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幫人供樓 近六球租轉買深水埗開放式 租樓族:對樓市有信心

撰文:李煥好
出版:更新:

香港樓價高企,不少港人成為租樓一族。差估署最新數據顯示,過去三年私宅樓價指數下跌近3成,同期租金指數反升近7%。換言之,近年樓價節節下滑,租金反逆勢上升,令樓市出現「供平過租」的有趣現象。因此,多年租樓的黃小姐,「計掂條數」毅然自己做業主,不再甘於幫他人供樓。

從事市場營銷的黃小姐月入約5萬元,厭倦多年租樓生活,撤辣後「的起心肝」,以近600萬元買入位於深水埗連方 I 的232平方呎開放式單位。她透露,單位付兩成首期約100萬元,承造七成按揭,目前月供逾兩萬元。

從事市場營銷的黃小姐,以近600萬元買入位於深水埗連方 I 的232平方呎開放式單位。(廖雁雄攝)

不甘心幫業主供樓 決定租轉買

近三年樓價下跌近3成,租金反升近7%。在這個的市場環境下,深水埗區租樓多年的黃小姐,目前所住單位月租接近兩萬元。面對高昂的租金,她認為租樓支出與供樓開支差不多,加上每月支付的租金最終流入業主口袋,無法轉化為自己的資產,直言「租樓等同於幫業主供樓」

不僅如此,黃小姐憶述,單位的死約一過,業主便連年加租,每年大概上調一至兩千元,讓她的可支配收入減少,生活負擔變得更加沉重。更甚者,在新冠疫情期間,收入受到影響。然而,業主非但不減租,反而在這個艱難的時期繼續加租,她無奈道「叫業主減,但佢哋都唔願意。」最後,她惟有每兩年搬一次家。

租客生活難捱,黃小姐道,自己經常思考要繼續租樓還是選擇買樓。隨著早前樓市全面撤辣,置業成本降低,她決定把心一橫,選擇「買磚頭」,以「租轉買」擺脫為他人供樓的生活。

「謹慎派」業主 選擇低風險投資更「計過條數」

至於買樓資金,黃小姐坦言,大約花費五年時間儲蓄出約100萬首期,而這一切全靠自己努力實現,無需依賴父母資助。儲錢過程中,她憑穩定的收入,加上進行一些低風險的投資,讓她能夠逐步累積資金,「我冇話大慳,亦冇做高風險的投資,都喺啲選擇穩定的投資,慢慢儲錢。」

樓價下跌,令早年選用建築期付款買入樓花的業主在收樓時面臨挑戰。當他們向銀行申請按揭時,需「硬食」樓市期間跌幅,若估價不足則需抬錢上會(向銀行補差價才能承做按揭)。黃小姐表示,雖然樓價下跌,但不擔心估價不足而「失咗預算」。在置業前,她仔細「計過條數」,根據自己的收入和供樓額做出預算,對於可能出現的估價不足情況,她已做好準備,確保自己能夠負擔。

↓↓深水埗連方 I 開放式戶232平方呎↓↓

+3

買樓冀「拎包入住」 重視地段交通

對於樓盤選擇,二手樓盤通常相對於一手樓盤價格更便宜,因此相信置業人士在買樓前亦會有想過,到底要買價錢更便宜的二手樓,抑或是買全新樓盤,承受更高昂的樓價?黃小姐坦言,自己只對一手樓盤感興趣,因發展商一般會提供企理裝修及配套家電,自己「拎包入住」即可,方便省心。更重要的是,可免卻二手樓盤需重新執修單位的大筆支出。

另外,黃小姐特別指出地段的重要性。她表示,買樓最關鍵的因素就是視乎自己是否喜歡此區。她提到,置業深水埗區是因自己在此區居住已久,對周圍環境相當熟悉。加上該區交通十分便利,前往地鐵站只需幾分鐘步程。甚至在探望居住於屯門的家人時,從家附近搭一程巴士就能輕鬆抵達。

業主黃小姐:對香港樓市有信心

談及香港樓市前景,黃小姐分享她對樓市的看法,認為樓價有波幅屬正常現象,並表示對「香港的樓市一直都有信心」

她更提到,減息後供樓負擔得到減輕。至於未來是否有換樓計劃,她指置業是為自住,因此樓價的升跌對自身影響不大。不過,她也表示,「如果日後能力許可,當然想換大啲(單位)」。