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筆記|六載跨境志,一朝清華夢

文: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元朗信義中學尹浩然校長
少年心事當拏雲,以己所學,科技興國
以人文情懷,擴闊科技眼界
每日,難以計數的跨境學童往來穿梭中港兩地,我們可曾細察他們眼眸深處,是否藏著未被讀懂的夢想?倘若您能窺見,想必會與我一樣,從中思索香港教育制度的優勢、育人之意義,以及教育在國家大局中的分量。這些跨境學子每日奔波往復,或許是為了追尋心中星光:以豐富的經歷構建生涯藍圖,在歲月中雕琢更好的自己,待他日報效家國。就像我的學生譚子杰,六年來以堅定的意志,在元朗信義中學找到心中星光,成功尋夢,甚至在公開考試成績揭曉前,已獲亞洲第一學府清華大學錄取,用行動詮釋了何謂「少年心事當拏雲」的追夢之路。

以人文情懷,擴闊科技眼界
與子杰的師生緣起,結於四載前疫情籠罩時期。當時我兼授中二跨境生歷史,與子杰以網課相連。今日回溯,點滴往事歷歷如昨。子杰常笑言,「校長曾說,『看懂過去才能預見未來』,他把史料記載的事件演化一幕幕躍然紙上的故事。那些課堂不僅是歷史知識的傳授,更是讓我鑑往知來的底氣,使我擴闊科技眼界,留意世界各國的演化與近代中國科技發展,思考可如何加入人類進程於未來發展之中,成為人文關懷與科學交融的啟蒙。」當年片語,竟在其心中開花:待升讀高中選修理科後,他愈發領會歷史脈絡與科學發展的千絲萬縷,潛心塑就「以科技回應時代」的志向。「我望以己所學,在醫療與航天領域報效國家」—— 這番言語,恰是少年胸懷天下的赤子之聲。
校園經歷,潤物無聲,都是生涯規劃的維他命
生涯規劃是一個不斷了解自己與反思的過程。對子杰而言,學校匠心營造之創意氛圍,早已如春雨潤物;追溯靈感之源,原來早在子杰每日從校門至課室的短短路程。「校園處處可見科技創意之光;校園走廊與角落常展示STEAM 博覽之佳作,其蘊含的創意與社會關懷、「以科技回應民生需求」的獨特視角,深觸我心。」另外,子杰曾參與香港科技大學和數碼港舉辦之創新科技比賽STEM+E Competition。他與團隊成員深諳「醫療資源緊絀」乃香港社會的顯性痛點,常規巡房體系需以科技賦能——「我們以面部識別技術,提出醫院自動巡房方案,冀減少因護理人力不足引致之延誤」,此創新方案榮獲全港第三名,亦讓他更確立未來發展之志。本年度元朗信義與航天科研機構深度合作,子杰得知學弟學妹有機會親自組裝人做衛星並於年底發射至太空,欣然接受邀請加入學校衛星編程與操控的顧問團隊。他深入研習衛星材料選取、軌道精密計算等知識,並透過衛星影像探索氣象領域之奧秘。「與學弟學妹交流、修正細節,感謝學校的高度信任,亦為我帶來成就感與信心。」另外,子杰在比亞迪考察活動近距離見證自主研發的「刀片電池」,領略內地科技企業之雄厚實力,深受震撼,「從那一刻起,我更想投身科技領域,以所學貢獻國家發展;我跟我的『夢飛翔』導師分享我的志向,老師亦依據我成績與特長,以她的豐富經驗為我提供個人化的職涯建議。」點點滴滴,聚沙成塔,都是生涯規劃的維他命。
與學者同行,在巨人肩膊上窺見學科之真善美
眼見近年大學退學率持續不下,我們與教學有心人共同努力,讓信義學生對學科有「超文憑試層次」的認知。於是,我們廣結不同範疇不同地域的學者,制訂「與學者同行」計劃,讓學生站在巨人肩膊,窺見也品嚐學科之真善美。子杰過往亦有曾參與「與學者同行」,並沉浸其中。「我聽得最津津有味的莫過於由香港城市大學數學系羅永昌教授分享的概率學講座,縱使部分內容對當時稚嫩的我深奧難懂,但卻猶如一把鑰匙,開啟自己拓展學術視野之全新門徑,以往學習的數學公式、物理理論,將是明日推動航天工程的齒輪,使其仿若置身全新之知識殿堂,點燃思維之火花。」登高方可望遠,學生需要的就是這些成展的點撥。
清華取錄,交叉工程,報效國家
子杰憶述,自幼家人與師長常提及清華,譽之為『世界頂尖學府』」,這番話仿若熠熠星火,於其心底播下嚮往之種子。論及清華與香港各大學之異同,子杰認為清華校園彌漫著濃厚之學術氛圍。「能進入清華者,皆為萬裡挑一;學校邀請到數年前循此計劃入讀清華法學之校友,詳細介紹清華風貌,並傾囊相授歷屆錄取的寶貴經驗,指引前行。」於申請清華之關鍵時期,「校長與老師們著意為我培訓面試技巧,細緻入微地指導我,十分感恩。」
子杰於文憑試放榜前已獲清華大學取錄,修錄「交叉工程」。據子杰所言,交叉工程融合機械設計、人工智能與生物醫學的前沿領域,並非傳統工科的簡單疊加:「它要求同時掌握機器人控制算法、醫療影像識別等跨領域知識,而我希望我可以香港青年視角,為國家醫療與航天領域的交叉創新提供多元思路。」他希望理解國家科技佈局,為國家推動醫療科技創新意念,例如畢業後投身智能康復機器人研發、遠程醫療系統優化,為行動不便的市民提供更便捷的在家問診,甚至加入國家重點實驗室,驅動國家醫療科技創新。作為一個跨境生,來港尋到心中之光,再回國內頂尖大學續夢,將來以己所學報效家國,是中國人的情懷、底氣,更是光榮。
教育,就是讓下一代敢於有夢的志業
以教育為志業的同行者都明白,單憑考試與講學不能製造人才,而只有刻意為他們安排的經歷以及真心真意的點撥才可以成就人才——對未來有信心,抱負,進而愛己愛人,以己所學,報效家國社群。這就是教育之心。我相信每位跨境生、每位學生,眼內都藏著對未來的期盼,心中都有屬於他們的光芒。為人師者,堅信有教無類,人人便可成才。子杰之故事,從夢想萌生到付諸實行,以自身經歷證明心懷鴻鵠之志,善於把握機遇,付之以不懈努力,必能在追夢路上綻放絢爛光彩;如此,則讓一代必更勝一代。
作者簡介: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元朗信義中學 尹浩然校長
香港大學文學士、香港中文大學學位教師教育文憑,香港大學哲學碩士。堅信教育是一門「本於過去,盡在當下,開創未來」的崇高志業,以「優越有愛,關懷求義」為個人發展理念以「成為國際化的津貼中學,培養學生成為有國民底氣的國際人才」為學校發展目標;與學校團隊一起為年青一代作鹽作光,讓一代更勝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