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之名》火拼《仁心俱樂部》賈靜雯姚晨雙女主破解容貌焦慮
今年醫療題材有點火。前有3月完結的辛芷蕾、白客「女A男O」+輕喜劇的《仁心俱樂部》,後有正在熱播的姚晨、賈靜雯「雙女主」加醫美主題的《以美之名》。兩部劇都具備了有別於以往醫療劇的話題度和新看點。
一方面,輕喜劇的加入讓醫療劇顯得不再晦澀難懂,降低了觀劇門檻。人物設計上與時俱進,符合當下觀眾的審美,讓觀眾也嗑起了醫生之間的CP。另一方面,兩部劇的劇情都從多角度來解讀醫患關係,又以現實角度描寫醫生的職場和生活環境,讓醫生群體多了落地感。
【圖輯】點圖放大看更多《以美之名》劇照👇👇👇
最難得的是,這兩部劇中,人物關係是動態變化的,既有深層矛盾,也有勾人懸念。比如在《以美之名》中,喬楊(姚晨 飾)和周靜雯(賈靜雯 飾)從同窗到同事,從宿敵到CP,從深陷家庭困境的普通人,到秉持職業理想的行業翹楚,身份和心境都在不斷變化。
《仁心俱樂部》中,劉梓懿(辛芷蕾 飾)和秦文彬(白客 飾)則都經歷了婚姻或情感的失敗,都需要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重拾對於生活的信心,建立新的情感連結。而這些,正是觀眾能和醫療劇主角共情、共鳴的原因。
【圖輯】點圖放大看更多《仁心俱樂部》劇照👇👇👇
醫美話題之外,試圖探討「美的定義」
與《仁心俱樂部》的神外和心外相比,《以美之名》中的醫美行業顯然更具爭議性,也自帶話題度,這是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醫美整形容易讓人聯想到容貌焦慮,加上中國人自古以來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損傷」的觀念,醫美話題極容易觸雷。另一方面,社會上醫美的失敗案例也的確比比皆是,在許多人看來,醫美無法保證其安全性和規範性,何必為迎合世俗定義的「美」鋌而走險。
從這點來說,《以美之名》既有話題優勢,也是「帶著鐐銬跳舞」。那麼怎樣選擇案例,以什麼角度切入並解讀這些案例,都是要有講究的。
【相關圖輯】Netflix 4月片單推薦:機智住院醫生生活/安眠書店5/惡緣/黑鏡7(點圖放大瀏覽👇👇👇)
《以美之名》所選擇的案例中,可以說絕大部份都在顛覆人們的刻板印象。有患有臉部腫瘤的女生只想活得正常一點而開刀,有刀疤臉司機為了容易接單而選擇醫美,有刑滿釋放人員為了抹去不堪的記憶而希望整容,也有被陌生人猥褻後潑硫酸的受害者渴望還原容貌。
這些案例都給觀眾科普了醫美整形的受眾面,提升了大眾對這一行業的認知度。當然,劇中也不少為了能更美一點,而不惜在臉上動刀子的求美者。
比如張小婉飾演的演員為了能演主角,提出做全臉整容;有新娘子在舉行婚禮之前,因打了不正規的藥劑臉部過敏;有律師因被領導認為「形象不過關」而下決心割了雙眼皮;也有高中男生遭遇校園霸淩後瞞著家裡貸款整容。
這些都是遵從人們希望通過便捷途徑改變現實的原始慾望。在如喬楊這樣的整容醫生看來,這些對自己不夠自信的求美者,大部份形象都沒什麼問題。很多時候,求美者的病根在心不在身。
在職業線方面,《以美之名》做到了節奏明快,保住了奇觀性和話題性,基本上每集都有兩到三個棘手案例需要醫生解決。與此同時,劇集還要梳理清楚兩位主角的前史、建構人物張力、交代人物關係圖譜。這樣的信息量和快節奏,非常符合當下觀眾的觀劇需求。
但《以美之名》的問題在於,在醫療劇中探索人心幽微、上升人文關懷之後,臺詞難免會出現生硬的煽情、說教和上價值。《仁心俱樂部》則在用輕喜元素和生動醫生群像勾住觀眾的同時,耗費了太多筆墨在主角的各類情感線上,導致有些喧賓奪主。
這些都是行業劇需要注意的問題。畢竟,在要求嚴苛的行業劇垂直受眾看來,還是應該儘量維持住職業人精准、幹練的職業素養和做事風格。
雙A女主人設雷同,好嗑就完了嗎?
在《以美之名》中,喬楊和周靜雯是顯而易見的雙女主鏡像對比關係,都是專業能力過硬,堅持自我,事業大於家庭的女強人。兩個人雖然前期因誤會互嗆了好多集,但本質上屬於同一類人。
事業線方面,喬楊作為業界名醫,選擇從公立醫院辭職,加入前途未蔔的私人整形醫院格睦,這意味著她勇於挑戰,不懼權威,也能設身處地為求美者著想。與此同時,熱愛冒險,或許是她痛快邁出這一步的根本原因。
近期的劇情中,喬楊為了守住醫美行業的底線,與擅長籠絡人心的格慕運營總監李起(代樂樂 飾)正面叫板,給格慕醞釀已久的改革撕開了口子。職場中的「老油條」擅長攪動風雲,暗箱操作,以為可以在不動聲色中隻手遮天,而恰恰喬楊就是那塊鋼板。
【相關圖輯】假面女郎|整容熱潮席捲台灣 醫美權威提醒「變臉」前須做足功課(點圖放大瀏覽👇👇👇)
周靜雯作為私企老闆,始終奮戰在一線,斡旋於內憂外患的職場中,是快速適應社會和公司需求的典型。
一方面,她敢為人先,大膽用人。面臨行業的惡性競爭時,周靜雯想方設法重新組建了一支技術過硬的醫生團隊,不惜拉下臉面,多次向心高氣傲的喬楊拋出橄欖枝。為了宣傳公司,她也不惜通過採訪、上節目等各種途徑擴散格睦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周靜雯與丈夫因各方面理念不合而爭吵不斷,又與格慕的運營總監李起明爭暗鬥了許多年。處理複雜人事其實是周靜雯的短板。
親情線上,喬楊和父親存在多年隔閡,相互不理解,喬父認為從事醫美行業的人花花腸子多,也不認同女兒的感情觀。周靜雯則從小生活在重男輕女的家庭裡,與母親斷絕聯繫,其亦正亦邪的「扶弟魔」的人設甚至與《都挺好》中的蘇明玉類似。而周靜雯果斷選擇與合夥人丈夫離婚,更體現其剛強、不妥協的個性。
《以美之名》雙A女主的設定,在提升爽感方面,無疑是最快速推動劇情、網路語境中最新潮的搭配。畢竟有觀眾就表示,「51歲和45歲的男女主角我嗤之以鼻,姚晨和賈靜雯的CP我甘之如飴」。但人設的順撇,也一定程度造成雙女主劇情的雷同,讓人物缺少了因差異性帶來的化學反應。
比如兩個女主都逃不開原生家庭的桎梏或陰影,處理感情問題同樣瀟灑等等,都屬於長劇中較為常見的「大女主」套路。相對而言,《仁心俱樂部》中辛芷蕾和白客的「女A男O」設定,對於大眾來說就要友好得多。
當然,如果不計較醫生形象過於光鮮的話,模特身材的姚晨和「童年女神」賈靜雯的時裝秀的確也足夠養眼。
【相關圖輯】隆胸後未必會Keep住「堅挺」?醫生揭乳房下垂4大因素 靠1招改善(點圖放大瀏覽👇👇👇)
結語
行業劇向來是塊「硬骨頭」,醫生作為專業性極強、相對嚴肅,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職業,即使僅作為劇集主角的職業背景出現,也會被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醫生、護士的職業習慣、手術操作、醫療用語等專業技術都會被觀眾拿著放大鏡糾錯,更不用說劇方要在保證這些的前提之下,還要兼具故事性、趣味性和時代性。
自從美劇《仁心仁術》(ER)系列、日劇《白色巨塔》為醫療劇樹立了標杆,各個國家的創作者都在挑戰此類型。
陸劇方面,從10年前的集話題與勵志色彩於一體的《心術》、《長大》,到近幾年的高分醫療劇《問心》、《星空下的仁醫》,再到近期加入喜劇元素和強人設的《仁心俱樂部》、《以美之名》,醫療劇已經越來越契合當下觀眾的新語境,找尋到新的解題方式。
此外,醫護群體除了在這兩部偏行業向的劇集中大放異彩,還在各類劇集中擔任重要角色,甚至成為觀眾青睞該角色的理由。
比如《180天重啟計畫》中女主的暖男伴侶徐文彬(劉暢 飾)就是其母親的主治大夫;《愛你》會做藥膳的最帥中醫何蘇葉(張淩赫 飾)征服了一大批愛情劇受眾;《我的後半生》中拿捏了老教授的溫柔護士長(楊童舒 飾)引發熱議;連古裝劇《掌心》的女主都在一邊復仇,一邊開醫館。
這麼說來,距離開啟觀眾看劇「賽博養生」的時代,似乎不遠了。
【同場加映】日本哨牙妹自細被嫌醜 花59萬整容變出「最強大對比」全網嚇傻(點圖放大瀏覽👇👇👇)
【本文獲「影視獨舌」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dus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