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到被追趕=心血管病、遇溺=患此疾?醫生:3類惡夢揭示健康警號

你有否試過半夜從睡夢中驚醒後心跳加速、全身冒冷汗,而惡夢場面事後仍不停徘徊在腦海,令人不安?這未必是大腦在休息期間隨機播放到「恐怖片」,而是身體及心理壓力讓大腦發出警號。

2025年歐洲神經病學學會(EAN)大會上,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發表最新一項研究,觀察超過18萬名26至86歲成年人的睡眠。追蹤這群人長達1.5年至19年時間後,發現每星期發惡夢的人,在70歲前死亡的機會率是從不或極少發惡夢人士的最少3倍。排除吸煙、肥胖、不良飲食或缺乏運動等風險因素,惡夢頻率作為獨立指標仍有較高準確度。
常發惡夢男女易患認知障礙症
頻繁發惡夢亦有機會導致認知能力下降,學術期刊《刺針》旗下子刊《電子臨床醫學》(EClinicalMedicine)2022年一項調查指出,每星期最少發一次惡夢的中年人,日後出現認知能力問題的機會高達其他人的3倍。經常發惡夢的老年男性,會比沒有此問題的人士多5倍風險患上認知障礙症,常發惡夢的老年女性風險則會上升41%。研究結果雖然不代表必定會患上認知障礙,但團隊認為惡夢可能是認知障礙症發展過程中,早期的臨床徵兆之一。
3類惡夢反映身體出現不同警號
除了與健康風險和認知能力退化相關,特定的惡夢情境也可能暗示身體的潛在異常。黃軒醫師表示,如果經常夢到以下3類夢境內容,便要好好留意自己的身心健康:
【1】遇溺或喘不過氣:可能與睡眠呼吸暫停有關,該病症狀為睡眠時上呼吸道會反覆塌陷導致暫時性缺氧,與夢中的窒息感不謀而合。
【2】被追趕卻無法逃走:夢裡想跑卻動不了,驚醒後心跳加速兼冒冷汗?這場景可能與心血管健康有關,尤其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的人,睡眠時可能會導致腦部缺氧。
【3】身體某部位被拍打或疼痛:夢到被拍打身體特定部位,甚至醒來後同一部位仍不太舒服?這類夢境可能代表該不適部位處於病變初期,例如臨床上部分腦部病變患者都曾夢見頭部遭受撞擊。
常發惡夢身體易衰老
經常發惡夢的人,由於夢境導致驚醒與劇烈情緒波動,體內皮質醇的濃度通常較高。這種壓力荷爾蒙會加速細胞老化,令身體更快變得衰老,同時抑制免疫功能。另外,因為夜間的深層睡眠被惡夢打斷,細胞修復與記憶鞏固的過程也會被干擾。如你經常因惡夢而驚醒,患上心臟疾病及其他慢性病方面的風險相對較高。
想減少發惡夢的情況,可由調整日常習慣做起,例如避免在睡前觀看恐怖影像、減輕生活壓力、穩定作息等,都對提升睡眠品質有幫助。如果惡夢情形已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建議考慮尋求專業協助,包括藥物治療。
長期發惡夢未必只是單純「愛看恐怖片」或「剛好」發生,有可能是身體健康,特別是大腦健康亮起紅燈的警號。當詭異的夢境內容一再出現時,或許正是身體在試圖發出求救訊號。正視背後的訊息,或許能幫助我們早一步發現問題,守護身心健康。
資料來源:黃軒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