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體質進食栗子避免加重積滯情況 附中醫教整日式栗子飯食譜

撰文:阿言
出版:更新:

說來慚愧,筆者今年二十到尾才第一次吃粟子。朋友遞給我一顆,不懂吃的我差點連皮咬下,朋友急忙指導我要先打開外殼去皮。內裡飽滿的栗子甘香軟糯,並有石春炭炒的餘香。即貪吃連服十顆,結果噯氣連連。翻查醫書,栗子明明有健脾養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當中生品炒品略有不同。而栗子與李、杏、棗、桃並列五果,按五行區分,栗子入腎、為水之果。再思為何脹氣甚,不解。一起看看因由!
本文作者:博愛醫院林之蘭中醫師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內曾記載:「有人內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二三十枚,頓愈。腎主大便,栗能通腎,於此可驗。」平素肚痾腹瀉多歸類為脾胃疾病,當久病及腎時,用栗子取其補腎止瀉之功。孫思邈亦指栗子為「腎之果」,可以輔助治療腎虛。譬如每天早晚細嚼慢嚥生栗子1至2枚,久用可治腎虛引起的小便清長、尿頻量多,以及腰腿無力、小兒下肢痿弱等。

栗子勿亂食 隨時加重積滯情況

但反之亦然,脾虛消化不良、炒品尤其濕熱患者卻需忌服。《本草衍義》:「小兒不可多食,生者難化,熟即滯氣隔食,往往致小兒病。」小朋友,特別是厭食、腹滿疳積不宜多服。《隨息居飲食譜》也有提到「外感未去,痞滿疳積……小兒病人不饑、便秘者並忌之。」這是類近於山藥、茨實、蓮子雖有健脾之功,但亦有收澀之效,所以對於便溏、白帶量多、易流唾沫的患者尤佳。而本已結宮便秘、甚至內有鬱熱的病人則需注意用量,久用多服時,可能加重原本的積滯情況。

栗子入撰助暖胃益脾腎 附中醫推介栗子食譜

所以,栗子可以作為小朋友健康的輔助小食,有益脾腎,炒品又能暖胃。但是,以免過多時食積礙胃、阻滯氣機,建議每日不多於5顆。以免出現前文中便秘噯氣、不思飲食的情況。

栗子食譜:日式栗子飯(3-4人份)

材料:去皮栗子 6顆、白杯 1.5杯、清酒 50ml、生抽一湯匙、味醂一茶匙、少量鹽、胡椒、黑白芝麻

做法:
1. 先煲水,放入栗子煮5分鐘,瀝乾後每粒切成四份
2. 將米、栗子放入電飯煲,按比例加水
3. 再加入清酒、生抽、味醂,以及少量鹽和胡椒
4.栗子飯煲好後,再灑上黑白芝麻

《本文獲博愛醫院林之蘭中醫師授權轉載》

博愛醫院林之蘭中醫師

相關閱讀:栗子被譽為「腎之果」助養胃補腎 壯腰活血 中醫指兩類人小心服用
粟子入撰助吸收 這款湯水食譜助補腎、補腦

點擊即睇「新手爸媽懷孕育兒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