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無赦風波】劉業強:曾樹和言論不代表鄉議局 無與人「割蓆」

【殺無赦風波】劉業強:曾樹和言論不代表鄉議局 無與人「割蓆」
撰文:李家偉
出版:更新:

立法會議員何君堯上周日(17/9)舉辦「革走戴耀廷吶喊大會」,屏山鄉鄉事委員會主席曾樹和在發言時多次明言,「搞港獨」者是外來人士,「必須要殺」,當時的發言更獲何君堯附和。​鄉議局主席劉業強今在出席活動後表示不評論有關言論,又重申言論不代表鄉議局。

鄉議局主席劉業強重申,當日言論不代表鄉議局。(資料圖片)
鄉議局主席劉業強重申,當日言論不代表鄉議局。(資料圖片)

「殺無赦」風波至今已一星期,議題繼續發酵。主角之一的立法會議員何君堯被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批愚蠢,今又被全國政協委員譚耀宗指「說話不準確」;而另一主角屏山鄉鄉事委員會主席曾樹和,今日亦被鄉事派劃清界線。鄉議局今早設盆菜宴,活動後主席劉業強表示,不評論有關當日集會的言論,又重申曾樹和的言論,並不代表鄉議局。近期多間大學的校園民主牆出現港獨標語,劉業強表示,十分關注大學生的看法,指他們有言論自由,但認為這些議題是可以在好的環境下辯論。被問及盛傳有建制派議員與何君堯割蓆,劉業強指何言行是個人問題,但指「我不會與人割蓆」。何君堯早前舉辦集會,集會上嘉賓之一的曾樹和,在台上高呼「港獨者殺」,更獲何君堯附和,言論結果釀成「殺無赦」風波,有人報警指言論涉刑事恐嚇,事件現今已交由港島總區刑事部公眾活動調查組跟進。

鄉野漫談|守護香港多元價值 共創城鄉共生共榮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香港城鄉可持續發展促進會(HKURSDA)

香港,這座全亞洲首屈一指的大都市,素以高樓林立,熙攘繁華聞名於世。然而當我們把視線從維港兩岸的摩天大樓投向新界的山野、離島的海岸時,便會發現香港的另一面——近75%的土地仍保留着鄉郊風貌,近700個各具特色的村落星羅棋布地散落其間,等待被看見,被珍視。

我們常為香港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引以為傲:距離市區咫尺之遙的行山徑享譽全球。但鮮為人知的是,在與摩天大樓相映成趣的青山綠水中,還蘊藏着深厚的歷史積澱和豐富的文化景觀。我們已很少談論大埔林村的許願樹承載了幾代人的新年祈願,更少提及大澳漁村的棚屋如何記錄着疍家人的生活智慧,這些地方不僅是能夠打卡的旅遊景點,更是鮮活的文化基因庫。

近年,兩場「鄉村實驗」開啟了香港鄉郊的新敘事。新界東北的荔枝窩村通過「農業復耕」、「社區營造」與「生態旅遊」獲得重生,更帶動周邊多個沉寂村落發展;西貢的鹽田梓村以「教堂修復」、「鹽田再起」加「藝術介入」的模式,孕育出輻射多個海島的西貢海藝術節,創造出獨特的文化地景。這些成功的案例證明,當政府、社區與專業力量協同合作,根植於本土特色的可持續發展實踐,不僅能喚醒沉睡的村落,更能令鄉郊與城市形成獨特且互補的生態系統,成為令香港驕傲的「國際名片」。

當特區政府將「北部都會區」定位為香港未來「雙引擎」之一時,這片涵蓋了200多個村落的新發展區,實際上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我們能否打破以往城市發展吞噬鄉村的舊模式,創造一種創新產業、宜居社區與傳統村落共生共榮的新範式?我們深信,香港鄉郊的價值絕不僅限於空間資源,更是承載集體記憶、維繫文化認同的重要載體。無論是內地江浙一帶的綿延水鄉,還是日本白川鄉的合掌村落,那些令我們嚮往的鄉村魅力,其實在香港同樣觸手可及,香港鄉村豐富的文化——傳統節慶、歷史建築、民俗技藝、地道美食,無一不蘊藏着無限潛力。

荔枝窩和鹽田梓的復興實踐,讓我們關注到香港鄉村;北都城鄉共融的發展倡議,讓我們對鄉村的未來充滿期待。我們從學術研究起步,一步步開啟了城鄉可持續發展的實踐。然而,在不斷深入的鄉村調研中,我們發現當前城鄉可持續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民生設施有待完善,歷史文化遺產亟須系統保護,產業活力需要持續培育。為此,香港城鄉可持續發展促進會(HKURSDA)應運而生,這將是我們新的探索。

我們希望香港城鄉可持續發展促進會能立足香港本地實踐,積極探索香港城鄉融合的道路,開展促進北部都會區發展的研究與實踐;搭建橋樑,推動香港與內地以及不同國家和地區間的合作交流,引入先進經驗,傳播香港故事。通過搭建這一合作交流平台,我們將凝聚各界力量,推動香港城鄉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協同合作,促進香港城鄉融合,推動城鄉在經濟社會、歷史文化、自然生態等範疇的可持續發展。

在《香港01》開設本專欄,正是我們與社會各界對話的重要起點,期待通過這個平台,分享我們在城鄉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所見所得、所思所想,更期待您的真知灼見,不吝提出您的寶貴建議和意見。

守護香港的多元價值,創造更美好的共同家園,需要你我攜手同行。

香港城鄉可持續發展促進會(HKURSDA)僅以此文與各界分享我們的初心與願景。

本文作者香港城鄉可持續發展促進會(HKURSDA),由一眾熱心青年發起,致力推動香港城鄉融合,促進經濟社會、生態環境、歷史文化等領域的均衡可持續發展。

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 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 若不適用,恕不通知。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