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小覷的馬斯克:他將如何影響美國和中美關係?

不可小覷的馬斯克:他將如何影響美國和中美關係?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特朗普(Donald Trump)上任已經一個多月,他和馬斯克(Elon Musk)正在衝擊美國政治秩序。在重返白宮前後,特朗普已就白宮內部關鍵職位成員進行任命。儘管當前白宮宣佈艾米·格利森(Amy Gleason)為美國政府效率部代理主管並開始淡化官方口徑中馬斯克在機構中的作用。但作為美國利益集團一方的代表,馬斯克在新政府中所發揮的影響或許還遠不止這些。除了削減美國政府運行費用、重組聯邦機構外,這一關鍵人物的入局將會對美國政治策略與中美關係發展產生何種影響都是需要密切關注的議題。

撰文:黃子萱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科研助理;杜志遠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講師

一、馬斯克在特朗普政府中的角色地位

(一)馬斯克與政府效率部

據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表示,儘管馬斯克沒有部長職位或正式的決策權,但他是「特殊政府僱員」和「總統高級顧問」。需要注意的是,在政府效率部內部,對機構的任何大幅削減可能與其商業利益密切相關。減少對各行業(尤其是汽車、航天航空、網路)的監管或許將成為美國新政府的突出特徵之一。

在部門實際運行過程中,馬斯克將被賦予調查聯邦航空管理局、國防部和食品藥品管理局等不同機構監督人員的巨大權力。而通過拆除官僚機構,馬斯克與其關聯產業將降低被政府機構高頻率監管、調查的風險從而獲得個人利益。而這種監管空缺可能帶來的相關產業無限制生長也是值得關注的關鍵領域。

圖為2025年2月12日,美國白宮發言人萊維特 (Karoline Leavitt)主持新聞發布會。(Reuters)

(二)矽谷右翼的代表者

從副總統萬斯(J.D. Vance)再到馬斯克,這兩者都是矽谷右派進入美國國家構建的核心代表人物。從2024年美國大選中我們不難看出曾被視為進步主義政治搖籃的矽谷正在興起科技右翼新思潮。作為科技右翼與聯邦政府的溝通橋樑,馬斯克在參與國家政策制定過程中或將滲透科技右翼的利益偏好。從宏觀來看,降低資本利得稅與有利於投資的利率,以及改變國內行業競爭規則(如允許他們出售初創企業賺取巨額利潤);從具體領域來看,放鬆對人工智能與加密貨幣的監管,提高風險投資家參與國防與邊境安全建設的資本投入:這些都是極右翼科技精英可能爭取的政治訴求。

(三)科技官僚政府的構建

早在20世紀30年代,馬斯克的祖父喬舒亞·哈爾德曼(Joshua N. Haldeman)就是最初的技術官僚運動的加拿大領導人。儘管馬斯克並不完全繼承哈爾德曼的政治主張,但是他也認為科學家與專業工程師能夠解決關鍵政治問題。例如在關停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的行動過程中,馬斯克背後的小組成員也逐漸浮出水面。

2025年2月11日,美國華盛頓,圖為馬斯克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出席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活動。(Reuters)

而這些負責撰寫命令、起草審查令的官員均由19-25歲的技術精英組成,與馬斯克的矽谷資本緊密聯繫。在此種科技官僚政府的構建趨勢下,科技賦能政治管理將成為聯邦政府運行的大勢所趨。據報道,馬斯克的武器技術夥伴,如Palantir聯合創始人Joe Lonsdale和Anduril聯合創始人Palmer Luckey,都有可能在特朗普的國防部找到一席之地。我們有理由推測,美國將進一步深化人工智能戰略佈局,重視保有人工智能技術的全球領導地位,加強對數字主權的爭奪。

(四)X平台或成為右翼發聲喉舌

在整個大選過程中,馬斯克不僅為特朗普的競選活動提供了數百萬美元,還有效地將X平台變成了「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喉舌。根據非政府組織「仇恨對抗中心」(CCDH)統計,從2024年1月至7月,馬斯克發布的帶有誤導性敘述的帖子觀看人次已達12億人。自建國以來,媒體就與美國民主息息相關。

幾十年前,報刊和傳統媒體作為線人參與候選人與選民的訊息交換。這種語境下,霍士新聞就成為了美國共和黨的傳統站台。如今,馬斯克通過更改平台算法語言、封禁對立言論用戶賬號將社交媒體等方式將X轉化為保守派政治的擴音器。由此,公眾社交平台很有可能在未來成為繼紙質媒體後的美國兩黨勢力劃分領域。

在去年大選過程中,馬斯克不僅為特朗普的競選活動提供了數百萬美元,還有效地將X平台變成了「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喉舌。(Reuters)

(五)SpaceX與全球地緣政治演變

馬斯克與聯邦政府的糾纏還體現在商業合作關係上。美國宇航局和國防部每年向SpaceX支付數十億美元,用於發射衛星、火箭。去年,聯邦政府就與馬斯克的公司就簽訂了 300 份合同。然而目前,SpaceX不僅僅是將自己定位為美國軍工綜合體的一部分,而是將商業觸角蔓延至全球範圍內任何有資金(和許可)參與的國家。當私人資本介入國家國防建設,價高者得的市場競爭規律將在世界地緣政治的演進中發揮着不可忽視的作用。

SpaceX將作為美國利益的隱形代言人,通過控制商業交易影響世界各國太空權力的動態變化,從而鞏固美國全球主導地位。作為全球軍工複合體的關鍵參與者,SpaceX的介入或許將在很大範圍內重塑全球政治格局(尤其是太空安全領域)。

2025年3月3日,SpaceX星艦第八次試飛。(Reuters)

二、馬斯克對中美關係可能產生的影響

(一)美對華科技遏制將更具針對性

馬斯克引領科技官僚入駐白宮,未來美國對華科技遏制政策將更詳細、更直擊國際競爭痛點。在已任命的內閣成員名單中,以魯比奧(Marco Rubio)、沃爾茲(Mike Waltz)為代表的對華鷹派官員不在少數。可以說,短時期內美國對華遏制策略不會有大方向的轉變。從矽谷右翼訴求來看,孤立主義浪潮或將進一步激化中美關稅拉扯並高築重點行業的障礙設置高牆。在政策制定上,這種消極對抗的態度可能體現為支持國內補貼、逆全球應對技術風險趨勢與更為激進的全面關稅政策。值得關注的是,一些矽谷右翼人士建議美國應對與中國進行軍事戰爭作準備。

(二)關稅、台灣等議題或有緩和希望

相較於強硬的反華鷹派,馬斯克對中國還算持有温和且友好的態度。特斯拉(Tesla)依賴中國從瀕臨破產的困境中走出,使其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汽車公司之一。同時,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作為美在外的最大工廠,是馬斯克電動汽車帝國最重要的資產。因此,馬斯克與中國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存在着「共生」的利益。

2025年2月2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川普)、副總統萬斯(JD Vancee)在白宮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會晤並爆發言語衝突。圖為在爆發罵戰後,萬斯的表情跟與會的國務卿魯比奧(Marco Rubio),形成鮮明對比。(X@kathrynw5)

馬斯克此前也就美國對華商品加徵關稅等議題表明了反對態度,在台灣問題上也提供了與中方根本立場一致的建議。或許其無法在中美關係上作出如基辛格般的根本改變,但是通過馬斯克謀求降低關稅壁壘並非全無希望。不過,中國也不應過於樂觀,當前對華強硬仍然是美國新一屆政府官員的主流態度,馬斯克將在其中發揮多少影響還有待觀察。

(三)威脅中國太空安全

從SpaceX的運行軌跡來看,有理由將其視為全球僱傭兵階層的一部分。截止目前,SpaceX已向土耳其埃爾多安政權、哈薩克獨裁政權、烏克蘭等多國提供了衛星系統服務。並且,星鏈衛星曾不止一次高速接近中國空間站進行不明意圖的連續軌道機動,促使空間站採取預防性防撞措施。在馬斯克深入美國政策構建後,SpaceX將進一步成為美國國防安全代言人,通過商業交易的形式為他國提供衛星系統,對中國太空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脅。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