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嚴重腹瀉很快沒事還是患癌?若遇血便黑便7狀況勿輕視

撰文:中天新聞網
出版:更新:

假期之後,許多人出現「拉肚子」、「腹瀉」症狀,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吃壞肚子造成,若出現7狀況,應立即就醫,同時列出8大腹瀉原因。

台灣肝膽腸胃科詹宜學醫生在Facebook分享,如果是吃壞肚子的「急性腸胃炎」不需要太緊張,只要調整飲食,再搭配藥物治療,幾天後就會痊癒。而大便型態變軟、不成形,以及每天排便次數增加,就是「腹瀉」。

相關文章:腸胃炎|又嘔又肚瀉好痛苦!營養師推7大飲食重點低纖維且易消化

+6

造成腹瀉原因

1. 急性腸胃炎

因細菌或病毒感染而造成的症狀。細菌感染包括沙門式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也可能造成血便;病毒感染則像是諾羅病毒、腸病毒、腺病毒等,還會出現感冒症狀。

2. 藥物影響

部分藥物副作用會造成腹瀉,抗生素是常見原因之一,若是藥物影響,通常停藥後就會改善。

3. 食物影響

除了感染,食物太油膩、太辣、太重口味,會因為滲透壓的因素造成腹瀉外,對食物的過敏反應,也會造成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而腹瀉。

4. 消化器官腫瘤

胃癌、胰臟癌、小腸癌、大腸癌,都有可能造成腹瀉、血便。

5. 腸躁症

造成原因目前不是很明確,不過基因、食物、心因性都是目前可以解釋的。

6. 內分泌功能異常

甲狀腺機能亢進常造成腹瀉,其他諸如神經內分泌腫瘤也可能造成長期腹瀉。

7. 自律神經失調

當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功能失去平衡,副交感神經過度活躍時,也可能造成腹瀉。須藉由運動、休息等方式調節自律神經的平衡。

8. 免疫系統功能異常

自體免疫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IDS)、化學治療造成的免疫力低下或腸黏膜的受傷等因素。

詹宜學提醒,腹瀉時飲食應清淡,避開太油膩、重口味食物,也不宜過量吃太飽;補充足夠的水分、電解質,若要喝運動飲料,建議稀釋後再飲用,太甜的飲料反而會使腹瀉更嚴重,除此之外,也可以補充對腸道菌群失調有幫助的益生菌。

另外,詹宜學示警,一旦出現血便、黑便、黏液便、發燒、腹部疼痛、持續嘔吐、持續腹瀉超過一週,經藥物治療,依舊未見改善,務必盡快就醫,接受進一步的治療與檢查。

【延伸閱讀,更多銀髮保健養生建議】

腸炎|便血頻肚屙或潰瘍性結腸炎 8大症狀似腸胃炎延醫可致命!

+2

癌症|早期癌症並無明顯徵兆!6大常見癌症早期警號及早察覺

+6

延伸閱讀:

寒露到天氣轉寒!陽氣收斂「容易腹瀉」 專家提醒「注意腹部保暖」

【本文獲「中天新聞網」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