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年.專訪|公院病人逾1500人轉介私家 醫管局:已突破框框

撰文:張美蘭 朱海棋
出版:更新:

世紀疫症新冠肺炎橫跨一年,香港確診數字破萬宗。去年初(2020年)大戰一觸即發,公立醫院為集中人手應對新冠病毒,取消多項非緊急門診、手術及檢查,並加推7個公私營協作項目(簡稱PPP),原意是分流非確診患者到私人市場就醫,截至去年底超過1,500人參與。
醫院管理局聯網服務總監楊諦岡接受《香港01》專訪指,對病毒認識漸增,保護裝備存量又足夠,每波疫情要削減非緊急服務的比例亦下降,7個PPP有4個即將完成其任務會結束。香港私家醫院聯會主席何兆煒批評,醫管局轉介病人數目屈指可數,「一兩位駐院專科醫生已足夠應付有餘」。楊諦岡承認觀感上數字不多,但嘗試改變PPP的幅度已比以往大,特別是突破框框的癌症治療及骨折手術,而診斷服務亦獲私人市場反映轉介數量多不勝數。
【抗疫一周年系列報道之六】

延伸閱讀:

抗疫一年.專訪|苦候5年換骹有期變無期 病人組織:不緊急非不重要

抗疫一年.專訪|專科門診輪候以年計 醫管局研轉介私家阻惡化

新冠肺炎去年初仍然是不明肺炎,無人知道其傳染力、死亡率、治療方法,大家的恐懼源於未知。醫院都不例外,去年1月23日錄得首名武漢抵港確診患者後,保護裝備用量急升,存量一度由3個月跌至1個月,2月初更遇上大批醫護罷工,醫管局需要削減非緊急服務救亡,以保人手及裝備。

整體服務量曾減三至四成

去年2至6月第一波橫跨至第二波,是香港認識病毒的時間。楊諦岡憶述,要大減非緊急服務六至七成,手術是最主要受影響的項目;第三波時已有社區隔離設施,亦都有亞洲國際博覽館協助,整體服務量只需減三至四成;第四波加快啟用亞博館,大致無再減服務,只有個別項目仍然削減一成半至兩成,而照X光、電腦斷層掃描等及早發現疾病的診斷項目,更無再削減,「(服務量)同過往一年無疫症時差唔多。」

已削減的服務,醫管局除了透過「特別酬金計劃」吸引醫護人員加班追回服務量,亦推出7個PPP,例如胃鏡、膀胱鏡檢查、初生嬰兒黃疸治療、剖腹分娩及骨折手術等,截至去年12月31日,共有1,502名病人參與。楊諦岡表示,選擇該7個PPP是基於取消服務後對病人的影響、病人到私家後公院可否延續護理、私人市場的供應量及病人意願。

私家醫院聯會主席:醫管局轉介病人寥寥可數

疫情下私人市場有不少用量可助公立醫院「清龍」,香港私家醫院聯會主席何兆煒指出,新冠肺炎來襲市民都不敢入院,主動推遲大部分定期檢查,其他傳染病、運動創傷病人大減,境外患者更是絕跡,私院床位充裕,可接收更多公院病人,但醫管局轉介的人數寥寥可數,形容「一兩位駐院專科醫生已足夠應付有餘」。

楊諦岡同意感覺上轉介數目較少,但對醫管局已經是大幅度的嘗試,疫情前已推行8個PPP,疫情一年間加推7個,項目種類更有突破,「RT(癌症病人放射治療)、乳癌手術,呢啲係以前無諗過癌症都一下就出去」,而另一個PPP骨折手術亦屬趕急治療,「打破框框,非癌症手術我哋試咗,癌症手術又試咗。」他特別提到有關診斷的PPP規模龐大,「大到有部分Service Provider(服務提供者)都話,『喂你哋好多(病人)啵』,佢哋都要照顧返自己病人。」

何兆煒亦透露,轉介至私家的電腦斷層掃描及磁力共振掃描個案大幅增加,估計掃描是為監察該批病人的癌細胞有無擴散,但疫情令醫管局服務受阻,因此當局才增加轉介量。

有私家醫院公私營協作中標 一直零轉介

醫管局PPP以投標方式與私家醫院合作,何兆煒管轄的聖保祿醫院半年前曾中標某項目,但當局並無轉介任何病人,「一個病人都無」,批評過程不清晰、欠透明,私院「得個做字(籌備中標事宜)」。養和醫院回覆時,亦指應醫管局要求提供放射治療服務,但無接獲病人轉介;司徒拔道港安醫院的放射科治療服務、剖腹分娩及乳癌手術等PPP亦面對相同情況。

楊諦岡:中標醫院內 再揀價錢相宜者轉介

疫情下的PPP標書有別以往,楊諦岡解釋有邀請全部私家醫院落標,而為免拖慢病人療程,揀選標書時只考慮質素,符合標準便會中標,之後再從中標醫院選擇價錢相宜者,有助加快程序,「A醫院收100蚊,同一個案B醫院可能話80蚊... ...嗰啲都係公帑嘛,同一樣做到點解要畀100蚊嗰個呢?」

他又說:「病人安全係Number One(首位),我都唔係介意個錢,但係當呢啲野做好晒之後,Quality(質素)一樣大家都做到,我企喺另一個角色唔能夠亂花個錢,因為我儲到多幾個廿蚊,我可以幫到多一個病人啵。」疫情後,他指標書會跟往常一樣將價錢列入考慮因素。

醫管局有超過29,000張病床照顧住院病人、764萬專科門診人次、612萬普通科門診人次,雖然香港新冠肺炎患者超過1萬人,但其實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數字是數以十萬計,不過他們過去一年的福祉甚少獲得關注,PPP是其中一個令他們得到治療的「捷徑」。

何兆煒:效果輕微,只是牛刀小試

何兆煒認為,近一年公營及私院花費大量心力,但「效果輕微,只是牛刀小試」,不過都有助釐清雙方角色,往後發展就取決當局的財政考量和執行力度。楊諦岡覺得過去一年的PPP有大幅度改變,提供寶貴經驗,自己有決心擴大PPP,令更多病人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