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中放榜|人才龍鳳胎齊入首志願 優才媽做DSE卷體驗學中文之難

升中派位日前放榜,滿意率創歷年新高,有人才子女龍鳳胎雙雙報捷,獲派首志願傳統名校。兩兄妹闞珩和闞瑞來自北京,於小五時隨「優才媽媽」來港,插班入讀小五。短短兩年間,除了要適應新環境和文化差異外,更要應付影響升中派位的呈分試,殊不簡單。而最大挑戰的學科為中文科,既要學習寫繁體字和聽廣東話,同時要掌握本地中文的文法。作為律師的媽媽稱,為了明白子女學習中文科的困難,親自做近六年的中學文憑試中文卷。
小五插班 兩年內適應新環境兼應付呈分試
13歲的闞瑞和闞珩於2023年隨媽媽從北京移居香港,二人一同插班入讀東莞同鄉會方樹泉學校五年級。高小兩個學年是升中關鍵,因校內三次呈分試成績,會影響「派位組別」。
二人剛抵埗香港,便要快速應戰,適應香港文化和教育制度,例如學習繁體字和聽廣東話。兩兄妹齊稱中文科是最大挑戰,因上課以廣東話授課,考試測驗需以繁體字作答,兩地中文文法有所不同,闞瑞說:「寫作業時候也要一直用手機查。」
重新適應學習中文,兩人均額外花力氣適應,例如參加補習班,又會主動向身邊同學請教。同時他們也會參與學校安排的非本地插班生特別課程,學習廣東話和繁體字,以便加快融入校園生活。兩年間,兄妹中文總分均保持B級成績,分卷則各有進步,特別是妹妹的聆聽卷和哥哥的默書成績,分別由B級和D級,躍升至A級成績。
學廣東話寫繁體字成挑戰 中文科成弱項
短短兩年之內,兄妹能夠快速融入本港文化和教育制度,經「優才計劃來港」的律師媽媽闞太表示,平日即使工作繁忙,也會陪同子女學習廣東話,「如果他這個字寫錯了,我就用app(手機程式)查完之後,我把它不會的字總結出來,然後再一個一個背。」
為了解救子女較為弱的中文科,闞太更親自試做六年DSE試卷,希望了解兒女的學習困難,「我就找那個輔導班老師,他說『我給你幾套那個過去香港文憑試試』」,我就把那個卷子做做」。闞太說,暑假計劃讓兄妹開始學習文言文,為將來升中打好基礎。
今年九月,哥哥闞珩將升讀聖芳濟書院,妹妹闞瑞則升讀真光女書院。談及升中展望,哥哥表示,希望能爭取入讀精英班,妹妹稱,期待結識更多新朋友,同時提升學業成績。闞太表示,期望他們在中學時發掘個人興趣,按志趣科目升讀大學,並投身喜愛的事業,「然後這樣就會很開心,而不是我為了升一個名校一個好的大學,我才去選了一個專業。」
本學年取錄40位新來港插班生 不少家長部署升油尖旺區名校
東莞同鄉會方樹泉學校校長曾英賢表示,對於二人獲派心儀學校感到高興。他指,今屆學生家長對升中派位結果大致滿意。
曾英賢指,學校今個學年取錄約40位非本地插班生,為近年最高。他認為,近年來有不少非本地的學生透過人才計劃來港升讀小學,有不少家長在選擇小學時,已有明確目標,希望子女升中入讀油尖旺區傳統名校,估計未來趨勢持續。
針對新來港的學童,他指,校方會提供額外的支援課程,並透過朋輩支援,如安排與本地學童或有相似背景的學童一同學習,幫助他們面對語言和文化適應的挑戰,更快融入香港校園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