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今日(17日)發布上任後首篇局長網誌《香港人工智能發展大棋盤》,講述政府過去在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大棋盤」,以及未來的佈局。他目標讓人工智能發展的大棋盤愈來愈清晰和亮麗。
例如當局正從硬件設備及資金、教育及人才庫等方面着手,逐漸築起人工智能發展體系,其中當局正打造香港成為國際數據港,期望可吸引更多人工智能企業來港發展。
另外香港自主研發的生成式文書輔助應用程式「港文通」,去年至今已有逾1.5萬名公務員使用,相比本月初再增3,000人。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示,人工智能不只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更將成為國力的重要體現,例如美國宣布耗資5,000億美元啟動人工智能基建計劃「星際之門」,顯示許多國家正投放資源至人工智能的戰場。
孫東指出,香港作為國家重要的科技力量,一直積極參與人工智能的生態建設,早在三年前已開始佈局,包括2022年底發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將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列為優勢產業,至今年《財政預算案》提升至關鍵產業,政府正全方位推進人工智能在香港穩健發展。
HKGAI 成立一年已研發本地首個大語言基礎模型
孫東表示,Chat-GPT在2022年底橫空出世,成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分水嶺。為了應對人工智能發展的新挑戰,政府在2023年初召開多次座談會,迅速制定整合本地科研力量、自主研發大語言基礎模型的發展策略。在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支持下,政府以極短時間成立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HKGAI),正式啟動自主研發本地大語言基礎模型的工作。
HKGAI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成功研發香港首個大語言基礎模型,並在今年初迅速將DeepSeek的底座模型架構與HKGAI模型的數據處理功能有機結合,推出HKGAI V1大語言基礎模型版本。該模型充分體現一國兩制的價值觀,為開發各行業不同類型的應用提供了重要平台。
除了HKGAI以外,InnoHK平台下設有14所聚焦人工智能與機械人技術的研發中心,在開發技術的同時,將人工智能技術轉化至不同領域。而今年《財政預算案》宣布預留10億元成立人工智能研發院,更會增強香港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力。
數碼港超算中心的算力,將於今年底增加至3,000個PFLOPS(每秒浮點運算次數)。(資料圖片) 數碼港超算中心的算力年底增至3000個PFLOPS
孫東續指,算力為發展人工智能的關鍵支撐,若要增強人工智能的競爭力,必須建立自主的算力基礎設施。政府在2023年初提出建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計劃,最終在經歷大量工作後,數碼港超算中心首階段設施,在2024年底投入服務。
面對不斷增加的算力需求,數碼港超算中心的算力,將於今年底增加至3,000個PFLOPS(每秒浮點運算次數),聯同香港其他地區的算力設施,屆時共可提供5,000個PFLOPS。其中沙嶺數據園區,相關用地的法定改劃程序正在進行中,當局已積極籌備,將土地推出市場,佈局擴大數字及算力基礎設施。
香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首階段設施已於2024年底投入服務。(政府圖片) 100億元「創科產業引導基金」明年將正式推出
孫東形容資金為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糧草,因此政府推出不同資助計劃鼓勵人工智能的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包括2024年推出30億元的「人工智能資助計劃」,旨在鼓勵業界善用數碼港超算中心的算力資源。計劃自推出以來,已經批出多個項目,涵蓋推動本地大語言模型、新材料、合成生物學及醫學大模型等不同範疇。
而人工智能也是實現智能製造及推動新型工業化的關鍵技術,政府先後優化「新型工業化資助計劃」及推出「新型工業加速計劃」等資助計劃,通過鼓勵人工智能的應用,加速新型工業化發展步伐。香港科學園和數碼港在過去兩年多,已匯聚逾800間人工智能企業。
此外,加強及引導市場資金投資人工智能產業同樣重要,去年《施政報告》提出設立的100億元「創科產業引導基金」,將於明年正式推出。同時為了針對不少人工智能公司屬於初創企業的狀況,政府優化「創科創投基金」計劃,調撥15億元與業界配對成立聯合資金,投資包括人工智能產業在內的策略性產業初創企業。
打造香港成為國際數據港 吸引更多AI企業來港發展
孫東又指,數據是支撐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礎。政府早於2023年12月發布《香港促進數據流通及保障數據安全的政策宣言》,就數據流通和數據安全方面,闡明政府的管理理念和重點策略。
而促進大灣區內的數據安全跨境流動,亦有利於香港人工智能發展,政府在2023年與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簽署《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跨境流動的合作備忘錄》,再在此基礎上推出《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香港)個人信息跨境流動標準合同》便利措施,至今已推展至各行各業,獲得業界普遍歡迎。
政府正與國家有關部門積極探討進一步推動內地數據安全跨境流動的安排,期望可打造香港成為國際數據港,吸引更多人工智能企業、機構和人才來港發展,讓香港成為國家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基地。
數字辦今年4月發布《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指引》,為技術開發者、服務提供者及服務使用者等持份者提供實用指南。(政府圖片) 香港自主研發AI「港文通」至今有1.5萬名公務員使用
孫東並指,政府推出的數字政府和智慧城市「百項方案」,當中超過一半的項目,均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基於HKGAI自主研發的生成式文書輔助應用程式「港文通」,自去年年中在政府內部開始試用以來,至今各部門已有逾1.5萬人使用。
基於HKGAI大語言模型開發的手機版本「港話通」也計劃於今年下半年推出供香港市民大眾使用。此外,HKGAI亦將開發多個適用於不同公務領域的垂直應用,比如與法律有關的「港法通」及與環評有關的「港環通」等,進一步深化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各行各業(包括政務)的應用。
翻查資料,局長孫東今年5月7日在灣仔會展舉行企業人工智能升級轉型交流日中,提到「港文通」已有1.2萬名公務員使用。即換言之,短短半個月再增約3,000人。
數字辦上月發布人工智能應用指引
孫東又提到,數字政策辦公室與相關機構推出多份指引,包括《人工智能道德框架》,因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最新發展,數字辦上月發布《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指引》,為各持份者提供實用指南。政府希望人工智能在安全、可靠及可持續的環境下健康發展,讓科技更好服務市民,造福社會。
今年發布的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香港科技大學在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排全球第17名。(資料圖片) 壯大人工智能人才庫 各大專院校陸續開辦AI課程
孫東強調人才是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突破的第一資源,政府正多管齊下壯大本地人才庫。例如在本地培訓方面,香港各大專院校陸續開辦人工智能相關課程,現時更有5所本地大學在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學科領域,躋身全球前50名。而教育局已在中小學推出初中人工智能課程單元和高小增潤編程教育課程單元,培養學生的認知及應用。
吸引海內外人才方面,政府已將各創科領域納入人才清單,為了向專業的人才提供便利,上周立法會通過「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支持本地資助院校吸引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國際科研頂尖人物來港,帶領前沿科技基礎研究,相信配合早前宣布成立的人工智能研發院,將可匯聚更多人才來港。
過去三年已築起人工智能發展體系 未來持續壯大生態圈
孫東總結指,當今世界的進步與發展已經離不開人工智能。過去三年以來,政府沉着應對各項挑戰,在香港逐漸築起人工智能發展體系。展望未來,當局會加速各項政策措施,促進「政、產、學、研、投」的合作,持續壯大本地人工智能生態圈,讓香港人工智能發展的大棋盤愈來愈清晰和亮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