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建議中國改變經濟增長模式

IMF建議中國改變經濟增長模式
撰文:房伊媚
出版:更新:

路透社9月15日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受訪時指,IMF計劃建議中國改變經濟增長模式,轉為提振疲弱的國內消費。IMF將對中國經濟政策進行「第四條」審查,並會向中國傳達這些建議。

格奧爾基耶娃表示,IMF預測,中國若不進行結構式改革,中期經濟增長可能會低於4%。

她指IMF會建議中國改變其經濟增長模式,擺脫由債務驅​​動的基建設施投資及地產發展,並解決陷入困境的地產業、控制地方政府債務。她說:「我們對中國的建議是利用政策空間,助國家將增長模式更轉向國內消費。因為傳統的基建設施建設方式,即投入更多資金,在當前環境下不會有成效。」

她表示,中國的人口老化以及生產率下降對其經濟增長率有「抑制作用」,同時美國和歐洲的公司也將供應鏈從中國撤走,而中國地產業的問題也導致消費者控制支出。

她說對中國來說,重要的是提供資金來令買家已付款的住宅能竣工,以挽回消費者對地產業的信心,而不是救助陷入困境的發展商。

IMF總裁籲各國盡快解決貿易爭端 限制全球經濟損害

撰文:蕭通
出版:更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4月24日敦促各國迅速解決貿易爭端,以限制對全球經濟的傷害。她在華府出席IMF春季會議的記者會,未點名批評美國政府,但警告由於「重大貿易政策轉變」,已「導致不確定性大幅增加」。IMF對於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早前已下調為2.8%。

圖為2025年4月2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美國華盛頓特區舉行記者會。(Reuters)

格奧爾基耶娃表示,各國達成貿易政策協議至關重要,IMF促請他們迅速採取行動,因為不確定性的代價非常高昂。 她進一步稱,由於前景的確定性,企業不會投資,家庭更願意儲蓄而不是消費,將進一步削弱已經疲軟的經濟前景。她又稱,與會各成員國代表均對經濟前景表示焦慮。

稱中國需擺脫房地產危機

她也提到中國經濟情況,指需要結束房地產危機,增加社會安全網保護,促進服務業發展,並讓私營企業充分發揮潛力。

2025年4月23日,美國華盛頓,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右)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2025 春季年會期間,與國際金融協會 (IIF) 全球展望論壇總裁兼行政總裁亞當斯(Tim Adams,左)對話。(Reuters)

IMF:將繼續與貝森特和特朗普政府合作

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稍早時間表示,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具有持久的價值。但已離了軌道,過於著眼於氣候變遷等虛榮項目,降低了其有效性,必須實施關鍵改革。IMF發言人隨後表示,該組織將繼續與貝森特和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川普)的政府接觸。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