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5.15%,續刷2023年10月以來最高水平。這是非常危險的信號!本應是避險資產的長期美債需求遇冷。這可比最近傳出對「6月天量美債到期」說法危險多了!
先說說美債到期這事,最近廣泛流傳的網傳訊息是說:「6.6萬億美元的美債將在2025年6月到期,由於需要歸還的金額太多,美國政府可能無法還上,從而導致債務違約。」坦白說,債務違約這事還算個新聞嗎?這在美國都習以為常了。但這次、還真是「自黑式洗白」,就是故意拋出美債6月集中到期,假如6月沒暴雷,就得出美債沒問題的結論。但懂的人都懂,實際上,美債並不單單只是2025年6月才危險,而是接下來每個月都危險。
那麼究竟有沒有6.6萬億美債在6月集中到期呢?美國財政部官網數據,查到的4月美債報告數據顯示,美國6月到期的短債(Bills)規模為1.27萬億美元。美國6月到期的中期國債(Notes)規模為1757億美元。6月美國沒有到期的長期國債(Bonds),最近一筆到期日是2025年8月15日。
截至5月23日,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繼續維持在5釐以上。(Trading economics) 所以,6月的到期美債規模為1.27萬億美元的短期美債+0.18億美元的中期美債,合計到期1.45萬億美元。需要強調一下,這個是基於4月美債報告統計的數據,隨着時間推移,6月到期美債規模還會進一步上升。這是因為,過去兩年美國借了大量短債,每個月都在進行大量的短債短債滾動操作。也就是,每個月都有上萬億美元的短債到期,然後每個月再新借上萬億美元短債來借新還舊。
按此推算,到了4月份,6月美債到期規模到1.45萬億美元。等到了5月,美國財政部就會滾動大量的短期美債,就會讓6月到期美債規模進一步上升。預計,實際6月美債到期規模,應該是2.3萬億美元左右,相比網傳的6.6萬億美元,相去甚遠。
另一個維度,美國財政部目前只公布到4月的美債報告,這份報告顯示的4月到期美國短期國債規模為2.14萬億美元。這基本就是當前美國每個月滾動操作的短債規模,每個月都得保底借至少2萬億美元的短債,每個月不停的借新還舊。4月美債報告,看6月到期規模,只在短債規模上還不是確定值,但中長期國債的到期規模是確定值。由於當前已經確定6月沒有到期長期國債,到期的中期國債規模只有1757億美元。所以,假如6月到期的短債規模跟5月持平,那麼6月到期的美債規模大概就是2.3萬億美元左右。
截至2025年4月,美國政府債務已趣超過36萬億美元,而6月將會有其中6.5萬億美元國債到期。(trading economics) 但必須承認的是,近期到期的美債規模,遠大於半年後的美債到期規模。這也是因為當前美國大量操作短債滾動,過去兩年,美國每個月都會到期超過2萬億美元的美債,但其中90%以上都是短債。由於短債就是1年期以內的國債,美國財政部這兩年借的大量短債都是半年期限以內的,所以需要每個月滾動式操作。
4月份報告,半年內到期的美債規模大,主要就是短債到期規模大,半年後的美債到期規模小,是因為半年後到期的短債規模現在看還比較小。比如,現在看今年12月到期的美債規模小,但等到今年11月再看美國財政部的這份數據就會發現,12月到期的美債規模會大幅增長,因為短債開始滾動到12月到期了。所以,從2023年初至今,每個月到期的美債規模都很大,而不是單單某一個到期規模大。
再看一組數據。2022年,美債到期規模為7.7萬億美元。2023年,美債到期規模為8.2萬億美元。2024年,美債到期規模為10.6萬億美元。2025年,美債到期規模為10.8萬億美元。要知道,疫情前2019年的到期美債規模只有5.7萬億美元。現在是接近翻倍了。
所以,美債的問題確實很嚴重,但這種嚴重並不是集中到某一個月的嚴重,而是去年至今美債問題都很嚴重,並且可以預期到很長時間裏,美債都會長期存在問題,直到爆發系統性危機。
2024年,美國政府債務佔GDP的比率達到124.30%,已接近史上最高水平、2020年疫情期間的126.3%。(Trading economics) 美國之所以去年開始大量借短債,這個主要是因為聯儲局2022年開始激進加息。到了2023年初,美國利率已經加到4.5%了。面對如此高的利率,美國財政部自然選擇多發短債,少發長債。因為在高利率情況下,髮長債意味着要長期揹負高利率。而發短債,則能拖一時是一時,這樣一旦美國聯儲局大幅降息,美國每年要支付的利息就可以快速下降。當前美國財政部每年要支付的利息,也上升到1.1萬億美元,約佔財政收入的1/4。
另外一方面,2020年開始,美國財政赤字嚴重惡化,這讓市場投資者對美國長債沒信心。2019年之前,美國財政赤字對多就是9000多億美元。但2020年疫情爆發後,美國財政赤字猛增,過去這5年,每年平均達到2萬億美元的財政赤字規模,相比疫情前是翻倍了。
2024財年,美國財政赤字達到1.833萬億美元(見下圖),為有紀錄以來第三高,僅次於2020財年的3.132萬億美元和2021年財年的2.772萬億美元。2025年財年,美國的財政赤字仍然十分嚴重。雖然特朗普上任後,信誓旦旦說要削減開支,大幅精簡人員。但這更多隻是為了裁掉民主黨的眼線,換上忠於特朗普的人而已。實際並不能起到什麼削減開支效果,甚至可能整體開支還在增加。
2024財年,美國財政赤字達到1.833萬億美元,為有紀錄以來第三高。(Trading economics) 糟糕的財政赤字問題,也是穆迪最近下調美國信用評級的原因。所以,當前美債市場裏,長債問題很大。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都升至5.15%了,顯然暴露當前美國長債不吃香的問題。
這也就是過去兩年時間裏大量發行短債的原因、從而出現每個月都會到期天量規模美債的現象,不停借新還舊來維持。2025年3月、4月美國國債到期額分別為2.36、2.8萬億美元。
所以,當前美債問題確實很嚴重,但並不是只在2025年6月才嚴重,而是每個月都很嚴重,要不停借新還舊才能維持。
穆迪(Moody's)最近把美國信用評級由AAA下調至Aa1,意味着美國失去了最後一個最高信用評级。(Getty) 前文已分析26月6.6萬億天量美債集中到期的說法不真,但6月份到9月份的美債,確實也面臨一些突發黑天鵝的可能性。比如,當前兩黨圍繞着債務上限問題,還沒有達成共識。3月15日,美國國會雖然再次通過臨時撥款法案,避免美國聯邦政府關門,但這個期限只到9月30日。如果今年9月30日之前,美國兩黨不能通過新的撥款法案,那麼到時候還會繼續上演美國聯邦停擺鬧劇。
2018年,特朗普首個任期裏,也出現過政府停擺關門,並且持續時間比較長。這兩年,雖然美國屢屢傳出政府面臨停擺的新聞,但最終兩黨都是不斷通過臨時撥款法案來避免停擺。這是因為,當前美債壓力這麼大的情況下,只要美國政府停擺,美債危機就會徹底爆發,這是美國兩黨都無法承受的風險。
2018年底,美國政府還能停擺35天,並且沒出什麼大問題。但現在,只要兩黨敢讓美國政府停擺,美國金融市場分分鐘就死給大家看。現在市場的脆弱性,及特朗普反覆無常的政策,進一步加劇市場投資者對美債的不信任。
所以,未來這半年,如果美債爆雷並非不可能。且行且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