟他們解釋,最終父母們還是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願。

經過淮海中路、外灘、陸家嘴這些CBD的繁華區域的時候,老外都非常震撼,他們在歐洲很少能見到這麼密集的高樓大廈。

(一条授權使用)

我們騎行的路線裏,會經停六七個景點,有時候我們在街邊停車都是不鎖車的。他們覺得很不可思議,說要是在荷蘭,你就是上了鎖都沒用。

有一次,一個外國女生把手機落在了網約車上,當時都要急哭了。我就告訴她,網約車都有司機的電話號碼,不用擔心。我給司機打電話,大概就過了半個小時,司機就把手機送回來了。女生想給司機100塊錢的小費,但是司機只收了30塊的油費,這個女生說,她對上海的好感度一下大大增加了。

其實老外也有一些不太適應的地方,比如很多地方都需要預約、安檢。昨天我帶了一個以色列家庭去上海浦東美術館和東方明珠,這兩個地方的安檢是特別細緻的,包裏有水的話都你要拿出來喝一口,老外就會覺得有點冒犯。

丹牛(一条授權使用)

說到這種安全問題的時候,我就會跟他們解釋,中國的犯罪率這些年下降了很多,大街上都安裝了高清攝像頭,到現在小偷都沒了,他們就覺得難以置信。

2024年9到11月是入境遊的高峰期,每個月平均下來只能休息一兩天,基本是一半時間帶騎行團,一半時間接地陪。因為客人太多,有時候我也會給朋友推推單子。

我們現在旺季的收入,比起金融行業降薪後的工資還是高很多的。騎行團,一般是500塊4小時;做地陪的收入是800~1000塊每天。而且歐洲的客人普遍都會給小費,騎行團的客人一般會在行程結束後,每個人額外給我100塊,給兩三百的也有。我收到過最多的小費是200美金,客人是匈牙利人。

丹牛接待來自英國的夫婦(一条授權使用)

不過也存在行業的淡旺季規律,收入不夠穩定也是客觀存在的。

去年11月,我參加了國際導遊證的考試。當時報考的人數特別多,是2023年的兩倍多,一方面是政策原因,再加上大的就業環境不好,很多人都抱着「有棗沒棗打一竿子」的態度來的,其中也有很多年齡比較大的寶媽來考。

從辭職到現在,我對自己的工作生活還是挺滿意的。我是E人,跟人打交道會讓我更有能量,工作也更有意義感。

去年底,入境免簽的時間延長,市場的反饋可能會在天氣暖和之後逐漸呈現。

2. 「我希望用人類學的視角,去給外國人設計互聯網產品」

過兒(右)帶尼泊爾的遊客在重慶city walk(一条授權使用)

過兒,90後,重慶,入境遊創業者

去年上半年的時候,我開始留意到了入境遊,當時就覺得這是一個挺值得挖掘的領域。

我自己是網絡公司出身的,曾經在國內最大的旅行公司的海外事業部擔任交互設計師。但是後來因為大環境不景氣,很多項目經常是做一陣就黃了,再加上我自己經歷過裁員潮,覺得上班不是長久之計,所以去年9月,我決定辭職,在入境遊這個領域嘗試創業。

我想做的是一個面向外國人的網絡產品,你可以理解為「給外國人來中國用的馬蜂窩」。但我同時想和AI技術結合,通過AI幫助用戶蒐集訊息,以及規劃行程。

論壇Reddit上關於China Travel的討論(Reddit)

為了調研了外國人在整個旅行鏈路上的痛點,我開始在外國的論壇reddit上找人聊天。我用了一個叫ask me anything的功能,我的介紹是:我是重慶本地人,給一些著名的旅遊雜誌寫過稿、拍過照,也是中國最大的旅遊公司的前設計師。那條帖子下面,我回答了幾百個關於China Travel的問題。

一個很大的感受是,外國人對中國的地理沒概念。很多用戶都會把自己的行程羅列出來,詢問大家的建議,比如有人問:我想去廣州和桂林,兩個地方一日遊,有可能嗎?

很多外國人被種草了中國的目的地之後,卻對具體怎麼安排行程、去哪些城市,以及怎麼訂火車、高鐵,小到怎麼坐機場大巴,都是一臉懵的。

過兒拍攝的重慶老城區(一条授權使用)

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太大,你的option太多。另外一方面,我們國家的網太特殊了,一個外國人來中國後,他手機上原有的東西可能基本都不能用了,但我們國內的軟件,像是百度地圖、大眾點評都是沒有英文版的。所以他們能查到的旅行攻略經常是很滯後的,最典型的例子是外國人來上海都會去田子坊,但其實本地的居民已經沒有人會去田子坊了。

所以我們開發的產品,就是想彌補這個訊息鴻溝,然後再給用戶做定製化的行程推薦。

從去年10月開始,我開始陸續在線下帶一些外國客人walk tour,也算是做用戶調研。帶了七八組外國遊客之後,我總結了一些大家經常問的問題,比如:大街上有多少是電動車?重慶的房價是多少?這裏的人一個月賺多少錢,平時會加班嗎?哪裏有酒吧?為甚麼很多老人都愛跳廣場舞?

過兒和澳洲的越南裔遊客在一起(一条授權使用)

我都會一一回答,比如說,中國的老年人之所以喜歡跳廣場舞,是因為在他們年輕的時候,國營單位會組織很多集體活動,所以他們就習慣了這種娛樂方式。也有人問我,為甚麼最高的那棟樓都沒有開燈,我就會講因為它爛尾了,這就和房地產經濟有關。

其實,他們都很想知道一個普通中國人的生活現狀的,他們也會跟我提到,他們想看一些「less polished」(更真實)的地方,能代表這個國家核心腹地裏的那些日常場景。能來中國遊玩的人,好奇心還是挺重的。

我希望的是,用user research的思路和人類學的觀察方式,去做一個當地的嚮導,帶他們去那些導遊不會涉足的地方。

重慶朝天門批發市場夜景(一条授權使用)

比如說,我會帶他們去重慶朝天門附近的批發市場,那裏常年都有忙碌的工人在搬運貨物,但是他們前方就是很fancy、很高檔的來福士廣場;我也會帶他們去那種很多台階的、天橋連接的居民區。

調研之後,我對重慶的外國遊客做了一個大概的畫像,總的來說有三種人,一種是一輩子來一次中國的白人,一種是東南亞人,還有一種就是海外華裔,這三種人的旅行需求之間會有一些差異,未來面向他們的行程推薦也會不同。

目前,我們的APP仍舊在研發階段,投資人也跟我提出了一些目標,希望我們的產品可以早日上線吧。

3. 「面向外國人做旅遊博主後,我的收入翻倍」

Jackson和大學同學(一条授權使用)

Jackson,90後,重慶,視頻博主+導遊

去年9月,我在Tik Tok上發佈了第一條向外國人介紹重慶的視頻,當時我想,如果年底要是能夠有個一兩萬的粉絲,我就是做夢都能笑醒了。沒想到過了半個月,我的單條視頻的播放量就高達3700萬,給我賺來了十幾萬的粉絲。

我大學在多倫多大學讀的電影學,在加拿大讀書期間,我做過時尚雜誌的實習攝影師。2021年大學畢業後,我回到家鄉重慶開始做攝影相關的工作,但經過一年多的摸爬滾打,我發現國內的攝影行業特別的捲,比如拍一天婚宴收費幾百塊,還要包無人機拍攝,所以我就在想其他出路。

2023年,疫情封控結束,中國慢慢放開,我就開始在腦子裏構想旅遊相關的工作。我看到一些外國博主會來重慶拍短視頻,我也獲得了一些靈感。之前接攝影單的時候,我接待過一些外國朋友,他們經常說,我特別會照顧人,特別會開車,很了解重慶的文化、美食和人文。

短短3個多月,Jackson在Tik Tok上已經收穫了30多萬的粉絲(一条授權使用)
Jackson拍攝的重慶CBD(一条授權使用)

到了去年秋天,我決定進入「入境遊」行業。一邊做視頻博主,向外國人介紹家鄉重慶;同時,開始接外國遊客的walk tour。

首先,我覺得我最大的優勢還是語言,跟以英語為母語的客人交流是完全沒有障礙的,也沒有太大的文化差異。我的電影學專業和攝影師的背景也給了我一些優勢,畢竟在短視頻平台當博主,拍攝和剪輯是一個硬功夫。

我也分析了很多國內媒體制作的對外英文視頻,製作都很精良,但教育宣傳的意味很強,像是會強調我們修了高鐵、航站樓,在CBD蓋了多少高樓大廈,這些東西當然非常重要,但很難成為驅使外國人來中國旅行的主要原因。

Jackson和外國遊客在一起(一条授權使用)

我一直認為「好奇心」是驅動一個人觀看視頻的主要動力。比如重慶是一個山城,有不同的層級,經常是一樓進去,12樓出來,這種魔幻8D的景觀對外國人來說就是全新的。我的視頻下面有大量的評論,有人留言:「一小時候之前,我還不知道這座城市的存在,我現在看了你的視頻,滿腦子都是這個城市。」

成為視頻博主之後,就有外國網友私信我,希望能付費請我帶他們玩,還有一位佛羅里達的美國人甚至預約了明年7月來重慶的行程。

目前,我跟朋友推出的重慶經典路線叫City Highlight(城市高光)一日遊,包含了一些在國內社交平台上很火的打卡景點,也有一些很日常的景觀,像是蘇家壩立交,我會讓客人坐在公交車的後座,體驗像是飛在天上的感覺;我們也會去坐亞洲最長的扶梯 —— 皇冠大扶梯。

Jackson的主職是一名攝影師(一条授權使用)

現在,每個月我平均會接10單左右的walk tour,每個團最多5-6人,因為是高端定製路線,我們的收費大概是本地市場價的3-5倍。除此之外,將來我們可能也會考慮植入廣告的合作。

我目前的收入比起之前有了翻倍式的增長,光是每個月10天的導遊費,已經可以滿足我的日常開支。如果我真的要拼,比如一個月接二三十單,這筆收入確實會特別可觀,但我還是要花時間幹自己的攝影師本行,此外還要花時間去經營我的社媒賬號。

之後,我也會考慮在TikTok上開直播,帶大家一起迷失在重慶的大街小巷,打賞可能也會成為我的一部分收入。我也會嘗試和商家合作一些旅遊體驗項目,比如重慶特色的民俗,中式泡湯等等。

4. 「一綫導遊月入四五萬,但相對來說是少數」

小陳(左)和外國遊客在上海黃浦江邊留影(一条授權使用)

小陳,90後,上海導遊

疫情結束之後,我就開始做入境遊的導遊了。入境遊分淡旺季,老外都是春秋兩季來得多,夏冬兩季來得少,所以淡季的時候,我也會做出境遊。

對我來說,我去年接的入境遊的單子肯定是比2023年明顯增加了,除了歐美的客人,東南亞的客人也很多,像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的團多了不少,菲律賓的也有。發達國家遊客的增多離不開「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因為簽證永遠是旅遊的第一關。

我接觸旅遊行業已經快10年了,2014年的時候,我就考了旅遊證,當時我讀大三。我大學是德語專業的,大三去德國做了一年的交換生,回國以後我考了一個德語的導遊資質,之後我就經常利用周末去上海周邊的城市地區做導遊兼職。其實很難有一份工作在時間、金錢上都能滿足想旅行的需求,做導遊可以。而且導遊這份工作就是「有目的的吃喝玩樂」。

(一条授權使用)

疫情期間,旅遊行業熔斷,那3年裏,我嘗試過很多不同的工作,我在嘉定區一家4A級的景區坐過辦公室,做過豪宅顧問,還做過上市公司的大客戶經理。

但我不喜歡朝九晚五、一成不變的生活,而且辦公室總有一些勾心鬥角,公司也總有派系林立,我自己不想把時間和精力放在這些地方,所以疫情結束後,我還是決定重回旅遊業做導遊。

導遊這個工作相當於自由職業,沒有固定的公司,社保也是自己來交。但好處是工作自由,因為是吃百家飯的,所以不用受制於一家公司,也不會在一棵樹上吊死。

大學畢業不久後的小陳(一条授權使用)

我們接活大多都是在微信群或者靠熟人推薦,我現在手裏對接的有四五十家旅行社,說白了這個工作還是挺看人脈的。

老外的行程一般都會比較休閒,他們不會像中國人早上七八點就要出發,常規來說,也要9、10點以後了,這樣我也可以睡個飽覺。

老外對購物是不排斥的,不像國人老覺得購物就是坑。所以我們也會在行程中帶他們去一些有中國特色的購物商店,比如賣茶葉的、絲綢的,還有賣玉石珠寶的,商家的返點也算是我們收入的一個補充。

至於小費收入,完全是因人而異的。有的歐洲客人可能會一次給到一兩百美金,也有一些人給50塊、100塊人民幣。而且不是所有小費收入都歸導遊所有的,很多旅行社都會在協議裏註明,客人給的小費歸公司所有。

2024年夏天,小陳帶領俄羅斯青少年在上海遊玩(一条授權使用)

在上海,做入境遊的導遊通常是按天拿錢,一天800-1000元。旺季的話,一線導遊可以月入4、 5萬,但相對來說是少數人。

相較於其實對我來說,做在上海市內的團,每天行程結束後,只要大家填一下意見表和滿意度,除此之外公司不會干涉你任何其他東西,晚上我可以回家,其他時間我還能再做自己的事,甚至再賺點外快。

做入境遊最享受的,還是自由。

【本文獲「一条」授權刊出,歡迎關注:https://www.facebook.com/yitiaotv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