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衛生|眼不見為乾淨? 一文盤點廚房5區域最易藏污納垢!

撰文:浩賢
出版:更新:

廚房是處理食物的地方,時常保持衛生才能遠離疾病。不過想擁有一個潔淨的廚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高溫、潮濕加上有食物殘渣,廚房是細菌滋生的絕佳環境,一但忽略清潔,隨時導致健康危機。如果想避免有害細菌潛伏在你的廚房中,就要小心留意以下5個區域!

廚房常見3微生物滋生 或引發食物中毒、腸胃炎

廚房若沒有保持清潔,很有可能會滋生病菌,隨著飲食、飲水影響健康。在醫學上,家中常見的環境微生物包含:

- 金黃色葡萄球菌
- 大腸桿菌
- 鏈球菌

廚房的這5個區域最易藏污納垢!

1. 雪櫃的新鮮食物儲存格

早在2021年美國國家衛生基金會的研究就指出,蔬菜儲存格是「廚房中細菌最豐富的地方之一」,能找到沙門氏菌、李斯特菌、酵母菌和黴菌。而肉類儲存格亦同樣糟糕,含有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

為避免交差感染,基金會建議,肉類、海鮮及蔬菜分別存放到不同的儲存格,並每周進行一次深度清潔。在進行清潔時,應先取下儲存格,然後用乾淨的海綿或布配合溫和的清潔劑和溫水進行清洗,記緊要等儲存格徹底風乾才可放回雪櫃。

至於如何防止細菌滋生,德雷塞爾大學烹飪藝術和食品科學項目主任 Rosemary Trout 就表示,雪櫃內的溫度應時常保持在 5 ℃ 或以下,因為低溫會減緩細菌的生長。

2. 廚房水槽

眾所周知,廚房水槽被是廚房中最危險的區域之一,因為無論是熟透還是未煮熟的食物殘渣(尤其是生肉)的都會匯聚到這裏。若長期欠缺清潔,水槽中的微生物有機會形成生物膜,其中的細菌更有可能導致你持續咳嗽、感冒甚至耳朵感染。

生物膜不單會傳出難聞氣味,其中更可能包含李斯特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退伍軍人桿菌等多種細菌。更有報道曾指出,生物膜甚至可能繁殖到足以掉落並沾到你的食物或餐具上。

3. 清潔用具

每當煮食和用餐過後,你當然會清洗廚具及餐具,但你又是否記得你上次清洗海綿、抹布和清潔刷是幾時?

根據一份發表在國際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項研究,廚房海綿上的細菌數量可能與馬桶內部的細菌數量一樣多,只要你聞到海綿有異味,就代表細菌開始滋生了。若此時繼續使用將會把細菌傳播出去,因此要防止感染最重要就是勤加清潔用具。

保持海綿清潔的方法如下:

請讓海綿遠離生肉,每隔幾天清潔一次海綿,只將洗碗水放入加熱乾燥循環或潤濕中然後將其放入微波爐加熱一分鐘。當然如果怕麻煩亦可購買新的海綿,每兩週更換一次海綿即可。

4. 調味料瓶

2022 年 11 月,《食品保護雜誌》發表了一項研究,發現家庭廚房中香料瓶的交叉污染程度最高且最集中。這是因為人們往往會在接觸未經處理的新鮮食材後,直接使用香料調味,導致食材上的細菌轉移到調味料瓶上。另外,大部份人習慣把瓶裝的調味料用完就扔,很少會對其進行清潔,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因此,專家建議煮食人士應保持2個習慣:

- 開始定期用熱肥皂水清潔香料罐的外部;

- 在接觸生肉或蔬菜之前,預先量度及取出所需香料。

5. 手柄、旋鈕

在廚房中,我們最常接觸到的不外乎雪櫃的把手和爐具上的旋鈕,雖然這些表面通常會採用光滑、耐用的材料製成,具有可以抗菌能力,不過仍然存在聚集沙門氏菌、李斯特菌和葡萄球菌等細菌的風險,還有不可忽視的諾如病毒。如果這些表面有紋理,那風險就會更大。

只有認真擦洗才是確保這些表面保持清潔衛生的最佳方法!專家建議每天用「熱肥皂水」或漂白水擦洗來清潔它們,不過漂白劑可能會殘留在物件上,因此使用時要多加留意。

正所謂「病從口入」,如果家中的廚房能時常保持清潔,那處理食物時受到細菌感染的機會自然會大大減少。

同場加映:8步驟大掃除(按圖看清👇👇👇)

+5

4個大掃除NG行為(按圖看清👇👇👇)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