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渡性房屋|荃灣仁濟軒今動土 捨水管屋設計 最快明年7月入伙

撰文:林穎嫺
出版:更新:

荃灣海興路橋底的首個「水管屋」原訂在2020年提供124個過渡性房屋單位,但項目其後在招標遇上難關,須修改設計,捨棄以水管為家的概念,延至今年才動工。仁濟醫院董事局今日(21日)為該過渡屋項目舉行動土典禮,並將項目命名為「仁濟軒」,預料新設計可提供212伙,可容納550人,最快明年7月落成入伙。

提供212伙二至五人單位 設獨立煮食空間及廁所

「仁濟軒」位於荃灣海興路及海角街交界一幅政府土地,佔地約6,000平方米,將會以組裝合成建築法興建兩層高樓房,合共提供212伙,涵蓋2至5人及無障礙單位,每個單位均設有煮食空間、浴室和洗手間,預料可容納550人。

當中2人單位佔188戶,面積約150平方呎,3或4人單位則佔336戶,面積約為226平方呎,5人單位的面積則有452平方呎,佔20戶,餘下的4戶為無障礙單位。

位處荃灣海興路與毗鄰海濱長廊空間融合

仁濟醫院表示,項目亦設有公共休憩空間及活動處所,與毗鄰海濱長廊空間融合,能為住户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鄰近超市和社福設施居住環境不俗

出席典禮的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致辭時指,項目鄰近荃灣海濱,居民日後可享用海濱設施,加上地段鄰近超市和社福設施,認為居住環境不俗,而項目運用到組裝合成建築法興建,只需一年時間便可落成,認為仁濟在以往的服務外同時參與提供居屋硬件的計劃是好嘗試,相信日後能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

明年第二季接受申請 對象為輪公屋三年或以上個人或家庭

項目預計明年第2季開始接受申請,受惠對象為現正輪候公屋達3年或以上的個人或家庭,並現居於不適切住房或急需社區支援的基層市民,其中以現居荃灣優先。

首輪居住期兩年 居荃灣優先

項目營運年期為五年,首輪居住期為兩年,單位租金釐訂將不超過家庭入息上限的30%,或綜援租金津貼最高金額。仁濟強調,將會參考租户入息水平、同類型過渡性房屋項目的租金,以確保租金水平低於市價。

仁濟醫院董事局行政總裁梁偉光。(余俊亮攝)

被問到項目推遲三年才能落成,仁濟醫院董事局行政總裁梁偉光表示,今次項目位處政府土地,較其他在私人土地的項目申請時間會較長,而加上項目位處市區,獲批的土地較細,可提供的單位數亦較少,令平均每個個單位要負擔的基建成本大增,令去年底招標時的金額超出資助致流標。

仁濟醫院董事局行政總裁梁偉光有信心能如期明年第三季落成

他續指,期後政府批出的土地增加、單位伙數亦相應增加,讓資助款項能由原本的6,490萬元增至1.166億元,才令項目順利進行:「做到咁上下,本來呢度第一期,後來我哋要埋後面嘅第二期,於是我哋再要走多一次程序。」他強調,整個項目花費最多的時間是要取得政府許可動工,而現時當局已批准動工,有信心項目能如期在明年第三季落成。

只留五至六條水管作公共設施 以保留「水管屋」概念

至於最新設計方案已擱置「水管屋」設計,梁偉光則指,「水管屋」設計早在2019年提交荃灣區議會討論,惟席上不少區議員認為「圓形睇就好睇,但係住入面就帶嚟好多唔方便,例如居民買傢俬根本好難擺放」,故仁濟醫院隨即修改設計,以四方形的單位為主體設計,只會留下五至六條水管作辦公室和公共設施,以保留深入民心的「水管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