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一周就是德國聯邦議會選舉。在國內外局勢風雨飄搖、德國急需穩定團結的新政府領導之際,民調遙遙領先的基督教民主聯盟總理候選人默茨,卻藉助極右翼德國選擇黨的支持通過限制移民的議案,引發軒然大波。選後的組閣談判預料將更加艱難,給德國政局增添不確定性。
「一個人能有多蠢?」上個星期天(2月9日),來自社會民主黨的德國總理朔爾茨與最大在野黨基督教民主聯盟的總理候選人默茨(Friedrich Merz)在首場電視辯論上,就移民、經濟等熱點議題激烈交鋒。朔爾茨直批默茨要在德國邊境拒收尋求庇護者的計劃愚蠢至極,稱這將破壞歐洲盟友對德國的信任。默茨則駁斥,他對現任政府經濟成就的描述是「童話故事」,嘲諷他「不住在這個星球上」。
兩天後,兩人又在國會辯論中相互攻擊。朔爾茨稱「默茨競選是要把歐洲帶入墳墓」,默茨反擊指「從來沒有一屆德國政府在布魯塞爾遭到如此多批評和衊視」。
朔爾茨此前還宣稱,已無法再信任默茨,並指基督教民主聯盟(Christian Democratic Union,簡稱基民盟)和姐妹黨基督教社會聯盟(Christian Social Union)組成的聯盟黨,可能與極右翼的德國選擇黨(Alternative for Deutschland,簡稱AfD)合作執政。
德國將在2月23日提前舉行聯邦議院選舉。近期德國發生一系列涉及移民的致命襲擊,如1月22日一名阿富汗男子持刀襲擊幼兒園學童,使移民成為選舉焦點議題。
1月29日,德國國會以微弱優勢通過了聯盟黨提出的一項限制移民流入議案,內容包括拒絕所有非法移民入境、限制難民親屬到德國團聚等。儘管受到執政的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ic Party)和綠黨反對,這項不具約束力的議案仍在聯盟黨、自民黨與選擇黨支持下通過。
這是戰後的德國國會首次因極右翼的支持通過議案。納粹在二戰期間給歐洲帶來浩劫後,德國國內一直有不與極右翼勢力合作的不成文規定。默茨因此遭多方強烈譴責,批評他打破這道民主「防火牆」。綠黨總理候選人哈貝克就稱,默茨此舉已使他失去了成為總理的資格。
就連選擇黨總理候選人魏爾德也趁機批評保守派和默茨說:「只有德國選擇黨能扭轉移民形勢,實現真正的政治變革。」
默茨則為自己辯護稱,即使錯誤的政黨投了支持票,議案本身的內容仍是正確的。
默茨政治判斷力遭質疑 分析:料加劇組閣難度
德國多地上星期六(8日)出現反對默茨的示威活動,其中慕尼黑的示威吸引了25萬人參與。此前一周,柏林也有16萬人上街遊行。一名64歲示威者說:「我希望民主黨派奪回控制權。奧地利、美國和其他國家有如此多法西斯掌權,這已經夠糟了。我們必須反對他們。」
1月31日,德國國會再度就一項內容相同但具約束力的議案進行表決,但這次議案未能過關,聯盟黨有12名議員拒絕投支持票。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歷史和國際事務教授哈里森(Hope Harrison)接受《聯合早報》電郵訪問時指出,移民是當前德國討論度最高的議題,默茨顯然認為能憑藉推動人們想要的立法來贏得支持。「但事實證明,對許多聯邦議員和公眾來說,依靠德國選擇黨的支持票通過法案太過火,從而引發大規模示威抗議。」
澳洲弗林德斯大學國際歷史教授菲茨帕特里克(Matt Fitzpatrick)也告訴《聯合早報》,默茨此舉是為了證明,德國選擇黨不是唯一會對移民問題採取強硬態度的政黨,希望由此吸引極右派選民,同時也與基民盟前任主席、前總理默克爾相對寬容的移民政策作出切割。「然而,默茨的豪賭適得其反,引起許多選民不安,他們如今質疑他的政治判斷力。就連默克爾也批評他違反主要政黨不與選擇黨合作的協議。」
哈里森認為,基民盟的一些選票可能會因為這起事件而流向社民黨和綠黨。
不過,基民盟在民調中依然遙遙領先,所以菲茨帕特里克判斷,這一戰術失誤不太可能妨礙默茨成為下一任總理,但獲勝優勢可能會縮小,使他在尋求與其他不信任其政治判斷的政黨組建聯合政府時遭遇困難。
2025年2月8日,德國保守黨總理候選人、基民盟(CDU)領導人默茨(Friedrich Merz)在姐妹黨基社盟(CSU)於德國紐倫堡舉行的大會上發言。 英國阿斯頓大學政治學教授特納(Ed Turner)也向《聯合早報》分析:「這起事件的一個後果是,默茨與潛在執政聯盟夥伴的關係變得非常非常糟糕。組建新政府將更加困難。」
2021年聯邦議院選舉後,社民黨、綠黨和自由民主黨(Free Democratic Party)組成聯合政府,是德國首次在聯邦層面出現三黨聯合執政。但成員增多使政府內部矛盾更難調和,加上選民對經濟低迷、製造業衰退、社會治安惡化、財政負擔沉重等問題日益不滿,執政聯盟最終走向破裂。
去年11月6日,朔爾茨解除了自民黨主席林德納的財長職位,自民黨隨後退出政府。雙方爭議的核心是所謂的「債務煞車」(debt brake)機制,朔爾茨要求暫停債務煞車,但林德納認為這不可接受。根據憲法,德國每年的公共赤字須限制在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35%。這旨在確保可持續與負責任的政府財政,但批評者認為,債務煞車限制過於嚴苛,阻礙國家發展。
聯盟黨與社民黨 合作可能性較大
社民黨與綠黨政府淪為少數政府後,朔爾茨為突破困境,發起毫無勝算的信任動議,從而觸發大選提前。
反移民議案表決風波後,選情未出現明顯變動。德國電視二台2月7日公布的民調顯示,聯盟黨支持率上升一個百分點至30%;選擇黨下滑一個百分點至20%;社民黨和綠黨以15%打成平手。
在多項民調中,德國左翼黨(Left Party)、極左派「莎拉·瓦根克內希特聯盟」(Sahra Wagenknecht Alliance)與自民黨在進入國會的5%門檻邊緣徘徊,前途未卜。作為本屆聯合政府的前成員,自民黨可能連國會都進不去,成為選舉最大輸家。
德國大選首場電視辯論 朔爾茨未能給對手決定性打擊
一般認為,基民盟以得票率最高的政黨主導選後組閣談判、默茨出任總理幾無懸念。問題是,默茨會與誰合作執政。
特納認為,新政府最可能由聯盟黨與社民黨組成,但聯盟黨也可能與綠黨聯合執政。再次出現三黨執政的局面也不能被排除。
美國喬治敦大學政府系教授朗根巴赫爾(Eric Langenbacher)同樣認為,聯盟黨與社民黨聯手的概率要大得多。兩者此前曾在2005年至2009年,以及2013年至2021年聯合執政。他指出,聯盟黨和綠黨內部對兩黨合作的反對聲浪很大,尤其綠黨在默茨靠選擇黨支持通過議案後,對他非常不滿。
朗根巴赫爾告訴《聯合早報》:「由於有相當大部份的選民尚未作出決定,結果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但預計得票率(與民調結果相比)只會移動一兩個百分點。」
選擇黨支持率穩步上升 分析:但無望進入政府
儘管選擇黨料會在選舉中成為聯盟黨之後的第二大黨,但分析員普遍認為,它無望進入政府。
英國劍橋大學彭布羅克學院研究員科拉(Marcus Colla)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無論選舉結果如何,選擇黨都不會參與組閣談判。「無論默茨最近在聯邦議院靠選擇黨的票引發了怎樣的政治反應,這與積極地讓選擇黨加入執政聯盟是兩碼事。默茨已非常明確地說,這種情況不會發生。」
2013年成立的德國選擇黨是極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在東部頗受歡迎。選擇黨的主張包括反移民、要求德國脫歐等,其領導人多次發表反穆斯林、反猶太和反民主言論。
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把選擇黨列為疑似極右極端組織,但近年隨着社交媒體興起,選擇黨在年輕人中日益受歡迎,全球首富馬斯克最近的公開背書也讓選擇黨士氣大振。
特納說,德國選擇黨的崛起源於人民的不滿情緒,包括對經濟現狀、主流政黨政治人物、東部居民被視為「二等公民」等地區不平等,和基礎設施落後的不滿。
許多選民也對移民政策感到擔憂,有時會把移民政策與重大事件發生後的安全風險聯繫起來。這也是為什麼德國選擇黨雖然遭到強烈反對,大多數德國人也不希望看到它進入政府,但它的支持率卻能穩步上升。
默茨在移民議案風波後多次強調,基民盟與選擇黨沒有共同點,不會考慮與選擇黨有任何合作。
他2月8日說:「如果向那種政治意識形態伸出手,哪怕只是一根小指,也背叛了基民盟的靈魂。」
菲茨帕特里克指出,選擇黨奉行明顯的種族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政策,這些政策會摧毀德國來之不易的政治、社會與文化自由,並破壞德國在歐盟的地位,同時也讓許多人想起德國納粹歷史與這段歷史帶來的死亡和破壞。
不過,若選後默茨無法與社民黨或其他較小的黨派達成合作,他仍有可能把目光投向選擇黨,儘管這種可能性非常低。
菲茨帕特里克說:「對默茨來說,把德國選擇黨納入政府,意味着故意違背不與他們合作的多次承諾。但默茨在最近的移民議案表決中接受選擇黨的支持顯示,如果之前的承諾帶來不便,他會相當靈活地選擇違背這些承諾。」
圖為2025年1月21日,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在瑞士達沃斯出朗的第55屆世界經濟論壇(WEF)並發表講話。(Reuters) 面臨30年來最艱巨挑戰 新政府肩負扭轉僵局使命
德國是歐洲最大經濟體、全球第三大出口國,但長期依賴廉價的俄羅斯天然氣、中國進口的低價消費品,以及美國安全保護傘,對國家經濟安全構成隱患。德國已意識到全球經濟與政治格局在改變,經常敵友不分的特朗普已重返白宮,舊的經濟模式不再可行。德國經濟已連續兩年萎縮,下一屆政府必須扭轉這種局面,振興德國工業與經濟。
據朗根巴赫爾觀察,下一屆德國政府面臨的挑戰,可能是過去30年來,也是自1990年兩德統一以來最艱巨的。
默茨希望通過減稅來刺激增長,但目前不清楚他打算如何為減稅措施埋單。此外,美國的關稅威脅與俄烏戰爭也可能使德國經濟雪上加霜。
圍繞政府財政的內鬥,被認為是朔爾茨政府垮台的主要原因。下一屆政府能否彌合分歧,推行必要的改革似乎也不容樂觀。
哈里森指出,面對持續的經濟衰退,許多德國人不想在國防上砸錢,也不希望德國在歐洲發揮重要軍事作用。可是特朗普堅持德國在內的北約國家應當提高軍費支出,否則無法獲得美國保護,以及俄烏戰爭,令德國的安全危機更加棘手。
除了經濟和安全危機,移民問題也將是德國下一屆政府面臨的重大挑戰。哈里森說:「德國一直試圖制定一個更有效率、更成功的系統來處理移民、難民和庇護申請者,但公眾輿論只想讓這些人從哪裏來,就送回哪裏去,尤其如果他們是穆斯林。然而……僅僅是追蹤德國境內的人,以及庇護或移民申請被拒、應遭到遣返的人,已證明是不可能的。當然,他們當中有許多人來自無法安全返回的國家。」
德國政治局勢不明朗,使急需團結與有力領導的歐盟感到不安。一名歐盟外交官員日前就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歐盟正焦急地等待默茨上任,以打破當前德國的僵局,讓德國這個歐洲發動機再度運轉起來。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