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揭7大錯誤禦寒方法 冚錯電熱毯有反效果、著襪瞓隨時仲凍?

撰文:齋啡妹妹
出版:更新:

嚴寒來到之際,相信大家都會施展渾身解數用上各種保暖方法,例如穿襪子睡覺、不離開被窩半步。可你又有沒有想過這些保暖方法不單錯誤,更有機會令你更凍?日本美容網站「Hot Pepper Beauty」提出7大錯誤禦寒方法,想在未來幾天正確保暖,即睇下文!

在了解各種禦寒保暖謬誤之前,不妨先了解人體是如何獲得溫度。所謂體溫,可以分為表面的「皮膚溫度」及身體內部的「體內溫度」。而提升體內溫度的關鍵之一則來自肌肉,當肌肉日常維持在稍稍收縮狀態時會消耗能源而產生熱能,因此較多肌肉、亦會相對產生較多熱能。另外血液循環亦會影響體內溫度,若血液循環得不好,身體各部位亦會較易變得冰冷;新陳代謝亦是同一道理,若表現理想同樣有助釋放熱能,以達保暖。

相信不少人一到冬天都會選擇冬眠保暖,但原來這樣隨時令身體更冷?(YouTube@Nintendo 公式チャンネル)

日本美容網站「Hot Pepper Beauty」除了講解禦寒原理外,亦有提出「隱性怕凍體質」的多個特質,就算你感覺自己不怕冷,但若你中了當中多個特徵,同樣要小心保暖!另外網站亦有就坊間常見保暖方法歸納出7大禦寒保暖謬誤並提出正確做法,當中穿襪子睡覺、冬天多吃飯和不離開被窩半步,相信均是不少人的保暖方法!

👇👇👇點圖睇「隱性怕凍體質」特徵清單&7大禦寒保暖謬誤👇👇👇

+13

看你是否「隱性怕凍」人士!

中以下特徵越多,越代表你是怕冷人士!

有婦科問題

晚上難以入睡、早上難起床

愛吃甜食

到傍晚時分,腳會變得水腫

經常便秘、腹瀉

有壓力,經常覺得煩躁

經常穿著緊身或矯形內衣

7大日常保暖謬誤&正確做法

【謬誤1】吃飯有助保暖,所以一日要食夠三餐飯

不少人都會認為冬天多吃一點才保暖而食更多高脂高熱量的食物,不過多吃點不一定能製造更多熱量!而且若缺乏運動,進食三餐後,由於需要消化和吸收,血液會集中在腸胃中而減少於其他器官的循環,當整體血液循環減慢時,便會令體溫下降。

正確做法

最好於早上先排走體內毒素、並進行輕食,例如各種以紅蘿蔔、蘋果及生薑混合而成的果汁、或喝麵豉湯都是不錯的選擇。

【謬誤2】早上喝一杯熱水以喚醒及為身體保溫

不少人都會於起床後喝水以補充一夜過後流失的水分,於冬天時則會喝暖水以保溫。這樣的做法並非完全錯誤,不過要注意就算喝大量熱水,亦只會暫時變暖。而當體內積聚的水分降到比體溫低時,更可能令身體變凍並引起水腫。

可以將薑和肉桂粉加入水中,兩種食材均有助擴大血管、幫助保暖。要留意薑的生熟會有不同功效,生薑中的生薑醇成分能改善手腳冰冷,而乾薑或一些含生薑醇的粉末則有效增加體內溫度。

【謬誤3】喝大量水以增加新陳代謝

除非你會做大量運動去排汗,否則每天喝過多的水卻不排汗,只會令過多水分留於體內,積聚體內並影響血液循環。

正確做法

冬天天氣乾燥絕對需要水分,但謹記以「適量」為原則。除了不要喝過量、「少喝多次」、不要一次過喝過多的水亦同樣重要。另外亦較建議喝室溫或暖水。

【謬誤4】穿多層厚衣服以保暖

雖然穿多件厚衣服、外套感覺更能保暖,但衣物是否保暖與衣服內空氣層的厚度有關,若衣物過多會令每層衣物之間的空氣層減少,從而減低保溫效果。而且穿得太多亦有機會身體難以散熱,造成上身過暖下身冷的情況。

正確做法

想要全身都暖,最好能做到「頭寒足熱」。由於人體的器官集中於上半身,因此上半身的溫度通常較下半身高,而體寒的其一原因由於下半身寒冷,因此應把保暖重點放於下半身,讓上下半身溫度差不要太大,從而達保暖效果。

做好「頭寒足熱」外,亦可多穿著現時坊間流行的保暖內衣,配合可拆除式的穿法,跟據室內外溫度隨時調節所需的保暖衣物。

【謬誤5】全天留在室內,以免在外著涼

適當的活動有助身體產生熱能,如果全天宅在家完全不郁動,會削弱肌肉力量並令減少血液循環,都會令身體變冷!

正確做法

身體自身的肌肉能供應40%的熱能,因此肌肉量對於保暖有一定的重要性。所以適當的運動,以維持肌肉量和促進血液循環是相當重要。大家就算留在家中都要多提醒自己要多活動!

【謬誤6】睡覺時使用電熱毯

雖然用電熱毯的確足夠保暖,但電熱毯持續發熱會令皮膚的水分快速蒸發,令皮膚變得乾燥痕癢。皮膚以外,亦會令身體內部容易缺水,令喉嚨變得乾涸、口渴。

正確做法

可以於睡前先開啟電熱毯,然後待上床後關掉,以獲短暫但足夠的保暖效果。另外亦可考慮使用暖水袋,除了溫度不會過高外,逐漸冷卻的效果亦不會令皮膚和身份變得乾燥。

【謬誤7】睡覺時穿襪子保暖

正確做法

為免影響腳底散熱及過分排汗,可以選一些只包着腳踝、不覆蓋腳趾的保暖腳套,要注意腳套不要過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