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病毒傳播途徑複雜!避免頻繁觸摸面部3招降低感染風險

風行全球的腮腺炎不只是飛沫能傳染,其他隱形管道也需警惕。
醫師提醒,腮腺炎病毒傳播途徑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除了常見的咳嗽噴嚏飛沫外,還包括說話時產生的微小飛沫、共用餐具、間接觸摸被污染的物體表面,以及疫苗保護力隨時間減弱等,都是常被忽略的傳染途徑,在流行季節一定要別留意。
相關文章:喉嚨痛也可致命!4種人風險高 遇無法吞口水6個狀況別當普通感冒👇👇👇


腮腺炎傳染力度極高 密閉空間更需警戒
台灣耳鼻喉科醫師胡皓淳指出,腮腺炎是一種具高度傳染性的疾病,但許多人對其傳播途徑認識不足。腮腺炎病毒不僅透過患者咳嗽、打噴嚏時產生的飛沫傳播,更能藉由一般說話或呼吸產生的微小飛沫在空氣中擴散,這些微小飛沫可在空氣中懸浮數小時,大幅增加感染風險。
特別是在教室、辦公室、公共交通工具等密閉空間內,即使是沒有明顯症狀的患者也能有效傳播病毒。他建議民眾,在腮腺炎流行季節,應考慮佩戴口罩,並確保室內空間保持良好通風,以減少吸入病毒的可能性。
鼻竇炎症狀有哪些?(按圖👇👇👇)
相關文章:鼻竇炎|喉嚨有痰夜咳兼頭痛屬常見症狀?一文搞懂藥物、治療方法
患者出現症狀前已具傳染力 唾液中藏有大量病毒
胡皓淳強調,腮腺炎病毒主要侵犯唾液腺,患者唾液中含有大量病毒顆粒。除了咳嗽的飛沫外,共用餐具、飲料或食物也都可能導致病毒傳播。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出現明顯腮腺腫脹症狀前約兩天,就已具有傳染性,在這段潛伏期間,許多人毫無警覺,反而容易造成病毒擴散。為避免透過唾液傳播腮腺炎病毒,最好避免共用餐具和水杯,特別是在腮腺炎流行季節,更應加強個人衛生習慣,降低感染風險。
接觸傳播風險高 間接接觸物品也可能感染
除了飛沫和唾液直接傳播外,胡皓淳提到,接觸傳播也是腮腺炎的重要傳染途徑。患者觸摸過的物體表面,如門把、電梯按鈕、手機等,可能殘留病毒。腮腺炎病毒在物體表面可存活數小時,若接觸這些被污染的表面後再觸摸自己的口、鼻、眼等黏膜部位,就可能導致感染。
在學校、宿舍等集體生活環境中,共用的文具、電腦鍵盤、運動器材等物品都可能成為病毒傳播的媒介。因此勤洗手十分重要,建議民眾避免用手頻繁觸摸面部,同時定期對手機、電腦鍵盤等個人常用物品進行消毒,降低感染風險。
咳嗽「這樣咳」可降低病毒傳播力(按圖👇👇👇)
相關文章:Omicron|上呼吸道病毒量多易傳播!咳嗽「這樣咳」可降低傳播力
疫苗保護力隨時間減弱 群體免疫出現漏洞
許多人不知道,即使完成兒童期MMR(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疫苗接種,疫苗的保護力也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減弱。胡皓淳解釋,這是為何有些完整接種過疫苗的成年人仍可能感染腮腺炎的原因。
此外,近年來因部分人群未完成疫苗接種,導致群體免疫出現漏洞,增加了疾病傳播的風險。建議民眾檢查自己的疫苗接種史,必要時可諮詢醫師是否需要補打加強劑,特別是處於腮腺炎高風險環境或曾接觸過患者的人士。
延伸閲讀:
成人抵抗力好,不用打太多疫苗?感染科權威推「3種」疫苗自費也該打!
【本文獲「健康2.0」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