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二百幼兒血鉛中毒 家長赴西安治療遭政府勸返:回甘肅去治

甘肅天水麥積區褐石培心幼稚園爆出大規模幼童鉛中毒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據內地自媒體《水瓶紀元》7月10日報道,自7月3日起,來自該幼稚園的大量患童陸續跨省前往陝西,湧入西安市中心醫院求醫,醫院住院部病房很快被擠滿,部分兒童更被安置於門診樓神經內科病房。有家長表示:「醫生說根本沒見過這麼小的孩子,還這麼多。」
7月8日,甘肅天水市聯合調查組通報指出,在對涉事幼稚園251名幼兒的檢測中,233人血鉛異常。官方指出,經檢測,早餐的三色紅棗發糕與晚餐的玉米卷腸包鉛含量嚴重超標,分別為1052毫克/千克與1340毫克/千克。園方購買的彩繪顏料其包裝上明確標示「不可食用」。
調查顯示,幼稚園園長朱某琳與投資人李某芳同意後廚人員透過網購購買該顏料,稀釋後用於部份食品製作。目前,朱某琳、李某芳等8人被警方以涉嫌生產有毒、有害食品罪刑事拘留,另有2人被依法採取取保候審強制措施。
然而,家長質疑官方並未回應她們最關注的問題,包括兩地檢測數據為何出現巨大差距、孩子自何時開始接觸含鉛食物、以及涉事人員的動機與後果等。
家長嚴悅告訴《水瓶紀元》,7月2日參加幼稚園安排的體檢後,接獲電話通知稱孩子的血鉛為23點幾,屬正常。但她當日隨即帶孩子赴西安市中心醫院,檢測結果卻顯示血鉛高達379微克/升。她說:「他們給的檢測結果都是假的,不然我為什麼要跑到西安來?」
家長們從甘肅趕赴西安,只為一個準確的檢測結果。7月7日,家長們收到自稱當地政府工作人員和屬地派出所打來的電話,勸他們返回甘肅治療,承諾組建甘肅、陜西、湖南、重慶相關專家組成的聯合醫療救治專家組,開展醫療救治工作,並免去所有的醫療費用。但信任一旦破產,便難以修復,沒有家長願意回去。
嚴悅表示,「他們開會沒說一句有用的話」,她從會場出來便直奔西安市中心醫院。而這裡也是2006年天水市麥積區村民鉛超標事件中,患者遭到天水市疾控中心瞞報檢測數據後,最終獲得真實檢測結果的地方。
《水瓶紀元》採訪的15位家長均指出,天水方面以電話方式口頭通知的數值遠低於西安檢測結果。差距最大的一例,天水通知的數值僅為7微克/升,西安檢出卻超過400微克/升。甚至有3位家長在未參加幼稚園組織的檢測情況下,仍收到了檢測結果。
家長李成稱,其女兒在天水二院檢測結果為307微克/升,赴西安後結果為387微克/升;他卻收到來自天水方面的電話,稱其女兒的集中檢測數值為152微克/升,並告訴他「是合格的,吃點有營養的就好了」。
據「水瓶紀元」報道,第一批到達西安市中心醫院的家長嚴悅表示,初期醫院收治標準為血鉛200微克/升以上可住院,隨著患童人數增加,標準上調至250微克/升。她說:「鉛中毒的標準到底是什麼?後果會有多嚴重?我不知道,也不敢自己上網查。」
家長佳嘉稱,其子血鉛達441微克/升。她回憶道:「我還想着孩子長大了,開始學會偷奸耍滑了,但他其實不是發獃,就是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
《水瓶紀元》報道指出,部份教師亦出現血鉛異常,其中一名懷孕七個月的教師血鉛值超過500微克/升。家長劉冬表示,親眼見到該老師辦理住院時被阻止,並拍攝到多位老師與保安爭執的場面。老師們表示:「老師的(報告)一份份拿過來都是400多,500多(微克/升)。」
據資料,兒童對鉛的吸收率為成人的5倍,而排鉛能力只有成人的30%或更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教授顏崇淮亦曾在文中指出,即使血鉛低於100微克/升,也可能對兒童的認知、行為發展造成損害。
不少家長亦對毒源提出質疑。家長李成認為,孩子每日在校接觸的水源、餐具、食材是否一一檢測仍有待釐清;施雨則表示,園方此前曾向家長展示後廚及添加劑使用情況,「他們告訴家長幼稚園用的食品添加劑只有兩種,除了酵母粉,就是小蘇打。」施雨說,「那些阿姨看起來也不是不識字,怎麼可能無知到把顏料放進食物裡?」
家長鄭聲回憶,孩子在該幼稚園就讀三年間常喊肚子痛,頻繁請假,幼稚園曾退回68天的餐費。他表示:「那時候帶孩子檢查,醫院都說是消化不良。」直到轉學後,孩子身體狀況才逐漸好轉。他指出,孩子現在血鉛仍達110多微克/升,已不在政府救助範圍內。
據《水瓶紀元》報道,亦有2023年已畢業的學生檢出血鉛超標。部份家長回溯過往食譜發現,自2023年起,三色紅棗發糕與玉米卷腸包等彩色食品便已出現在幼稚園餐單中。
截至目前,涉事褐石培心幼稚園已被查封。據當地通報,投資人李某芳名下其他三間幼稚園暫未發現血鉛異常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