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不平捲不起:中國年輕人「四不」成潮流 困境「香港化」?

撰文:蔡苡柔 鄧峰 鄭寧 羅保熙 林芷瑩 陳進安 陳鄭為
出版:更新:

今年4月,4名內地青年在知名景區張家界服毒後跳崖身亡,震驚社會。5月、6月青年就業困難成話題,青年失業率20.8%寫下新紀錄,「中國青年的困境」在今年上半年成為熱議話題。畢業季到來,內地今年再有爆量1158萬大學畢業生,料失業率7月恐再攀高。

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年輕人在躺平還是內捲(過度競爭)間反覆尋找立足點,他們面對的問題有共通性,也有獨特性。貧富懸殊、階層固化,是美國和許多西方國家也都面臨的問題;從獨特性來說,海外許多國家用一兩百年時間走過的工業化、城市化之路,高度濃縮到內地數十年的周期中,勢必容易帶來各種社會轉型和發展的問題

內地青年慘過香港?

《香港01》此前分析,某種程度上講,今天內地許多年輕人的困境和香港年輕人有相似之處。多年以來,香港年輕人所遇到的高房價、高租金、貧富懸殊、階層固化的問題,讓一些內地年輕人既同情香港年輕人的困境,又慶幸生活在內地目前尚不至於壓力像香港那麼大。

↓點擊睇片:中美青年|鬥慘新世代?「啃老」不分國界 負債纍纍是常態

過去一段時間裏,與香港經濟增速低位徘徊和年輕人收入裹足不前不同的是,內地經濟一直保持較高速度增長,許多人的收入基本上每年都有增加。但隨着近些年內地大城市高房價、高租金問題的不斷加劇,並疊加三年疫情對於經濟民生的衝擊,許多內地年輕人是出生以來第一次切身感受到經濟下行的寒意。

內地畢業大軍「捲」到香港 申請港校碩士爭崩頭:像等被撈起的魚

史上最難畢業季爭飯碗 內地名校大學生搶當機場驅鳥師、入殮師

躺不平,捲不起:中國青年自嘲成「45°」

什麼樣的詞彙最能代表現在年輕人的樣貌呢?標榜不戀愛、不結婚、不買樓、不生子的「四不青年」成為「潮語」,引起官方關注;四不青年被許多媒體標籤為「青年完全躺平的」證明,但《香港01》採訪超過6位青年,他們認為自己是卡在躺平和內捲(過度競爭)的45°青年,在中國經濟增長放慢的同時,努力尋找自己的立足點。

在內地網路龍頭企業(俗稱:大廠)就業的北京青年Joy就透露,自己身邊的年輕人「躺平」只是嘴上練練,「真的會完全不care世俗眼光,完全得過且過的那種人,好像我身邊真的沒有碰到過」,Joy觀察,身邊的人偶爾嘴上說捲不動了,但加起班來,一個比一個拼。

過去大廠曾經是內地年輕人擠破頭想進去的夢幻工作,Joy卻認為,內地網絡龍頭企業已經走過開疆闢土的時代,「大家還蠻普遍的認識到了,時代的一個紅利已經過去了」,但在內地青年失業潮下,大廠仍是一項較優的選擇。

困在「大廠」危城裏的中國青年: 進去的人上不去,外面的人想進來

北京,夜晚燈火通明的辦公室。(視覺中國)

另外,隨著尋找工作日益艱困,年輕人紛紛轉向追求「鐵飯碗」,考取公務員成為他們的新目標。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的報名人數超過250萬人,同比增長了24%。

在這250萬人中,有一部分被稱為「全職兒女」,受到外媒和內媒的關注。他們脫產後寄居父母生活,同時保持學習,嘗試找到職業目標、考公務員考研究生,但也有部分「全職兒女」還在思索人生的下一步;亦有「全職兒女」一畢業後就因大環境就業艱難,待在家中領父母的「薪水」。《三聯生活周刊》曾評價「全職兒女是讓人尊嚴盡失的一份工作」。

全職兒女分享生活日常:

《香港01》則採訪「全職兒女」小李,她認為,「現在就業環境艱難,為什麼全職兒女不能成為一種職業?既能照顧家裡,又能給父母帶來情感安慰,還能在沒有就業壓力的環境裡自我提升。」

青年問題 恐釀政治問題?

針對青年失業問題,上海財經大學校長、知名經濟學家劉元春發出警告:「青年失業問題不單是一個周期性的問題,而是系統性的問題、趨勢性的問題。 我們判斷,今後青年失業難題可能會持續10年,短期內會不斷加劇。倘若處理不當,將會引發經濟領域之外的其他社會問題,甚至成為政治問題的導火索。」

中國青年就業形勢艱難。(資料圖片)

《香港01》曾撰文分析,嚴格地說,青年失業問題會否持續10年,尚難判斷,但風險不能排除,尤其是在青年失業問題已經十分突出的當下,應該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勿讓青年失業問題愈演愈烈。

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宗弘則分析,中國青年中非985畢業、比較底層的大學院校生會是對現狀不滿反應最有感的一群,「我的理解上,「白紙運動」的學生群體,大多來源於此。」

01專訪|「躺平」非中國特色 學者分析:內地青年四種碎裂化樣貌

中國國內多間大學等發起「白紙行動」,悼念烏魯木齊火災及控訴動態清零政策。2022年11月28日,中環、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亦先後有人舉起白紙示威,聲援內地示威的活動。(梁鵬威攝)

此外,也有不少中國青年在疫情之後選擇「潤」(run,跑)出國,尋找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留美十年女博士不願回中國發展 言論自由對學術研究更有利?

中美青年鬥慘?

類似中國青年的世代困境同樣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上演。Netflix美劇《齮齕人生》(Beef),這部充滿黑色幽默的劇集於今年4月初放映後在全美各地引起熱話,尤其是千禧世代,其背後反映的更是新興的美國夢的再詮釋和變化

美國千禧世代開始步入中年,在職場打拼的日子卻遇上金融海嘯、新冠疫情等,被喻為「最不幸的一代」。 隨着通脹升溫和生活成本上漲等影響,較年輕的美國人搬回他們父母家中居住,程度已直迫1940年大蕭條結束後。
搬回家啃老成風 美國「最不幸」世代看錢不再一樣?

另一個更令年輕人頭痛的問題是,據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資料顯示,美國「千禧一代」於去年第四季的債務總額超過3.8萬億美元,較2019年底增長27%,增幅是所有年齡段中最大的。

為應對高額房租和樓價問題,不少美國人選擇住到車裡。(Getty)

跟千禧一代有不少相似之處,剛踏入職場的美國Z世代對薪金報酬顯得更加著緊,不但不滿意現時的薪金水平,也渴望大幅加薪。這是因為他們的成長過程中,親眼見證上幾代人在經濟衰退下為錢而煩惱;而他們如今已經投身社會,面對自己未來經濟不穩定的時期而擔憂。

美國千禧一代和Z世代所面對的經濟大環境是此前幾代所未見的嚴峻,以致有人形容他們是美國史上「最不幸的一代」,跟中國青年一樣面對經濟、生活難題,努力在迷惘中找方向。

中國失業率多少?青年失業率多少?

國家統計局6月15日發布5月份失業率數字,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但是青年失業率持續高企,16至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20.8%,再創有紀錄以來新高。當局表示,青年失業率持續高企,目前16-24歲青年人當中失業的總共有600多萬人。

中國究竟有多少年輕人失業?

《財經》旗下的「財經十一人」把16到40歲的人口視作青年,推算現在全中國約有2500萬到3000萬青年失業
數據分析疫情三年(2020年到2022年)1500餘萬新畢業生當年沒有找到工作;2500萬青年遭遇失業;1400萬青年農民工失業返鄉。該文基於這三個領域的測算,認為「疫情以來大約共新增了5400萬左右青年人失業人口」。但排除如網約車司機、外賣騎手、快遞員等靈活就業人群大規模激增,故推算約有2500萬到3000萬青年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