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童挨跌天線得得B受驚嚇呆 再問點解公仔咁恐怖 專家教點安撫

撰文:許珞珩 張瑋婷
出版:更新:

網上昨(23日)瘋傳有5歲男童於旺角朗豪坊「踢」跌1.8米高「天線得得B」Lala公仔展品,父母最後向店方賠償近3.4萬元。男童爸爸事後受訪時表示,兒子當時受驚過度,嚇得不敢張聲,他跟太太也不敢重提此事,只望兒子能盡快解開心結。註冊心理學家程衞強指,家長目前最首要處理小朋友情緒,建議家長可分享自己小時候做錯事的經歷,讓孩子知道父母會接納他、伴他同行。

5歲男童的爸爸鄭先生接受訪問時表示,當時太太和長子在朗豪坊一間玩具店閒逛,他和小兒子則在門外,他沒有看到事情發生的經過,只是聽到一聲巨響,便見到長子站立在破碎展品旁邊。店員其後跟他「說明」,指是男童「之前踢咗一腳」,鄭先生一心以為是兒子把展品踢跌,當下沒有向兒子查問過程,也沒有責怪兒子,不過當時店員亦沒有出示閉路電視或其他證明指是兒子弄跌展品。「因為門外已經好多人圍觀,小朋友好驚,嚇到唔敢出聲,我哋淨係想快啲走,就應承賠錢。」他續指,店員其後打電話問公司如何處理,展品原標價5.28萬元,最後鄭先生以信用卡賠償3.36萬元。

鄭先生憶及,意外發生當下,兒子顯得很驚慌,呆呆站在展品旁邊,於回家路上一直一默不作聲,他與太太為免影響兒子情緒,當晚只輕輕叮囑兒子「下次唔好周圍搞啲嘢」,兒子亦表示明白。惟數日後,兒子對意外仍顯得耿耿於懷,多次向他詢問展品下落,「佢問我,爸爸點解公仔咁恐怖?可唔可以畀我睇返隻公仔?我都唔知點答佢好。」他為免再次勾起兒子回憶,只好避而不談,也跟太太協議暫時不會再提起此事。

心理學家:家長避免過多指責

註冊心理學家程衞強表示,從網上流傳的相片和閉路電視影片估計,小朋友當時是無意圖的動作,認為家長應避免過多指責,但可教導小朋友要注意個人言行,輕輕提示小朋友行街時不要隨意挨、靠、躺、碰到物件,應拖實父母,「可能行街行到攰,挨一挨,是沒有意圖,這下小朋友有點無辜,因為他不是有心,也沒有起腳踢,沒有刻意打爛。大人見到欄桿可能也會挨落去,而在小朋友的認知,其實不懂分辨哪個物件是否可以依靠。」

首要處理孩子情緒 給予愛與同行感

程衞強認為,家長現時最重要是處理小朋友情緒,先接納其負面情緒,讓他將感受說出。如果小朋友未能清楚表達,家長也要讓小朋友不要太擔心,讓他知道父母會接納他、包容他、愛他。他建議父母分享自己小時候做錯事的經歷,打爛物件後也會有害怕的感受,著小朋友放下擔憂,「爸爸媽媽會陪住你」,讓小朋友有同行感。他坦言,從網上片段看來,其實該展品也有機會一觸即跌,所以如果家長過多的指責,有機會令小朋友以為自己犯下大錯,所以家長要將重點放在包容、處理小朋友的情緒,給予他愛及同行感。

至於家長應否要小朋友面對事件,程衞強表示:「這可視乎小朋友是否想討論,如果小朋友想,家長可回放錄影片段給小朋友看。但如果小朋友情緒反較大,家長暫時無需要再特別提起。」

幼兒階段較易自責、內疚

程衞強又建議,父母日後與孩子討論這次意外時,不妨將當時職員的對話納入討論內容,例如「可能個哥哥講得好大聲會嚇親小朋友」、「其實哥哥講嘢咁大聲係唔啱」、「我哋需要溫柔啲去講嘢」,若父母在過程中有表現憤怒,也可以向小朋友坦承,「其實昨日爸爸講嘢都好大聲,都唔係好好,你提醒我呀,我下次細聲啲」。他表示,這樣對話主要讓小朋友知道,別人大聲責罵鬧未必是自己犯錯,特別是對幼兒來說,其心理發展階段會較易出現自責、內疚等情緒及想法,只要是別人大聲,他都可能誤以為是自己頑皮做錯,所以家長可與小朋友討論店員的反應,讓小朋友知道可能是大家有誤會,並非他頑皮,但大家大聲說話是不對的。

註冊心理學家程衞強(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