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1次過落鹽原來係錯?豆腐放鹽4大作用 5類食物放鹽最佳時機

撰文:黃偉麟
出版:更新:

鹽有百味之王的稱號,在烹調食物時,鹽是不可或缺的調味料,鹽也有去除異味的作用,同時也能減少食物中多餘的水分,最後,鹽當然是菜餚中的味道增強劑,但原來落鹽都有最佳時機,要落得合時,才可發揮最佳作用。

鹽有提升食物鮮味的作用,可構成複合性味道。(網上圖片)

鹽有提升食物鮮味的作用 可構成複合性味道

每種食物都有獨特的味道,如肉類、魚類、貝殼類及家禽類,成分中有如麩胺酸、核苷酸、琥珀酸等,它的鮮味強弱,與鹽有密切關係,若加入適量鹽分,鮮味才可以被釋放出來

鹽是複合性味道的基礎,在多種味道上有關鍵的作用。例如,在酸甜的食物當中,鹽能調節酸度,令食物更酸甜可口;在酸性食物中加入鹽,就能減低酸性並不會過份強烈;在辛辣食物中加入鹽,可以減去其辣度,而不會死辣。在苦味的食物當中加入鹽,可減低其苦味的特性。最後,在甜味的食物中,鹽的作用最為關鍵,鹽不但不會令食物更鹹,還能增加食物的甜度,達到甜而不膩的口感,這些都是食物味道相輔相成的效果。

在酸甜的食物當中,鹽能調節酸度,令食物更酸甜可口。(網上圖片)

烹調不同食物落鹽的最佳時機

1)烹調前落鹽的食物

如雞、鴨、魚丸、肉丸或大塊肉類,由於烹煮的時間較難入味,也不能再放調味料,因此在烹調前需要落鹽,但注意鹽的分量不能過多。

2)烹調時放鹽的食物

如做一些紅燒肉或紅燒魚時,一些需要燜煮的菜式,可在肉類或魚肉大火燜煮時,才放入鹽及調味料,再轉小火煨燉。

3)起鍋前放鹽的食物

如爆炒肉類、回鍋肉或肉類炒菜的時候,應該熱鍋熱油下食材,待食物炒熟後才下鹽,這樣可令菜餚保持鮮嫩。

如爆炒肉類、回鍋肉或肉類炒菜,待食物炒熟後才下鹽。(網上圖片)

4)烹調熟爛放鹽的食物

烹調一些高湯,如雞湯、鴨湯及大骨湯,這些食材需要熟爛後才放鹽,可使肉中的營養充分溶在湯頭中,味道更加鮮甜,如果太早放鹽會鎖住肉的味道。

5)食用時才放鹽的食物

一些涼拌的菜式,如青瓜、芽菜及萵苣等。要在進食之前才下鹽,因為太早放鹽會令食材出水。應在食前才放鹽,待食材微醃一下並流出水分,再下其他調味料,口感會更爽脆可口。

而蔬菜方面,鹽會令蔬菜的水分及營養過早流出,失去本身的嫩度。(網上圖片)

肉類炒菜時應分2次落鹽

製作一些如肉片炒菜的菜式,應該在熱油熱鍋後,先輕炒一會,放下3分之1鹽,待菜餚炒至接近熟透,再放餘下的3分之2鹽,這樣的味道會更佳。主要原因是鹽的滲透性高,如果一開始就放下所有鹽,便會令肉類的蛋白質變硬,口感會更僵韌,而蔬菜方面,鹽會令蔬菜的水分及營養過早流出,失去本身的嫩度。分2次落鹽,就可以避免這些情況出現。

口感偏甜的菜餚要先糖後鹽

菜餚的味道當然與加入調味料的次序有關,因為每一種調味料都有不同的特性,如果烹煮味道偏甜的食物,應該先下糖後下鹽,因為調味料擴散到細胞的速度不同,這是與調味料的分子大小有關,分子愈細擴散速度愈快,也愈容易進入食材的細胞內。鹽的分子比糖細,因而更容易及更快速進入食物的細胞內,因此,需要先下糖,否則甜味便無法進入食物的細胞內,進而影響菜餚的甜度。

鹽是豆腐的最佳拍擋,能去除豆腐的腥味。(網上圖片)

鹽是豆腐的最佳拍擋

豆腐或豆類製品,不時都會出現一股腥味,在烹調豆腐或豆類製品,可以先用鹽加入冷開水浸泡,比例是1比10。這樣不但能去除豆腐的腥味,細胞內的水分會通過細胞膜向外滲出,從而帶走豆腐中的異味。鹽也具有防腐的作用,加入鹽水可增長豆腐的保存時間。

最後,鹽水有極高的滲透力,鹽分進入豆腐或豆類製品中,會使大豆的凝膠體脫水收縮及變硬,烹煮時不易破爛。

資料來源:《大廚不傳烹調秘訣800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