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劏房租管小組有經營者卻沒有租戶代表?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周日(1日)舉行公眾論壇,會上約有近百名已登記市民及團體代表出席,多名劏房戶及關注團體發言要求盡快設立租務管制措施,亦有劏房戶質疑小組欠缺租客代表。其中有份經營劏房的小組成員佘慶雲,被批抨與劏房租管制有利益衝突,遭要求退出小組。研究小組的組成,再次成為會上焦點。

香港業主會會長兼小組成員佘慶雲面對「利益衝突」質疑,在周一(2日)電台節目上表示劏房租客是「抱持成見來說話」,並批抨這是「玩文化大革命、鬥地主」,又形容業主是「不懂哭的嬰兒」,反問為何社會不容許有業主聲音。

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十月初已在舉辦網上公眾論壇,今日首次舉行實體公眾論壇。(李澤彤攝)

平衡代表 尋共同點

劏房租管將直接影響業主利益,他們希望有份發聲,是可以理解。不過將劏房租務管制理解成「鬥地主」,或是把劏房租客對業主的怒氣形容為「文化大革命」,這些看法未免言過其實。其實劏房租管直接影響一眾租戶的切身利益,包括他們每天的居住環境,為什麼工作小組欠缺劏房租客代表?事實上,我們在小組成立時已曾提出這個關注。從這個角度看,與其說出現「鬥地主」的現象,不如說是香港社會向有產者傾斜,弱勢基層若無發聲渠道。

其實租戶代表的重要性絕不亞於業主,例如他們較清楚劏房居住環境。舉例說,工作小組今年8月匯報工作進度,指早前小組成員到訪九區探訪劏房、板間房、天台屋及寮屋等地方的住户,已發現住戶居住環境並不理想,例如出現漏水、非法僭建的情況,更有木虱、老鼠等。業主不時向租戶加收水電,甚至大部分業主並無與租客簽署租約,導致雙方議價能力不對等。其實這些問題,對於劏房租戶甚至不少基層市民來說,早已是「常識」。工作小組花了不少前期功夫去了解業已存在多時的問題,難免有市民質疑小組的組成不恰當。

工作小組若能加入劏房租戶代表,既能展示政府幫助劏房戶的誠意以及決心,也可以是社會求同存異、化解經濟及社會結構矛盾的榜樣。而政府運房局、發展局副局長等官員除了在工作小組列席之外,政府本身亦應對落實租務管制採更主動角色,推動社會討論租務管制。

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十月初已在舉辦網上公眾論壇,今日首次舉行實體公眾論壇。(李澤彤攝)

從短期而言,劏房租務管制只是幫助本港劏房戶的第一步,政府須首先處理劏房的定義問題,避免日後可能出現的更多灰色地帶。中期而言,政府仍須研究全面重設租管,再附以住宅空置稅,將租務管制全面覆蓋各類住宅,而非單單包括劏房。再從長期的土地供應上,政府必須大幅覓地、增建公屋,以增加房屋供應回應住屋需求,同時明確訂立徹底取締劏房的時間表,根治香港劏房居民住屋環境差劣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