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育|教師用AI創建英語學習聊天室 成功助內地新生提升寫作

AI教育|教師用AI創建英語學習聊天室 成功助內地新生提升寫作
撰文:陳穎欣
出版:更新:

首屆數字教育周以「共塑教育.創建未來」為主題,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表示,是次活動有三大成效——成功凝聚學界氛圍、為學界帶來便利、裝備教師去準備新學年。他表示,未來會向中小學提供使用AI人工智能良好事例,為「應該要做、應該推動」的項目撥款以及提供資源,「唔會吝嗇,推動數字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是大勢所趨」。

有教師已在教學上廣泛使用AI。 天主教領島學校姚寶芬老師表示,曾經有幾個內地學生轉校到港,英文能力薄弱又害羞不敢提問,交寫作功課只有幾個字,她利用AI創建一個名叫「English Helper」聊天室,就如一個私人補習老師,以引導式方法給予提示,該幾名學生在過程中成功培養自信,之後更成功寫下四五頁的故事。

姚寶芬老師(左)、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中)與黎逸堅老師(右)分享「數字教育周」的體驗。(陳穎欣攝)
姚寶芬老師(左)、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中)與黎逸堅老師(右)分享「數字教育周」的體驗。(陳穎欣攝)

「數字教育周2025」於今年6月30日至7月7日舉辦,特別增設內地及亞洲展區,致力構建人工智能「Al教學生態圈」。其中7月2日到4日在會展舉辦的「學與教博覽2025」三日共有2萬人參與,是歷年最多;7月4日至7月7日亦有理大與教育局合辦的「人工智能在語文及不同科目的學與教應用國際高峰會」,共有4,500人次,期間發表了83篇論文。

教師2年前開始用AI輔助教學 指學生有成就感更加投入

兩位教師分享教學使用AI的體會。慈幼英文學校(中學部)任教英文科的黎逸堅表示,兩年前他便在教學中利用AI輔助教學,他認為有助提升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例如將文字透過AI生成圖片,學生會有成就感,亦會更投入。

使用AI教育遇阻礙:被學校系統誤識別為遊戲平台 學生無法登入

黎老師表示,使用AI教育的過程中都有面對不少阻礙,例如由於其學校未有專屬的AI平台,曾經一次備課所用的AI平台被學校系統誤識別為遊戲平台,學生無法登入使用;又或者早期AI生成圖功能仍未完善,有時學生輸入關鍵字後會生成一些錯誤圖,例如「三隻眼、四隻手」,學生就會只顧笑和生成怪圖,終結了學習任務。

黎逸堅老師認為學生都必須擁抱AI。(陳穎欣攝)

被問到AI改變了教學模式,亦可能增加了行政工作,黎老師不覺得有太大壓力,「我是少許放心,我們(老師)要教學生思維,教他們如何表達自己,教他們與AI對話,即意味我還沒法被取締。」他認為學生仍需要老師搭建與AI的溝通橋樑,「教學最大目標是為學生準備將來,大家都能看見AI便是將來,學生都必須擁抱AI。」

學校AI平台開通話評估功能 即時向學生提供朗讀評分報告

天主教領島學校姚寶芬老師表示,學校早在兩年前便設有校本AI聊天機械人(Chatbot)。她不擔心AI會取代教師,因為學生需要老師引導,培養資訊素養。

她認為使用AI可幫助教師節省時間,亦有助學生學習,例如以往準備中英科考試口試只能在堂上與教師一對一練習,一次要花費近兩堂時間;但去年開通了說話評估功能後,學生每日回家可錄音朗讀,AI可即時提供評分報告,甚至修正意見。教師可亦會翻看報告,了解不同同學的弱點。

姚寶芬老師不擔心AI會取代老師。(陳穎欣攝)

內地新生獲「AI私人補習老師」指導 英文作文由寫幾個字變可寫四五頁

姚老師分享曾經有幾個內地學生轉校到港,英文能力薄弱又害羞不敢提問,交寫作功課只有幾個字,她利用AI創建一個名叫「English Helper」聊天室,就如一個私人補習老師,「老師需要在設定系統提示,限制便是禁止AI直接提供答案,只可以引導式方法給予提示。」她指該幾名學生在過程中成功培養自信,之後更成功寫下四五頁的故事。

施俊輝到「人工智能在語文及不同科目的學與教應用國際高峰會」了解教學用科技。(陳穎欣攝)
施俊輝到「人工智能在語文及不同科目的學與教應用國際高峰會」了解教學用科技。(陳穎欣攝)

施俊輝:不會吝嗇推動數字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

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表示,未來會向中小學提供使用AI良好事例,會為「應該要做、應該推動」的項目撥款以及提供資源,亦有設立委員會訂立策略目標,「唔會吝嗇,推動數字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是大勢所趨,重要性不言而喻。」

至於2023/24學年在高小和初中推行增潤編程和AI教育,施俊輝稱一直向學界了解,反應正面。教育局未有計劃將AI教育獨立成科,目前更多希望AI輔助教育, 並融入每一個學科。現時在初中科學科推動了試行計劃「智為學理」,參與的220間中學將獲得10萬元撥款,讓教師接受專業培訓活動,逐步在課程中加入人工智能幫助教學。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