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種病毒殺入社區 理大學者分析全球三大變種威脅

撰文:藺思含
出版:更新:

可減弱患者抗體和疫苗保護的南非變種經專家學者確認已經流入香港社區,形成本地傳播。離香港不遠的印度,變種病毒或催生了海嘯般的第二波疫情,單日新增確診個案逼近40萬。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變種病毒,香港面臨的形勢有多嚴峻?
香港理工大學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蕭傑恒博士接受《香港01》記者專訪,剖析目前疫情狀況及各個變種之威脅。

自疫情爆發以來,蕭傑恒博士及其團隊通過基因排序追蹤本港病毒傳播鏈,他指出,目前對香港巿民而言最大威脅恐怕為已經在社區傳播南非變種B.1.351。上月16日,一名住在佐敦的印度裔男子檢測出該毒株後,又有一名菲傭(無旅行史)查出基因排序完全一致的病毒株。

感染南非變種病毒的29歲印裔男患者,曾在尖沙咀華美達華麗酒店檢疫。(廖雁雄攝)

南非變種流入社區 像定時炸彈「隨時會爆」

蕭傑恒解釋,最初以為兩位感染南非變種的患者之間活動範圍並無交集,因此只能是通過人際傳播。而患者身上檢測出的病毒,即便隔了兩代、三代甚至四代傳播,其基因排序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無法確定兩名患者之間究竟相隔了多少代傳播。「究竟怎麼樣可以找出這些人呢?這些人在社區裏都去過哪些地方?」——這些令他最為擔憂。但如今发現兩位患者均到訪東湧同一家餐廳,其實是「好消息」,意味著「能找到傳播鏈」。

即便如此,面對該變種仍不可放鬆警惕。

相比此前在香港造成感染的「尼泊爾系」病毒株,南非變種擁有能夠削弱抗體免疫力的E484K突變,經研究發現可以突破有感染史患者的抗體以及疫苗保護,加上N501Y突變令其傳播力比一般病毒高出50%,被世界衛生組織定性為「關切變種」(variant of concern)。

蕭傑恒博士及其理工大學團隊通過基因排序追蹤本港病毒傳播鏈。(黃舒慧攝)

「會不會變成第五波呢?這是絕對有可能的。」蕭傑恒形容,如今這個流入社區的南非變種「就像是定時炸彈,隨時會爆。」

回顧去年11月第四波疫情的跳舞群組,源頭的病毒株其實早在去年10月1日已經第一次檢測到。「我們當時就已經開過發布會,(說)找到一個新的病毒株流入社區」,最初這一兩宗尼泊爾病毒株個案形成社區小型傳播鏈,但因為當時未能解決傳播鏈,「誰知道碰到跳舞群組,就有一個大爆炸,導致第四波疫情直到今時今日,我們才慢慢走出。」

4月30日,東涌映灣園第11座封區檢測,400戶居民須撤離檢疫21日。(梁鵬威攝)

印度及英國變種或削疫苗功效

另一個令人憂心的印度變種B.1.617,雖然既沒有降低抗體免疫功能的E484K突變,也沒有使傳播力加強的N501Y突變。但取而代之的,是兩個預期會減弱抗體免疫能力的突變。當中,E484Q與E484K位置相同,電腦分析預估兩者的功能亦相似。而另一突變L452R所處的位置,恰恰是人體內抗體攻擊病毒的位置,「如果在這裏出現突變,情況就像E484Q一樣,讓中和抗體無法有效的與病毒結合,使病毒可以逃脫。」兩種突變加在一起,對疫苗的保護性可能是雙重打擊。

但蕭傑恒補充指,相關理論還沒有實質的科學證據支持,因此世衛目前只將其視為「調查中變種」(variant under investigation)。

此外蕭傑恒提醒,英國變種B.1.1.7最近也被發現出現E484K突變(此前存在的N501Y、P681H等突變主要增強了病毒的傳播力),因此也可能變得像南非變種一樣弱化抗體免疫能力。

阿斯利康疫苗因價格低廉深受中低收入國家青睞,但它可能難以抵禦南非變種。(AP)

入境限額須檢討 基因排序須加強

面對來勢洶洶的變種,蕭傑恒認為首要的是禁飛,政府現在採取的禁飛熔斷機制、無限期停飛印度航班等都是正確的措施。然而,需要提防的不僅僅是病毒發源地,政府需要整體檢討每天入境的限額。「我們現在是太平盛世,但你看到所有地方(的疫情)都在反彈。」

上周二(4月27日)韓國衛生當局宣布在過去一周內確診共86宗包括英國、南非和巴西變種病毒的個案,當中52宗為本地個案;日本政府則在上周一(4月26日)稱檢測出21宗印度變種個案;而新加坡衛生部亦於上周表示確診7宗英國變種及1宗南非變種案例——「周圍都在反彈的時候,我們(的處境)其實很高危。」

東涌映灣園悅濤軒11座一名外傭確診變種新冠肺炎病毒,東涌多個地點被納入強制檢測,5月1日大批東涌居民及外傭在東涌站檢測車前大排長龍,等待檢測。(讀者提供)

蕭傑恒指,若回顧第三波或第四波疫情,會發現在本地疫情加劇之前都曾出現過單日輸入個案的數字增長。一旦輸入個案超過20宗,對本港政府而言便是一個危險「信號」,變種病毒「有機會突破防線,流入社區」。他解釋稱,隔離酒店作為防疫第一道防線,檢疫和衛生條件顯然不如醫院,個案流入社區「一點也不出奇」、「遲早會發生」。

此外,如果政府能夠擴大基因排序工作規模,也會對斬斷病毒傳播鏈有很大幫助。假設真的有個案流入社區,根據基因排序的資料庫,就能很快知道哪個輸入個案的病毒株基因最吻合,不會像這次這樣找不到流入社區的個案。

蕭傑恒表示,現實基因測序尚不屬於常規防疫對策中,由於成本和時間關係,衛生防護中心不會每個個案都拿去做排序,至於幾間大學實驗室則各自都有做一些基因排序工作,但樣本可能重複,有些樣本或者根本沒人做。如果在關鍵時刻,衛生署以及各間大學實驗室能夠系統性的分工,便能最快檢測出關聯個案從而追蹤、截斷傳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