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和話你知|世界盃大熱假日運動員出沒 突然過量運動易肌肉拉傷

撰文:醫師Easy
出版:更新:

最近世界盃盛事成為城中熱話,足球熱潮席捲全城,在疫情之下的運動賽事更能勾起大眾的運動意識,於週末休假時約上一眾好友三五成群一同運動。然而,平日缺乏鍛鍊但在週末時一口氣做大量劇烈運動的「假日運動員」,一旦突然過量運動或姿勢錯誤可能會增加受傷風險。養和醫院骨科專科高兆祺醫生提醒做運動時必須量力而為,特別是平日少運動的人士,更應循序漸進、做足熱身。

高強度運動增受傷風險 正確技巧、心肺功能同樣重要

高兆祺醫生指出,平日缺乏運動的上班族大多長期維持坐姿,以致肌肉力量變差、耐力減退和失去柔韌性;假日時,在熱身不足的情況下進行帶氧運動(即運用到心肺功能、使心跳呼吸加速的運動),如果過量運動,而本身不幸有隱性疾病如隱性心臟病,心臟超出負荷,更有可能誘發心臟病發,嚴重者甚至會致死。

「假日運動員」平日做運動的頻率低,可能一星期甚至數星期才做一次運動,缺乏正確技巧、基礎心肺功能欠佳,肌肉耐力亦不足,因此容易超出身體承受上限,增加受傷風險。以足球為例,由於是涉及全身肌肉的高強度帶氧運動,亦是一門團體競賽運動,多肢體碰撞,潛在的受傷風險相對單人運動高。足球同時是集各種盤球、傳球、射球等不同技巧於一身的運動,若技巧的純熟程度或基礎訓練不足,加上心肺功能較差、肌肉耐力不夠的話就會較易出現疲累、心有餘而力不足因而判斷錯誤的情況,更容易造成運動創傷。

解構 3 種常見運動創傷 緊記「RICE」口訣作緊急處理

高醫生指出,常見的運動創傷包括肌肉拉傷、骨裂、韌帶受傷。

肌肉拉傷是指不同組別的肌肉,有規律地交替收縮和放鬆時控制失準,導致部分肌肉纖維撕裂,嚴重者或造成出血腫脹。

骨裂是過度運動下令骨頭因承受過大壓力,而出現裂痕,常見原因包括在意外中骨頭受到突然而猛烈的撞擊而骨折;或者長時間持續重覆某些動作,例如每天在硬地長跑,便有可能導致疲勞性骨折(Stress Fracture)。

韌帶受傷是連接骨頭與骨頭的韌帶遭受猛烈拉扯導致撕裂,常見韌帶損傷的位置包括足踝關節外側、肩膀關節或手指關節,嚴重的可能導致關節移位(即甩骹)。例如當守龍門的球員用手撲救衝力強勁的射門,便可能出現手指關節韌帶受傷甚至甩骹的情況。

以上的運動創傷可透過「RICE」方式初步處理軟組織及骨頭的傷勢。

Rest(休息):當遇到運動創傷時,需即時停止運動,讓受傷的組織得以休息,以免傷勢惡化和加劇痛楚。人體的軟組織及骨頭的輕度受傷一般可以透過休息得以紓緩或復原。

Ice packing(冰敷):針對發炎反應,以冰敷形式去紓緩局部位置的血管過度舒張帶來的腫脹及疼痛,鎮靜患處。

Compression(包紮):利用彈性繃帶、護膝、護腕或護踭等工具保護患處,減低腫脹和痛楚。

Elevation(抬高):是把患處抬高,將體液引離受傷位置以減少腫脹。

3 招預防運動創傷

根據高醫生所指,除了足球、籃球等高強度而又多肢體碰撞的運動外,一些注重裝備及技術的運動,尤其是攀岩、滑水、滑雪等,「假日運動員」平日很少接觸此類需要多組肌肉協調的運動,更容易出現運動創傷。

要預防運動創傷,可遵從以下方法:

1. 每星期進行至少兩次基礎訓練,可以是透過漸進的帶氧運動,持之以恆,提升心肺功能,加上適當的負重運動訓練提升核心肌群的耐力和肌力,每次 45 分鐘至 1 小時。

2. 量力而為地進行運動,適可而止。要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上限,不要貪一時之快勉強進行過量運動。

3. 運動前要先做足熱身運動,伸展肌肉增加肌肉彈性和柔韌程度。當感覺到自己的額頭微微出汗,手腳變暖或出汗的狀態為之熱身足夠。

高醫生分享曾經遇過的運動創傷個案,一位病人平日雖然有運動,但從未接觸過攀石,因而看輕此運動的難度和強度,熱身不足,加上沒有適當防護,腳落地時扭斷膝蓋前十字韌帶。

除了運動創傷外,高醫生提醒,「假日運動員」面對的另一風險是容易中暑,缺少運動會令身體調節體溫及出汗功能較弱,特別當夏天做劇烈運動或者在冬天穿著過多保暖衣物做運動,身體只顧出汗降溫而未有留住足夠水分和礦物質,便會容易導致脫水和中暑。

生活繁忙的都市人平日欠缺時間進行運動,「假日運動員」在追求健康的同時,亦要注意安全,在有足夠準備的情況下進行運動,預防運動創傷。

以上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