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改革|「小特首」將令人噤聲? 民主派有望入閘?

撰文:馮子健
出版:更新:

政府昨日(2日)公佈區議會改革方案,綜合多名資深區議員或地區人士的解讀,特首李家超強調的體現行政主導,是意味政府要適時介入區議會,調整討論方向及地區事務方針。至於民政專員日後手握「大權」,因而被稱作「小特首」,會否令區議員噤聲,不敢反映真實民意?他們稱暫時未聽聞有此憂慮。

另外,他們預計新選制下新增參選門檻,部分地區人士知名度不高,未必可順利取得足夠提名票順利「入閘」。不過,他們相信仍有民主派可參選甚至當選。

▼5月2日 政府公布區議會改革方案 ▼

+9

根據政府建議,區議會直選候選人須獲地區「三會」每會各3名委員的提名,同時亦須獲得所在選區不少於 50 名選民提名。至於地區委員會界別的互選產生議員,「三會」每名委員可提名不超過其所在地方行政區在選舉中應選出的地區委員會界別議員數目的候選人,並以全票制進行不記名投票。此外,因選區會由現時四百多個,重組合併為44個,令選區範圍擴大,政府認為此舉有助令區議員更有大局觀。

區議員憂選區擴闊難應付

有區議員直言,地區不缺有熱誠服務街坊的人士,惟新方案下,選區突然變成「牛乸咁大」,參與直選前或需再作考慮,能否應付幅員較濶的選區。至於部分「新人」亦擔心知名度低,難獲足夠提名。

他解釋指,參與地區直選者,除選民提名外,還要獲得包括地區分區委員會、滅罪及防火委員會各3張提名票,即要有9張提名票,對在地區上知名度不高的有意參選者而言,不是容易的事情。

體現行政主導 考驗專員統籌能力

至於民政事務專員日後會擔任區議會主席以體現行政主導,專員有權決定議程,更有份負責執行新引入的區議員履職審查機制,有人形容專員成為「小特首」,地區人士又會否認因專員的權力,以致區議員日後不敢發聲?

有資深區議員稱,地區人士仍在「消化」昨日宣佈的改革,暫未有聽聞相關憂慮。但他個人認為屆時民政專員需協調區議會、關愛隊、其他地區組織事務,專員或需具備統籌力,藉此體驗行政主導的優點。另有人指出,民政事務專員擔任區議會主席,不敢說「權力過大」,但至少「權力很大」。他又稱區議會本應反映當區居民意見,但現時主席卻是政府人員,及非居民選出的代表,難免令人有疑惑。

另有資深地區人士認為,政府強調行政主導,意味當局會在適時介入區議會,調整討論方向及地區事務方針。被問會否擔心「小特首」會令區議會更難收集民意?他不認同此說法,認為無論誰人任區議會主席,也要管理及監察議會運作。

單一聲道非好事  料仍有民主派參選

有曾任區議員的資深建制派人士稱,民政事務專員擔任區議會主席雖體現行政主導,但亦等同若如出現任何狀況,便要「行政埋單」,如選舉後是「單一聲道」忽略其他聲音,相信不是好事。

對於民主派能否晉身區議會,有建制派相信政府不會委任民主派,但會讓他們參與直選,也預計民主派仍會有人出選,且預計他們勝算頗大,因總有選民需要代表他們發聲,又稱相信特區政府也不樂見區議會全部由建制派組成。

雖然直選議席大減,但有建制派人士預計不會導致建制派內部競爭激烈,反指委任、間選議席增加,總有人在「等待安排」。

不過,也有建制派人士持相反意見,指雖區議會議席整體數字與今屆相若,但直選成分減少,有意參加直選的人擔心選舉變相更激烈,更難當選。同時,區內人士也慶幸本次方案沒有削減區議員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