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尾樓風波後 學者:「保交樓」是中國樓市標誌性事件,不可小視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編按: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布「放管服」改革分工方案,指出要認真做好保交樓、防爛尾、穩預期相關工作,用好保交樓專項借款,壓實項目實施主體責任,防範發生風險,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引發關注。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作者是中國青島大學教授、金融財富管理學院院長易憲容。

對於新房期房市場的信心,如何恢復,何時恢復,完全取決於「保交樓」的處理程序及結果。

爛尾樓|多地業主自行籌錢復工 浙江豪宅業主為收樓籌逾8000萬(點圖放大閱覽)

對於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儘管網路和媒體傳播出來的資訊與資料撲朔迷離,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市場已經出現週期性下行調整,這是誰也無法改變的趨勢。特別是「保交樓」事件發生後,這種趨勢更是進一步強化。因為「保交數」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標誌性事件。

對於「保交樓」,10月6日,河南鄭州市政府宣佈,「保交樓」的專項行動已經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即排查出147個已售停工、半停工商品住宅專案,已有145個實現「全面」、「實質性」復工。

除此之外,目前網路和媒體對此相關的報導及資訊卻非常少,多數人會認為,政府以政治決策的方式處理「保交樓」,問題基本上已經平息,實際上並非如此。

因為,今年7月份由全國「爛尾樓斷供潮」所引發的「保交樓」事件,將導致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模式、居民購房的觀念、開發商的行銷方式、商業銀行對住房資產的認知、政府的房地產市場監管方式等方面出現重大轉變。這是未來房地產市場發展的起點,也是觀察與分析未來房地產發展的底層邏輯。對此,一點都不可小視。

首先,「保交樓」發生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基本特徵是「房價只漲不跌」。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三四線以下城鎮,都是如此。我親自經歷過的是,北京北師大周邊的商品住房,2002年為每平方米500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2022年漲到每平方米10萬元以上;北京天通苑的商品住房,2002年為每平方米2650元,2022年已經漲到每平方米5萬元以上。這就是20多年來房地產市場暴漲的一個側影或基本案例。

在這20多年間,正因為各地房價如此持續暴漲(國家統計局的房價資料肯定會落後一大截),無論是市場大勢還是個人經驗,購房就能夠賺錢,購房是最好的投資工具,已經成了中國居民的拜物教。

內地七月爆發爛尾樓風波。(資料圖片)

加上到現在為止,政府所謂的房地產調控(無論是放鬆還是緊縮)從來不出臺實質的限制市場投機炒作政策(如有效的稅收杠杆),反之,每一年各個城市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基本上都會成為樓市促銷的最好工具。比如,即使看上去是房地產調控的緊縮政策,政府在實施前,會留下一個較長的時間差,以此暗示購房者湧入市場,形成一個又一個的全國搶房潮。

即使2016年把房地產市場定位為「房住不炒」,但更多的是形式上的,這就是為何2016年之後,房地產市場反而出現空前繁榮,量價齊飆升。所以20多年來,越是出臺調控政策,房價就漲得越快,購房者越會湧入市場。因為中國居民相信搶到住房,就意味著賺到錢,意味著財富增長。

但是,7月的爛尾樓斷供潮出現,並非僅是開發商債務危機引發的資金鏈斷裂、建造中的住房項目停工,更重要的是讓這些購買爛尾樓項目的居民引發巨大恐慌。他們不僅面臨所購住房能否收樓的巨大不確定,更在於房地產市場的週期性下行調整、房價暴跌,購房者所預期的賺錢效應突然消失,甚至還可能造成巨大的財富損失。在這種情況下,居民購買到住房就能賺錢的神話立即破滅,房地產市場預期全面逆轉。所以,有人在網路上一呼應,立即把個體的斷供個案演化成全國群體政治事件。

過去20多年間,各地房價持續暴漲,購房就能夠賺錢,購房是最好的投資工具,已經成了中國居民的拜物教。(VCG)

為了避免爛尾樓斷供潮在經濟和社會層面的骨牌效應,中央政府立即提供「保交樓」的要求,以便在政治層面得以平息。但是「保交樓事件」也讓居民的購買理念完全改變,即購買期房新房存在巨大風險,即能否收房和在什麼時候收房,在收房時房價水準是上漲還是下跌。

對於新房期房市場的信心,如何恢復,何時恢復,完全取決於「保交樓」的進程及結果,至於其他五花八門的新房優惠促銷政策,在目前能夠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這就是8月份以來一系列房地產救市重磅政策出臺,市場基本上沒有多少反應的原因所在。

還有,就當前「保交樓」各項目的進程來看,儘管鄭州市政府宣佈取得階段性成果,但真正要讓這些樓盤完工並交到購房者手上,即使按照政府意圖順利進行,估計還得花一年以上(這是完工基本週期的時間)。更何況這些專案都面臨資金短缺、以政治方式處理讓開發商趕工的動力不足等因素,能否順利完成,同樣存在不少不確定性。

學者認為,當前市場信心要恢復肯定是漫長過程,圖為五年前內地房市仍舊很熱,購房成為最好的投資工具。(新華社)

當前市場信心要恢復肯定是漫長過程,特別是正面臨週期性下行調整,這過程會更加漫長,預期重新逆轉更是困難。

「保交樓」之後,儘管對房地產開發企業融資條件有所放鬆,但對住房預售款的監管制度改變與完善,意味著以前開發商那種高杠杆的經營模式基本結束。以往商業銀行把個人住房按揭作為優質資產的觀念,基本上會改變,商業銀行會重新評估個人住房貸款,發放會更加謹慎;加上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監管方式變化等等,這些行為及政策的重大變化和調整,將從根本上影響未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走勢。所以,「保交樓」將成為市場發展過程一件重大的標誌性事件,一點也不可小視。

(作者是中國青島大學教授 金融財富管理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