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現偏離中心「巨型流浪黑洞」吞噬恆星 質量約為太陽100萬倍

首發現偏離中心「巨型流浪黑洞」吞噬恆星 質量約為太陽100萬倍
撰文:TVBS新聞網
出版:更新:

天文學家已發現近百宗大質量黑洞吞噬恆星的案例,但這些案例幾乎都發生在大型星系密集的中心區域。

然而,近期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的天文學家,發現首例大質量黑洞在遠離星系核心之處撕裂恆星的案例。

近期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天文學家,發現首例大質量黑洞在遠離星系核心之處撕裂恆星的案例。(NASA, ESA, STScI, Ralf Crawford (STScI))
近期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天文學家,發現首例大質量黑洞在遠離星系核心之處撕裂恆星的案例。(NASA, ESA, STScI, Ralf Crawford (STScI))

點圖放大瀏覽更多相關照片:

根據科技新聞網站《SciTechDaily》報道,這次研究發表於《天文物理學期刊通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科學家指出,這個偏離中心的黑洞,質量約為太陽的100萬倍,隱藏在星系中心隆起部分的邊緣。

黑洞本身不發光,科學家只能透過它們撕碎恆星或氣體雲時產生的光來找到它們。當恆星靠近大質量黑洞時,黑洞的重力將恆星拉伸成細長的流狀物,此過程被稱為「麵條化」(spaghettification)。這些恆星殘骸在黑洞周圍形成熾熱的「吸積盤」(accretion disk),釋放出極其明亮的光芒,此現象即被稱為「潮汐瓦解事件」(Tidal Disruption Event, TDE)。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博士後研究員、也是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姚雨含(Yuhan Yao)表示,人們通常預期大質量黑洞出現在星系中心,例如銀河系中心的人馬座A*(Sagittarius A*)。姚雨含說,但這次事件並不發生在中心:

它實際上離中心大約2600光年。這是第一個在光學波段發現的偏離核心的潮汐瓦解事件。

這起事件被命名為「AT2024tvd」,不但為首次以光學觀測證實的「偏離中心潮汐瓦解事件」(offset TDE),這也替未來科學家打開大門,闢了一條找尋「遊蕩黑洞」群體的道路。

【延伸閱讀】歐洲天文台重現恆星遭黑洞撕裂全過程 最後一抹殘光極淒美(點圖放大瀏覽):

+13

延伸閱讀:

後壁湖漁民撈到「白斑怪魚」 學者鑑定驚呼:已消失了60年

【本文獲「TVBS新聞網」授權轉載。】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