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和遏制『台獨』」首入黨章 習近平想對台灣說什麼?

撰文:張鈞凱
出版:更新:

10月22日中共二十大閉幕,會上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共修改50處,其中總綱部分修改37處,條文部分修改13處。除了備受矚目的「兩個維護」之外,「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與「全面精準、堅定不移貫徹『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針」兩條雙雙寫入黨章。

在二十大開幕前夕,中共對台將祭出什麼新舉措,引起外界多方猜想。除了如同《香港01》預料「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寫進政治報告之外,另一個較受討論的傳聞,則是修改黨章可能寫進「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說法。不過最後出現在黨章修正版本的,卻是「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兩相落差背後究竟意味着什麼?

為統一目標設定階段性行動

事實上,在二十大通過修正案之前,中共黨章原來就已載入由鄧小平提出、江澤民總結的「黨在新世紀的三大任務」,即「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和「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如今寫入「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無疑是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設定了更為具體的階段性目標,向着最終目標再往前推進。

10月22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通過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新華社)

黨章修正出爐之後,可以看到西方和台灣方面的一些反應。有學者認為,「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這樣的表述,雖無表明統一台灣的具體行動或時間,但反映了中共更關注台灣問題國際化,以及外力介入的風險,表示兩岸關係將進一步緊張。

當然也有完全相反的看法,有的學者則認為,「反台獨」的論述並不新鮮,實際上沒有改變任何政策,不會對台灣構成更大的「威脅」。還有類似的學界觀點,認為中共黨章修正的涉台內容,「象徵意義大於實際」,只是給中國大陸內部交代的一個「姿態」。

從這兩派意見看得出來,經歷了包括俄烏戰爭、佩洛西(Nancy Pelosi,台譯作裴洛西或波洛西)訪台後解放軍「圍台」軍演等地緣形勢的巨大動盪,西方世界和台灣對於北京在統一台灣問題的態度陷入了截然不同的兩種認知、互相拉扯,更體現在台灣內部對於兩岸關係的立場撕裂。簡單來說,眾人都已體察到「緊迫感」,但對於「統一」的發生與否,依舊抱持着半信半疑的想法。

不只宣示立場還要展現行動

有一個值得反思的細節,在於二十大開幕之前,無論是西方還是台灣關於中共新一屆政策方向或人事佈局的種種猜測,最後的結果都證明失準。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便如同台灣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所反思的,外界往往陷入了「自我說服的邏輯」。

習近平開啟第三任期,「統一台灣」將成其繼反腐、脱貧之後的新主軸?(新華社)

換句話說,就是用着自我想像或自我期待的方向,去套用在中國共產黨的身上。而這個問題對台灣來說恐怕更是「致命」的,因為一旦進入「自說自話」的認知陷阱中,就相當有可能對台海關係產生嚴重的誤判。因此,在理解黨章修正的字句及其意義時,還是應該要充分認識到中共的語境邏輯和內在脈絡,才能實際抓到其展現出來的訊息。

楊開煌進一步回答《香港01》記者的提問,他解讀「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寫進黨章的用意,就是要告訴大家解決台灣問題已經放在黨中央的議程裏面。他認為,習近平第一任期「反腐」,第二任期「脱貧」,照這個脈絡來看,第三任期的主軸很有可能就是「統一」,「台灣真的要想一想,怎麼來應對馬上要遭遇到的變化」。

國民黨前副秘書長、長期擔任該黨大陸事務部主任的張榮恭,他的見解或可作為楊開煌說法的進一步補充。張榮恭拆解的「反對」和「遏制」兩個用詞的不同意義,指出「反對台獨」是立場的聲明,而「遏制台獨」更是行動的表現,當「兩個維護」確定寫入今次中共黨章修正之後,「兩岸關係不會這麼簡單的一直擺在那裏」。

結合兩人的論點,基本已經可以看出「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這句話現身於新版中共黨章之中的深意了:從2017年十九之後的五年,再往後看2022年二十大之後的五至十年,無論是國際形勢還是台海情勢的情況已完全改變,中共不只停留在立場宣示,還進一步強調已做好要「動手」的準備和佈局了。

隨着國際和台海形勢變化,中共對台或將從立場宣示進入行動表現。(台灣總統府)

「黨章的生命力在於執行」

與此同時,還要看到「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在黨章之中的位置,緊接在「全面精準、堅定不移貫徹『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針」這個新表述的後面,等於也是宣告了「兩制台灣方案」,以及第三份台灣問題白皮書之中以「台灣特別行政區」為指向的「統一後」治理藍圖,已是今後中共面向台灣箭在弦上、蓄勢待發將啟動的新局。

中共黨章通後之後,內地官媒新華社10月26日發表了《〈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誕生記》,其中有一句容易被忽略卻需要受到台灣方面格外重視的文字:「一分部署,九分落實。黨章的生命力在於執行。」也就是說,黨章不僅反映了中共中央對形勢的判斷,也是因時制宜應對眼前和未來嚴峻問題給出的政策方向,關鍵在於行動。

中共二十大從政治報告、人事安排到黨章修正,不少人都看出了「鬥爭」在其中扮演了「主旋律」的角色。正如楊開煌和趙春山兩位台灣涉陸專家所言,習近平時代所謂的「鬥爭」,意味着「敢作敢為」的精神面貌,以及一旦確定目標之後,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必將砥礪前行的行事作風。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待「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短短十餘字卻已明確透露了中共接下來在解決台灣問題上的「鬥爭」,將隨着局勢的動態發展,尺度和力道都將越來越大、越來越直接、越來越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