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型肥胖增死亡風險!現這些症狀應就醫檢測防失智失能等併發症

肌少型肥胖增死亡風險!現這些症狀應就醫檢測防失智失能等併發症
撰文:中天新聞網
出版:更新:

台灣一名65歲退休婦人因記性變差、睡眠品質不佳及血糖上升等症狀就醫,經檢查發現罹患肌少型肥胖,體脂率竟高達48%,台灣劉博仁醫師示警,肌少型肥胖其3年內死亡率恐上升逾2倍。

台灣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在Facebook粉專指出,該名婦人退休後因作息不規律、飲食精緻化且缺乏運動,外觀雖僅呈現微胖,但實際檢查發現不僅體脂率達48%,還出現肌肉量不足、握力偏低、平衡差等症狀,同時伴隨認知功能退化、注意力不集中及情緒不穩等問題。

8大因素易產生肥胖(按圖看清👇👇👇)

8大因素易產生肥胖(01製圖)
8大因素易產生肥胖(01製圖)
+5

相關文章:減肥|為什麼老是減肥失敗?壓力大、睡眠不足8大因素易產生肥胖

研究顯示,肌少型肥胖是一種脂肪過多、肌肉不足的危險組合。2024年一項針對60歲以上長者的大型研究指出,同時合併體脂過高與肌力不足的肌少型肥胖患者,其3年內死亡率可能上升1.43至2.73倍。

相關文章:【減肥】25歲後代謝率降易肥 減肥成功先認清4種肥胖凍飯可瘦身👇👇👇

+11

「看起來只是有點肉、比較不愛動」的情況容易被忽視!劉博仁強調,肌肉是人體的生命保險,過多的脂肪會導致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兩者結合將大幅提高失能與死亡風險。

針對該名婦人的治療方案,醫師建議從飲食和運動著手改善,包括每天攝取每公斤體重1.2克的蛋白質,如魚、蛋、豆類等,同時戒除甜食、減少精緻澱粉的攝入,並補充Omega-3、維他命D3等抗發炎營養素,配合彈力帶阻力訓練與每日步行3000步的運動計劃。

相關文章:減肥|中年肥胖未必與年齡有關 10個生活小習慣 暗地讓身體囤肉👇👇👇

+23

醫師特別提醒,若出現體重上升但行動遲緩、肌力差、站立不穩、記憶力與注意力減退、睡眠品質差、血糖異常,以及體脂率過高(女性超過35%、男性超過25%)等警訊,應及早就醫檢測肌力與體脂肪組成,以預防失智、失能等併發症。

延伸閱讀:

王齊麟、陳詩媛正式成為夫妻! 今赴戶政事務所完成登記

【本文獲「中天新聞網」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