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裝上班公司」風靡中國多地!為安撫父母 更為遮掩一種羞恥感

「假裝上班公司」風靡中國多地!為安撫父母 更為遮掩一種羞恥感
撰文:一条
出版:更新:

去年底以來,「假裝上班公司」風靡全國各地。失業但不想讓家人知道的年輕人,每天花30-50元,就可以到公司假裝上班。不用打卡、可以摸魚、包午飯,有公司甚至還提供代繳社保、開實習證明等服務。

在假裝上班公司風靡以前,早已有一批年輕人,聚集在咖啡廳、圖書館、自習室假裝上班,通過這種方式躲避父母嘮叨,以及維持日常生活秩序。

叉燒在咖啡店假裝上班兩年(一条授權使用)
叉燒在咖啡店假裝上班兩年(一条授權使用)
飛魚開了東莞的第一家「假裝上班公司」(一条授權使用)

我們對話了兩位假裝上班的年輕人,和一家假裝上班公司的老闆。應屆生Ryan,「入職」假裝上班公司半年,他發現,假裝上班的背後,是年輕人放不下的「休息羞恥」;為了結識朋友與合作伙伴,30歲的飛魚在東莞開了一家假裝上班公司,在他看來,沒人擺爛躺平,都在努力生活;29歲的叉燒,從大廠裸辭,在咖啡廳假裝上班兩年,她認為,假裝上班是與父母和平相處的最好模式。

一条撰文:宋爽   一条責編:陳子文

年輕人的「休息羞恥」

Ryan(一条授權使用)

Ryan,25歲,南京,「入職」假裝上班公司半年

前年夏天,我藝術碩士畢業,從英國回國,打算休息半年就開始工作。本科和碩士的時候,我的作品獲過英國不少獎項,也去參加過大大小小幾次展覽。本來自信滿滿,沒想到卻完全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我向很多設計、動畫製作公司投過簡歷,但石沉大海;我通過了兩家美術館的面試,但工資完全養不活自己;我申請過幾個藝術駐地的項目,結果被拒絕;想當獨立藝術家,但我沒有絲毫人脈或者名氣。就這樣,我居然不知不覺在家裏蹲了一年半,也逐漸喪失了找工作的心氣。

那段時間我過着昏天黑地的生活。每天無事可做,睡到下午起牀,吃晚飯,然後開始打遊戲。打到天亮,再暴飲暴食一頓,又睡覺。這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讓我長胖了20斤,2024年底的一次體檢,我居然查出了中度脂肪肝。

我父母算是比較開明的,但連他們也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對我下了最後通牒,於是我不得不久違地再次打開招聘軟件。

2025年初的某天,我在招聘軟件上看到了南京一家假裝上班公司的招人訊息,「一天付40塊,包午飯,零食隨便吃,不用打卡,可以摸魚,可以拒絕老闆佈置的一切任務,可以向老闆拍桌子」。

最開始我覺得很搞笑,心想玩梗都玩到了招聘軟件上來了,但點進首頁翻遍之後,發現老闆好像是認真的。我私信老闆聊了幾句,決定先去體驗一天。

「假裝上班公司」的模式已經風靡全國(一条授權使用)

這家假裝上班公司在一座非常普通的寫字樓裏,沒有招牌,推門進去,就是十幾個工位、電腦、會議室,還有一堆不知道哪裏來的工作文件、專業書籍,不管怎麼看,都會覺得這裏就是一家普通公司。

剛在工位坐下時,我有點無所事事,不知所措。招聘訊息中所說的,老闆會給你安排任務,其實只是一個噱頭,真實的情況是,老闆告訴你Wi-Fi密碼後,就不會再管你。

尷尬地和老闆對視了好多次之後,她主動來找我搭話。她告訴我不必緊張,這裏的所有人,都是別人眼中的「失敗者」和「啃老族」,就算我找不到正事做,他們也不會覺得我是異類。正是因為她這番話,我決定留下來。

確定要「入職」後,我還專門把工位的照片發到了家庭群,父母都很高興。具體的工作內容,他們也沒有多問,只要我有事做他們就不擔心了。我媽還回復我說,「你看,這不是想找工作就能找到嗎?」

Ryan的工位(一条授權使用)

現在我每天7點起床,8點出門趕早高峰去「上班」。到了工位後,我會先用公司的咖啡機打一杯咖啡,然後戴上耳機,開始做事。

8小時的工時,我一般前4個小時刷招聘app,用AI改簡歷,投簡歷,準備面試。中午吃公司訂的盒飯,量不大也不算好吃,但我在減肥,要求也不高。後4個小時就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看美劇、看書。每兩個小時,我會起來活動下腿腳。

就算這天沒事做,我也會坐滿8小時。一方面,早出晚歸能夠逃避父母的盤問;另一方面,這種看似枯燥平淡的重複行為,其實很有儀式感,為我找回了久違的生活秩序。

我覺得我挺矛盾的,當初不顧父母的反對去讀藝術,就是想成為瀟灑自由的藝術家,我挺看不上那種規律的「牛馬」上班生活。但真正「自由」了一年半,我發現還是秩序能夠帶給我幸福感。每天花40塊錢,一個月下來1000左右,雖然不算便宜,但能維持這樣的生活秩序,我覺得挺值的。

Ryan和「同事」成為了朋友,大家有時會一起聚餐(一条授權使用)

有時我也會和「同事」聊天。他們中有被裁員的中年人,有無活可接的自由職業者,也有像我一樣的找不到工作的應屆生,留學生也有一兩個。

除了家常裏短,我們還會分享找工作技巧,「避雷」某家公司。大家每天做的事情都差不多,有人看電影,有人發呆,有人在微信和朋友聊天,一個人不回覆了就去找下一個人。聽說還有人日夜顛倒,白天在家睡覺,晚上才來「上夜班」。

在這些形形色色的失業者中間,我感到了久違的融入感與安全感。沒有人質問我為甚麼沒工作,甚至有人失業四五年了,生活也沒有完蛋。

我也嘗試過去圖書館、共享自習室假裝上班,但那邊的通風、採光不好,還有一股書的黴味。周圍的人都是考研考公的,大家彷彿都有自己的目標,鉚足了勁兒努力向前衝,這種氛圍太讓我窒息了。

最開始我也在想,為甚麼這麼多人都要「掩耳盜鈴」來假裝上班呢?花這幾十塊錢,做點其他事情不好嗎?

後來我漸漸發現,大家雖然表面上都無所謂有沒有工作,但內心深處,還是隱隱地為休息感到羞恥。不工作就是錯誤的,躺平就是錯誤的,就算我沒有工作,我也要維持工作的假象,不僅是騙過周圍的人,更是要騙過自己。

之前我看日本電影,裏面的中年男人會每天西裝革履,提着公文包,騙過妻子和孩子,假裝去上班,實則在公園裏坐一整天。當時我還覺得挺搞笑,不太理解,沒想到現在自己也成為了他們中的一員。

對我這種從沒上過班的人來說,假裝上班公司肯定不是最終的歸宿,它解決不了我的問題。這裏更像一個緩衝地帶和避風港,我可以先適應朝九晚五的生活。未來找到工作,我肯定是會立刻離開的。

在假裝上班公司,沒人工作,也沒人擺爛

飛魚(一条授權使用)

飛魚,30歲,東莞,假裝上班公司老闆

今年2月,我在社交媒體上刷到了陝西一家假裝上班公司的熱帖,覺得很新奇,很有趣。那時我剛剛開始創業,開了一家直播公司,想要多積累些人脈。我就想,能不能也開一家假裝上班公司,說不定能結識些朋友,或者志同道合的人,能夠一起做點項目。

我父母在東莞做生意,租下了一整層辦公室,我自己的直播公司也在這裏。旁邊剛好多出來了一間辦公室,面積不到40坪。我把這間辦公室改造成了假裝上班公司,沒有請專業的人去設計,就自己陸陸續續裝修、瞎折騰了一個多月,花6萬多塊購置了8人座的辦公桌、電腦等基礎設施,就開業了。

我參考了陝西那家公司的定價,每天30元,包月598元。我可以提供的,最基礎的包括工位、電腦、Wi-Fi、空調、雪櫃裏的飲料、零食等等。

飛魚的假裝上班公司(一条授權使用)

我在社交媒體上發了開業訊息,沒想到第一天就有二三十人來諮詢。所有想來的人,我會先跟對方線上或者線下「面試」一下,進行一個篩選。

我不會給客人安排任何「崗位」與「任務」,但我希望對方是有事情在做,有上進心的,而不是在躺平擺爛。我要考慮到整個辦公室的氛圍,它不是一個網吧,如果你想來這裏面抽煙、打遊戲,那是不行的。通常聊一會兒我就能感覺出來對方適不適合,有一半以上的人我都會拒絕。

還記得開業迎來第一位客人的時候,我其實挺激動又挺忐忑的,你相當於重新交一個朋友,不知道合不合得來。那是一位年輕的男生,自由職業者,之前是做電商的,現在在做公眾號AI爆文。

他來的第二天,我剛好在做一個直播帶貨,賣肥料,只有我一個人在播。突然有一個賬號爆單了,必須要拉直播時長,不能下播。我找不到人輪換我,就問他要不要試試,我和他分錢。雖然他在那之前從來沒直播過,但也答應了。最開始他介紹產品還比較生疏,後來聽我說多了,也熟練起來了。

那天我們一共播了19小時,從凌晨5點,到晚上一兩點。因為這件事,我們也變得熟絡了起來。我發現他是一個憨憨的、說話很直接的人,同時也非常努力上進。

有的客人會自己「哄」自己上班,比如帶一個玩偶放在電腦旁邊,或者貼上偶像的海報。(一条授權使用)

目前為止我接待過大約15-20位客人,一般都是95後、00後,年齡相差不大:大部分是自由職業者,有自己的項目和業務要忙;有大學生,需要拍照假裝實習應付學校;年齡稍長的是一位89年的女生,之前是程序員,現在是自由職業者,在家工作效率不高,想來尋求工作氛圍。

我每天會在這邊處理自己的工作,時間比較長,一般是早上7點,到晚上12點。顧客來的時間沒有規定,他們一般是八九點來,和正常上班時間差不多,不用打卡上下班。

飛魚和「同事」聚餐(一条授權使用)

大家的關係,更像是「朋友」與「合作者」。我們每周一會打掃工位,每周二下午是休閒娛樂的時間,大家會一起去打桌球或者羽毛球,有時晚上下班後大家會一起去吃夜宵。有一位長期來的女生,後來找到工作離開了,大家都很捨不得。

我曾經收到一條惡評,說你太噁心了,連失業者的錢都要賺,30塊錢我不如去網吧、咖啡廳坐一天。但我覺得,假裝上班公司和咖啡廳、圖書館、自習室的最大區別,就是它有社交屬性。

我們這邊,每周我們會有一個類似頭腦風暴的會議,大家互幫互助,交流一下當下的問題或者困境,別人做的事情我們或許並不了解,但也可以聽一下,說不定能給一些建議。

我上一輩的人,比如我的父母,會有一種「休息羞恥」。他們一醒來就是想着要去賺錢,哪怕今天我去打個散工,我去哪裏幫忙做點事,也有個50、100塊,可以讓自己或者下一代有更好的條件,但如果我休息就是沒有錢。

現在很多人面臨着失業的焦慮,我希望大家來到這裏,看到很多和自己一樣的人,能夠接納現狀,減少自我批判,找回價值感。

開業幾個月來,我每個月成本是1500元左右,不用自己交租金和水電費,主要就是網費、硬件設施的損耗,還有飲料零食。每個月收入是3000多塊。算是收支平衡,不過硬件設施沒有那麼快收回成本。

雖然現在工位是供不應求的狀態,但我沒打算擴張。對我而言,我不打算靠這個賺錢,這不是一個投資,也不是一個創業項目,而是我個人喜好的一個嘗試。

假裝上班的兩年,我都在好好生活

叉燒在咖啡店假裝上班(一条授權使用)

叉燒,29歲,廣州,假裝上班兩年

我是從2023年初開始瞞着父母假裝上班的,沒想到一假裝就兩年了。

「叉燒」是我的網名,算是自嘲。在廣東,父母會對不成器的孩子說,「生塊叉燒好過生你」。剛開始假裝上班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的狀態就是塊叉燒。

但現在,我越來越對這種「沒房、沒車、沒班上的街溜子」生活感到自洽,也覺得這是當前和父母能夠和平相處的最好模式。

我大學是唸師範專業的,剛開始是真的想當老師,覺得會很有趣、很有意義、很有成就感,結果讀書後發現並不是這樣的。

我從小就想象自己長大後會很成功,在職場廝殺為高管,運籌帷幄年入百萬。所以大四的時候,我就開始往各個大公司海投簡歷,最終進入一家網絡大公司實習,畢業後也如願留在了網絡行業。

可大公司的工作並沒有想象中令人滿足:常常需要捂着隱隱作痛的胸口加班到凌晨;做任何事情都受限於沒用的KPI和別人的吩咐;在飯桌上要一杯接着一杯幹掉「敬」上司們的白酒;好幾次還被上司穿小鞋和pua……

我忍耐了兩年,辭了職,開始在五六家快消品、網絡大公司頻繁跳來跳去做「牛馬」,有的做半年,最多的做兩年。雖然不斷靠近大家眼裏「有出息」的角色,但我一直都不開心。我想我可能就是一個不適合上班的人,當時我經常摸魚或者偷溜,別人摸魚一般是在工位上玩手機或者電腦,但我必須下去遛兩圈。

真正決定再也不上班的契機,是2022年底感染了新冠。新冠是我出生到現在生過最難受的病,我的症狀比別人更嚴重一些,連續好多天都說不了話,頭也痛得要炸了。

那之後,我開始對人生有了新的思考,生命這麼短暫,我每天似乎做的都是沒有意義的事情。於是一解封,我就向公司提出了辭職。

叉燒打車遇到了每天假裝上班,其實在跑網約車的司機(一条授權使用)

從小到大,我一直住在家裏,父母對我總是事無鉅細地關心。我放棄當老師時,他們和我大吵了三四天;大學畢業時,爸爸曾打算安排我進熟人的公司上班;每次我辭職時,他們會比我還焦慮。為了不聽父母嘮叨,我在家休息了沒多久,就開始每天準時出門,假裝上班。

其實在休息的那段時間,我也面試了幾家大公司,差點就入職了其中一家。但就在入職的前兩天,我實在是確定,自己十分不想上班。我編不出任何藉口,只能回覆HR,對不起,我真的不想上班。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上過班。

我根據這家公司的情況,向父母編造了我假裝上班的公司的訊息:這是一家大型國企,崗位是策劃,工作時間比較自由,不用早起去打卡上班,早出門就說公司有事,晚回家就說公司加班。

左:帶着媽媽做的便當去公園;右:去寺廟上香。 (一条授權使用)

我每天吃完午飯才出門,有時去探探店,或者去公園、寺廟逛逛。但大部分時候,我會找個咖啡廳坐着,一邊發呆一邊喝咖啡。現在廣州悶熱潮濕的天氣,我常常會在咖啡廳待一下午。

我觀察到,咖啡廳裏,有越來越多年輕人拿着電腦,有的是在工作,有的像我一樣在假裝上班。更多假裝上班的人,會去圖書館,因為不用花太多錢。

為了假裝得更加真實,我會經常買一些東西,假裝是公司發的,比如最近端午節,我就提前買好了粽子。勞動節媽媽問我過節費發了多少,我不假思索報了300,媽媽很高興,說這家公司不錯啊,勞動節都有錢發,你要好好幹。有時候去外地旅遊幾天,我就跟父母說我出差,還會報備吃了甚麼,幾點回的酒店。

叉燒去超市買打折食品(一条授權使用)

剛開始假裝上班的幾個月,我有些焦慮迷茫,為自己每天在城市裏漫無目的地遊蕩感到可悲。但很快,我無意中找到了一個做外貿的小生意,生活充實了一些。父母至今都不知道我的小生意。按照他們的性格,他們會有很多顧慮,你一個單打獨鬥的女孩,做生意是件不穩定的事情。

外貿生意的收入,比之前的工資少了很多,但好在夠日常開銷,我消費不是很高,每天也就喝兩杯咖啡。其實剛開始我是完全接受不了的,拿慣了高工資,我覺得現在的數目太少了。但現在每個月都拿這麼多,都習慣了。

我覺得假裝上班不可避免的遺憾之一,可能是我沒有真心朋友了。別人都有工作,一部分人都已經結婚生子了,我甚麼都沒有,共同話題、目標都不太一樣,我不確定大家能否理解我。我假裝上班的事情,也一直瞞着所有朋友。

外出旅行時,叉燒會告訴父母自己在出差(一条授權使用)

雖然我直到現在也沒有找到人生的意義,但我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我從來沒有想過回去上班。

因為假裝上班的時候,我都在認真生活。吃飯是認真吃飯,喝咖啡是認真喝咖啡,在公園裏發呆也是認真發呆,完全回歸生活的本質。以前上班的時候,吃飯還要回客戶消息,是無法專心的。

叉燒在咖啡館認識了65歲的朋友玉蓮,叉燒幫玉蓮用優惠券下單飲料,教她網上購物,玉蓮帶給叉燒老家的花生和竹筍乾,陪她逛菜市場。(一条授權使用)

之前我在意所有的東西,上司、公司、父母、陌生人的眼光、社會關係……現在我除了在意父母的嘮叨,其他都不在意了。我有了很大的轉變,算是佛系了很多,甚麼都淡淡的,甚麼都無所謂,我很高興自己現在是這個樣子。

有的人會說,我這樣會和社會脱節。但我覺得,我難道不是和社會連接得更緊密了嗎?我想看社會哪一面,我就去實地看就好了。如果整天在辦公室裏,只能看到同事。

也有人會說,我這樣是逃避,是欺騙父母,但我覺得,這是目前我和父母融洽相處的最好方式。父母因為我有一份幹了兩年的穩定工作而高興,我也因為自由地過了兩年喜歡的生活而高興。

【延伸閱讀,更多殘酷職場現實】

「係愛定係責任?」每朝起身返工不只因為窮 10大原因錢只屬其一

+20

成長|努力有回報?總會飛黃騰達?22歲曾相信4件事 原來太天真

+12

【本文獲「一条」授權刊出,歡迎關注:https://www.facebook.com/yitiaotv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